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从四德是什么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

Posted

篇首语: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三从四德是什么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三从四德是什么 古代女子为何要学礼法三从四德

“三从四德”是为适应父权制家庭稳定、维护父权—夫权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据“内外有别”、“男尊女卑”的原则,由儒家礼教对妇女在一生在道德、行为、修养的进行的规范要求。 “三从”一词最早见于周、汉儒家经典《仪礼 丧服-子夏传》,在讨论出嫁妇女为夫、为父服丧年限(为夫三年,为父一年)时,说“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引申为作为女儿、妻妇和母亲的妇女应对男性服从。但妇女屈从由来已久,“女”字在商代甲骨文中就是屈身下跪的形象(出示字体);《周易》中有主张妇女顺从专一、恒久事夫的卦辞,后来要求妇女殉夫守节,限制寡妇改嫁等。

“四德”一词见于《周礼 天官 内宰》,内宰是教导后宫妇女的官职,负责逐级教导后宫妇女“阴礼”、“妇职,其中较高职位的“九嫔”“掌妇学之法,以教九御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本来是宫廷妇女教育门类,后来与“三从”连称,成为对妇女道德、行为、能力和修养的标准即“三从四德”。 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 “未嫁从父”

“从”有多重含义——听从、随从、服从、跟从等意思。被要求遵从三从道德的妇女不能自专、自主,必须遵父命、夫旨、子意行事,做到为女孝,为妻贤,为母良。“未嫁从父”就是要求没有出嫁的“在室女”听从父家长的话,“不违父命”就是“事亲孝”(“亲”按照孔子的解释是指父母双亲,但又说“资于事父而孝母”);女儿孝顺,除了日常生活照顾周到,还要在父亲遇危难时挺身而出,像西汉文帝时淳于缇萦说服文帝废除肉刑,使父亲免于罪;东汉曹娥为救落水的父亲被淹死(史载有“曹娥碑”,表彰曹娥孝行)。在终身婚姻大事要听从“父母之命”也是“从”和孝的表现。 “既嫁从夫” “既嫁从夫”就是要求出嫁为人妻的妇女随从、服从、跟从丈夫。“从夫”从女子出嫁就开始了,迎娶的仪式是“男帅女,女从男,夫妇之义从此始”;母亲叮嘱女儿“无违夫子”。

到夫家,按照丈夫的辈分、名分得到亲属称谓(如子媳、娣姒、婶、嫂等)。妻子视丈夫为“天”,“天命不可逃,夫命不可违”,必须顺从、敬重丈夫,夫唱妇随。像汉代孟光对丈夫梁鸿“举案(WAN,音碗)齐眉”,被赞为“相敬如宾”。妻妇还需代丈夫行孝侍奉公婆日常生活,还要为丈夫生儿育女;“相夫教子”从宋代以来成为对妇女最重要的职责。“从夫”还有对丈夫忠诚不贰,保持贞操,丈夫死后不事二夫,甚至殉夫,春秋时期息国国君夫人息夫人,在丈夫被楚国俘获,楚王逼她为夫人,她以死相拒,成为史书表彰贞节的模范。历代官方表彰贞节烈成为制度,导致一些妇女自残生命,甚至在丈夫将要病死和战死前,妻妾们提前殉节,表示对丈夫的忠诚。

