辽阳九中历史李冰
Posted 历史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辽阳九中历史李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辽阳九中历史李冰
李冰中学
李冰中学是中国都江堰市的窗口学校之一。
有着光荣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
学校创办于公元前1985年,地处二环路
现有学生1200多人,教职工86人。学校以先进的办学理念,规范的过程管理,丰硕的科研成果,骄人的教学成绩,对学生著有成效的特长培养而深受社会各界的推崇和信赖。我校的办学目标是“把学校建成素质教育示范校;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学生成才的摇篮;有特色的知名学校。”我校的办学思路是:“教育科研为先导,发展学校内涵,提高办学品位”。经过全校教职工多年的奋斗,学校先后获得了许多的荣誉:都江堰市校风示范校;都江堰市文明单位;都江堰市十佳文明学校;十佳四满意学校;健康教育先进学校;体育传统先进学校等。
本校八字真言:上山感恩,笃学求真
李冰父子治水 历史上的李冰是哪个朝代的 李冰简介
李冰是战国时期的人。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235年)(生卒年、出生地不详),号称陆海,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他在修完都江堰后,在四川什邡洛水镇修建水利工程,后病逝与此,葬于洛水镇旁边的章山之上。被后人尊为川主。在洛水旁边的高景关和洛水之间的地段关口两侧后人修建有大王庙、二王庙纪念李冰父子。
对李冰的历史评价800字
对李冰的历史评价800字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余秋雨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陂、漳水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枢纽工程中,发现了李冰的石像,其上题记:"故蜀郡李府郡讳冰"。这说明早在1800年前,李冰的业绩已为人民所传颂。近人对李冰的功绩也极为赞赏。1955年,郭沫若到灌县时,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一些历史名人对李冰的评价的文章,急在线等
纪念李冰的活动始于何时,史无明文记载,已无从查考。东汉李冰圆雕石像的出土说明在1800多年前的东汉时代,灌区人民已经开始纪念李冰了。南朝齐明帝建武时(公元494—498年),益州刺史刘季连将都江堰渠首“望帝祠”迁到郫县,以原庙改祀李冰,名祟德庙。唐太宗贞观年间(公元712—756年),褒封李冰“神勇大将军”。唐玄宗幸蜀,赐封李冰为“司空相国”。唐代“春秋设斗牛”纪念李冰。五代后蜀时封李冰为大安王,又封应圣灵显王。宋太祖赵匡胤治修崇德庙,扩大了庙基,增塑了二郎像。伏龙观也成了纪念李冰的庙宇。陆游有《伏龙洞观孙太古画英惠王像》诗,足以说明李冰在宋代已经封王。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改封李冰“广济王”,定为每年祭招一次。宋代中期改为春秋二祭。宋代的祭招活动,规模宏大。范成大《离堆行》中有“到羊五万大作社,春秋伐鼓苍烟根”的诗句。《独醒记》中说:“水康军祟德庙招李冰父于……词把之盛,每岁用羊四万余头。凡买羊以祭,偶产羊羔者亦不敢留。”
《灌县乡土志》亦说:“唐宗时蜀民以羊把李王,庙前江际皆屠宰之家。”元文宗至顺元年(公元1330年),封李冰为“圣德广裕英惠王”,祭祀规格为“帛一、羊一、系一、登一、删一;箕二、簇二;豆四、尊一、爵三、炉一、蹬二”;二郎祭品与冰同。典礼程序为:主祭官公服,行二跪六叩礼,奠帛、读祝;送神、望燎;告礼成,退。祝文为:“维神世德,兴利除。作绷穿江,舟行清宴。灌溉三郡,沃野千里。膏破绵络,至今称美。盐并没开,蜀用以饶。石人镇立,蜀害以消。报祟功德,园朝褒封‘兹值春灌,理宜肃恭’。这种祭规格一直沿用到明末。
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加封李冰“敷泽兴济通佑王”,并赐“绩垂保障”额。光绪三年(公元1887年)加封李冰“通佑显英王”,并赐“功昭蜀道”额。次年加封为“通佑显惠襄护王”,赐“陆海金堤”额。灌区为李冰立庙很多,称为川主庙。
1938年,四川省政府颁定《祟祀显英王庙伏龙现典‘礼仪式’》。程序为:举行祟把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承绩广惠显英普济昭福王典礼,全体肃立;奏乐,设迎神位;还神;授花;引赞导主祭,官恭谊王位前立正;唱纪念歌;进席,献帛;进爵,献爵;进食,献食;主祭官诣读祝位前肃立读祝\';全体向李二郎父子位前行三鞠躬礼;奠爵;焚祝帛;奏乐;设送神位送神(唱民工歌送);礼成,鸣炮。祭:把时,先到伏龙观祭李冰,再到二王庙祭二郎。官祭一般清明岁修完毕结合放水庆典二道举行。祭完李冰父子后即到杨泅庙江边祭招后鸣饱放水。
官祭之外,还有民祭。传说旧历六月二十四日是二郎生日,后两日为李冰生日。因此六月二十四日前后。川西受益区人民不辞艰苦跋涉,扶老携幼,带着祭品,来庙祭拜,每日多达万人以上。《灌县乡土志》中说:“每岁插秧毕,蜀人奉香烛,把李王,络绎不绝吁。”[
对李冰的历史评价800字
对李冰的历史评价800字 李冰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工程学家,都江堰的设计者和兴建的组织者。
中外驰名的都江堰位于四川省中部岷江中游,整个工程是由分水堰、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的。它的规模宏大,地点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行三种作用,在世界水利工程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二千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排灌作用,确保了当地农业生产。 余秋雨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
