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史上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Posted 杯酒释兵权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史上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老人告状反被驳回 史上杯酒释兵权却出了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历史上都讲过。说的是赵匡胤即位后,怕手下的将士都叫来以喝酒的名义解除他们的兵权,到地方去任节度使“我给你们良田美宅,你们可以在驻地多买些歌儿舞女,日夜相欢,你们可以欢度天年,这不就行了吗。”
赵匡胤以为这样就没什么事了,结果其中一位手下地方到任后就给赵匡胤出了个事。
原来,到沧州任节度使的张美被当地百姓告了,告他强娶民女为妾。张美之所以敢干出这种事,与前面赵匡胤的“鼓动”是有很大关系的,你让我多行乐,我弄些女人不为过吧。赵匡胤听到这件事后,马上命人将告状的人召到京师,当面审理此案。
但赵匡胤并没有立即提张美强娶人家女儿的事,而是问这个老人:“以前张美未到沧州任职时,你们那里安定吗?”老人回答到:“不安定。”又问:“张将军到任之后如何?”“张将军到任之后,辽人和土匪都不敢来了。”“那你女儿能嫁到什么人家呢?”“普通百姓家。” 好了,这老爷子完全被赵匡胤带到坑里了,然后老赵开始讲起了大道理:“张将军保全你们沧州百姓的性命和财产,他对你们有恩吧。他自降身份娶了你女儿为妾,绝对不能说辱没了你吧?”
这老人一听,完了,这皇帝不讲理啊,怎么抢了我女儿还抬举我了。但他也只好顺着赵匡胤“嗯”了一声。赵匡胤一看这老头还挺识趣,又顺势说到:“你们想治罪张美,朕可没什么可惜的,只是心疼你们沧州百姓没了张将军又要受苦。我回头一定教育他,他肯定不敢再干这种事了。”老人只好悻悻而去,老赵虽然耍了一回流氓,但也觉得过意不去,就给了老人一大笔钱,让人送老人回家。
这边的事完了,另一边,赵匡胤开始“惩罚”起张美了,他让人送了几万缗给张美,并捎了句话“缺钱缺女人跟我说,别再干欺负老百姓的事了”。张美接到钱和话之后,甚觉羞愧,从此不再干这些缺德事了。但赵匡胤的这一做法也带来了极其不好的影响,那就是给其他节度使传递了一个信号,干违法乱纪的事不但不会受处罚,皇帝还会赏钱。
结果各地节度使都多多少少干了些缺德事,最严重的一件事是,彰德军节度使王继勋,经常强买民女为奴仆,稍不如意,就把她们杀死吃掉。结果这位节度使兼赵匡胤的小舅子屁事没有,官还越做越大,直到宋太宗继位,他才受到处罚。
相关参考
饭局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在中国社交文化非常微妙的一部分,正所谓拿人手软吃人嘴软,所以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用一顿饭解决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只要是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丰功伟
1991年6月17日苏联议会驳回总理的授权请求1991年6月17日,苏联总理瓦连京·帕夫洛夫在苏联最高苏维埃会议上作报告时,提出关于授予苏联内阁在1991年特别经济权力的请求。该请求得到了国防部长亚佐
公元前960年,宋太祖赵匡胤登基,对手下谋臣以及将士进行了不同等级的封赏。向来皇帝都会对大臣起疑心,如果没有绝对可以掌握的手段,都不敢放下心来,赵匡胤也是如此。一日,皇帝与赵普聊天谈到了战争不断和朝代
饭局文化是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在中国社交文化非常微妙的一部分,正所谓拿人手软吃人嘴软,所以在中国没有什么事是不能用一顿饭解决的,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只要是在人际关系中遇到的问题,很多丰功伟...
人物简介柯九思(1290—1343?),字敬仲,号丹丘生,别号五云阁吏。台州仙居人(今属浙江省)。父谦,曾任翰林国史检阅、江浙儒学提举,是元朝仙居较为显扬的一个官宦。大德元年(1297),随父迁居钱塘
...。原告是前日刚刚结婚的新郎官,被告是同村的小泼皮。告状不为别的,是因为小泼皮在新郎新娘结婚那天闹洞房闹过了头。惹得新郎火起,和小泼皮动了手,却因拳脚功夫稍差,反被小泼皮打得鼻青脸肿。于是乎,人生四大喜...
...。原告是前日刚刚结婚的新郎官,被告是同村的小泼皮。告状不为别的,是因为小泼皮在新郎新娘结婚那天闹洞房闹过了头,惹得新郎火起,和小泼皮动了手,却因拳脚功夫稍差,反被小泼皮打得鼻青脸肿。于是乎,人生四大喜...
中国姓氏文化源远流长,最早可追溯至母系社会时期,故许多上古姓氏中都有“女”字,如姬、嬴、姜等姓。作为汉朝时期的国姓,刘姓是出皇帝最多的姓氏,大大小小共出现过近70位皇帝,比较著名的有汉高祖刘邦、汉武帝
洪武元年(1368年)七月二十八日,明朝北伐大军在徐达、常遇春的率领下一举攻克元大都门户通州。元惠宗闻讯,即于当天半夜带着太子、后妃出建德门,由居庸关逃往上都开平(今内蒙古多伦西北)。由此得了一个「”
中国的姓氏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父系氏族的进一步健全,伴随而来的父姓文化也得到了完善,各种各样的姓氏渐渐成了一种文化。据《帝王世纪》云:包羲“伏羲氏,风姓也。”又《竹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