“夫死从子” 在“三从”中,唯有“夫死从子”令人费解,因为儒家伦理中有“尊母孝母”的传统,母亲对儿子拥有相当的权力。但礼教又规定:“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礼记?郊特牲》)这里的“从”就是“从其教令”,也就是凡事由父、夫、子做主的意思。对于死去丈夫的寡妇来说,“从子”就是“从夫”的延伸,她不但要守节不嫁,还要含辛茹苦地抚养儿子长大,对作为一家之长的儿子遵从,重大事情由儿子做主。春秋时鲁国一位寡妇,有九个儿子,岁末祭祀完毕,她想回娘家探望,根据“夫死从子”的礼规,需经儿子们的同意;召集儿子来得到许诺后,她又嘱咐九个儿媳看好门户,说自己晚上一定回来;结果她回家天还没有黑,就在门外等到天黑下来,被鲁国大夫看见,表扬她守礼。孔子的婶母敬姜也是模范寡妇,事事依礼行事,丈夫、儿子前后死了,她上午哭丈夫,傍晚哭儿子,被孔子赞扬为“知礼”。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所谓的“四德”是指:德、容、言、工,就是说做女子的,第一要紧是品德,能正身立本;然后是相貌(指出入要端庄稳重持礼,不要轻浮随便,)、言语(指与人交谈要会随意附义,能理解别人所言,并知道自己该言与不该言的语句)和治家之道(治家之道包括相夫教子、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等生活方面的细节)。(《周礼、天官、九嫔》) 妇德:就是守节操,“从一而终”,“一女不嫁二夫”,封建时代为女性立的牌坊可以说都是颂其贞节的。妇女一旦失贞,那就非死不足以谢天下了,死后仍不失为“烈女”而传为美谈;倘若失贞后居然还活着,就沦为不齿人类的妖孽了。 妇言:是要求妇女语言美,讲话讲究分寸、得体,不讲粗话。 妇容:是女性的容貌美,“女为悦己者容”,要以端庄娴雅的容貌取悦于丈夫。 妇功:是指劳动,如纺纱、织布、缝纫、刺绣等,妇女也只能在这个范围内显示自己的聪明才智。

相关参考

古代一女子问道:爸爸亲还是老公亲

众所周知,古代的女性地位很是低下,不仅仅常常受到不平等的对待,更是还要无条件的遵守三从四德,即:妇女未嫁前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指的是妇德、妇言、妇容、妇功。所以受到这个传统思想的影响,当

古代女子的十大个性出轨

  出轨片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禁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  一 最富人文的出轨。  有一句成语叫"徐娘半老"亦作"半老徐娘"它的典

历史秘闻 古代女子最淫荡的十大偷情“方式”大揭秘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今辑录古代女子出轨十宗之最,以飨博友。本文

果然是肆无忌惮 古代女子最有特色的出轨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最富具人文的出轨有一句成语叫“徐娘半老”,亦作“半老徐娘”,它的典出便与古代女

缘何要先破除她的处女身? 古代女子被行刑前

中国封建社会,女子的地位有目共睹。在男权时代,三从四德是女子必修的功课,唯有相夫教子才称得上贤淑善良。所以在很多史料记载中,女子的地位一直是处于社会底层。她们在男人的眼中,不过是一件衣服罢了,需要的时

古代女子颇具特色的十次出轨 出轨非男人专利

古代女子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位置,拥有什么样的权利,都会出现出轨的现象。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

古代女子最有特色的十大出轨,果然肆无忌惮

导读: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最富具人文的出轨有一句成语叫“徐娘半老”,亦作“半老徐娘”,它的典出便与

历史秘闻

在古代重男轻女的概念很重,在宋代以前,女子在社会上还有一定的地位,也能够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但是到了宋朝之后,尤其是程朱理学的兴起,女子的地位便大不如从前,女子讲究三从四德,对于自己的丈夫要言听计从。

果然是肆无忌惮 古代女子最有特色的出轨

出轨并非男人的专利,即便受“三从四德”紧锢的古代女子,有的甚至贵为皇后、妃子、公主,也多有不满婚姻现状而追求“婚外情”的。最富具人文的出轨有一句成语叫“徐娘半老”,亦作“半老徐娘”,它的典出便与古代女...

到底是爸爸亲还是老公亲

众所周知,在古代的封建社会里,女子的社会地位往往比较低下,她们不仅仅要遵守所谓的“三从四德”,而且还会受到不公平的对待,因此当问及到是爸爸亲还是老公亲的问题上,古代的女子也有不同的看法,而今天小编就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