长城当然也非常伟大,不管孟姜女们如何痛哭流涕,站远了看,这个苦难的民族竟用人力在野山荒漠间修了一条万里屏障,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长城到了八达岭一带已经没有什么味道,而在甘肃、陕西、山西、内蒙一带,劲厉的寒风在时断时续的颓壁残垣间呼啸,淡淡的夕照、荒凉的旷野溶成一气,让人全身心地投入对历史、对岁月、对民族的巨大惊悸,感觉就深厚得多了。
但是,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
如果说,长城占据了辽阔的空间,那么,它却实实在在地占据了邈远的时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发众输送汩汩清流。
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它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有了它,才有诸葛亮、刘备的雄才大略,才有李白、杜甫、陆游的川行华章。说得近一点,有了它,抗日战争中的中国才有一个比较安定的后方。
它的水流不像万里长城那样突兀在外,而是细细浸润、节节延伸,延伸的距离并不比长城短。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
长城摆出一副老资格等待人们的修缮,它却卑处一隅,像一位绝不炫耀、毫无所求的乡间母亲,只知贡献。一查履历,长城还只是它的后辈它,就是都江堰。
李冰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不仅在中国水利史上,而且在世界水利史上也占有光辉的一页。它悠久的历史举世闻名,它设计之完备令人惊叹!我国古代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颇为著名的还有芍陂、漳水渠、郑国渠等,但都先后废弃了。
唯独李冰创建的都江堰经久不衰,至今仍发挥着防洪灌溉和运输等多种功能。 李冰为蜀地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人们永远怀念他。
两千多年来,四川人民把李冰尊为"川主"。1974年,在都江堰枢纽工程中,发现了李冰的石像,其上题记:"故蜀郡李府郡讳冰"。
这说明早在1800年前,李冰的业绩已为人民所传颂。近人对李冰的功绩也极为赞赏。
1955年,郭沫若到灌县时,题词:"李冰掘离堆,凿盐井,不仅嘉惠蜀人,实为中国二千数百年前卓越之工程技术专家。"。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李冰冰是什么星座,李冰冰个人资料,李冰冰是什么星座,李冰冰个人资料
李冰冰星座:双鱼座 李冰冰个人资料 李冰冰(LiBingbing),中国著名女演员。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2000年因主演《少年包青天》而被观众熟知,2
历史人物 李冰是谁李冰是哪个朝代的 李冰是哪个国家的他是做什么的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一提到都江堰,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李冰父子紧密联系起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时隔今日,经历了两千多年,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依旧造福着四川人民,使成都沃野
历史人物 李冰有什么功绩关于李冰的儿子是谁 李冰最后是怎么死的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之上,在世人的眼里它是一座完美的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都江堰不仅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占有光辉的一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仅成功解决了蜀地的水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一提到都江堰,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李冰父子紧密联系起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时隔今日,经历了两千多年,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依旧造福着四川人民,使成都沃野
李冰冰的个人资料 中文名:李冰冰 别名:国际李、冰冰、冰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 出生日期:1973年(癸丑年)2月27日(农历:正月二十五
李冰是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在蜀郡任太守,为解决百姓的困难,便主持兴建了中国早期的灌溉工程都江堰,因而使川西平原富庶起来,成为“天府之国”,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李冰李冰石像出土于四川都江堰市都江堰河床面以下4.5米深的卵石层中。这是一座大型石雕像,身高2.9米,肩宽0.96米,用灰白色砂岩琢成。重约四吨,保存完好。石像头戴高冠,身穿长衣,腰间束带,两手袖在胸
简介:(生卒年、出生地不详),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期间,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水利
都江堰坐落在成都平原之上,在世人的眼里它是一座完美的水利工程,是古代人智慧的结晶。都江堰不仅是水利工程的一座丰碑,也是世界水利工程中占有光辉的一页。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不仅成功解决了蜀地的水旱灾
问道青城山,拜水都江堰。一提到都江堰,人们的脑海里就会将这一伟大的水利工程和李冰父子紧密联系起来。都江堰是李冰父子的杰作,时隔今日,经历了两千多年,这项伟大的水利工程依旧造福着四川人民,使成都沃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