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平县历史

Posted 历史

篇首语:丈夫欲遂平生志,一载寒窗一举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平县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平县历史

黎平古时叫什么

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设上黎平长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设置始至1913年废除,有500年的历史。

黎平,侗语音译。宋太平兴国二年(977年),黎平境内开始建土司,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元至元中,于里坪 寨置上里坪长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处所)。

1283年,置古州八万军民总管府(古州,今黎平罗里)。至治二年(1322年),废除总管府,里坪寨更名黎平寨,上里坪长官司改为上黎平长官司,辖12个长官司,隶属湖广行省思州安抚司(思州,今岑巩),黎平始得名。

1385年,废除上黎平长官司,建五开卫指挥司,军政总管,辖15所2屯、14个长官司。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废除思州安抚司,设黎平府于黎平寨之官团,隶属贵州承宣布政使司,辖潭溪、八舟、古州、曹滴(后废)、洪州泊里、福禄永从、西山阳洞(后废)7个长官司,境内实行军民分治;五开卫辖所、屯,隶属湖广。

1434年,并新化府入黎平府,府辖区扩大,为有效管理新辖湖耳、欧阳、新化、龙(隆)里、亮寨、中林验洞、赤溪湳洞7个蛮夷府城驻地由官团迁至五开卫城(五脑寨),府卫同城。

1441年,明正统六年,废除福禄永从长官司,设永从县,隶属黎平府。1582年(明万历十年),黎平府改为军民府,兼治五开卫事,知府归沅辰道节制。1600年黎平府隶属湖广承宣布政使司,1603年复隶属贵州。

1725年,楚省的五开、铜鼓二卫改属黎平府。1727年,五开卫改设开泰县,铜鼓卫改设锦屏县,隶属黎平府,改楚省靖州的天柱县属黎平府。

1730年,设古州厅同知,属黎平府。

1733年,天柱县改隶属镇远府。

1913年,原府、州、厅一律改为县,废府设黎平县和洪州分县,改开泰县为锦屏县,属黔东道。

1935年,黎平县为第十行政督察区专员驻地;二十五年(1936年)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销洪州分县,并入黎平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1950年,黎平县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2013年,黎平县被贵州省人民政府定为省直管县试点(暂未推行)。

黎平县各朝代知府县令名称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中文名称

黎平县

外文名称

Li Ping county

别 名

黎平府、开泰县、侗乡之都

黎平的简历

1974.08——1978.09 贵州省安龙县木城公社雷庄生产队当知青;

1978.09——1982.08 贵州省工学院水工建筑专业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2.08——1987.06 贵州省安龙县水电局设计队副队长(其间:1986.03—1987.01 在安龙县普坪乡挂职任扶贫副乡长);

1987.06——1991.05 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政策研究室工作;

1991.05——1996.07 贵州省水利电力厅水政水资源办公室副主任;

1996.07——2001.01 贵州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处处长;

2001.01——2003.06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3.06——2006.04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兼贵州省水文水资源局局长、党委书记(其间:2002.09—2005.07 在职就读贵州省委党校行政学专业并获研究生学历);

2006.04——2007.02 贵州省水利厅副厅长、党组成员;

2007.02——2014.01 贵州省水利厅厅长、党组书记。

谁能说一下贵州黎平的风土人情

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完的,给你些图看一下吧!!!

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红军长征进入贵州第一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黎平有四项吉尼斯世界之最:最大的天然石拱桥——高屯天生桥;最早的侗族鼓楼雏型——述洞独柱鼓楼;埋藏于地下最久、体积最大的阴沉木——杉木阴沉木;最大的侗寨鼓楼群——肇兴鼓楼群。

四项吉尼斯世界之最集中在一个县,这在贵州乃至全国都罕见的。

贵州黎平县万福山路地名来历

一、贵州省黎平县万福山路地名来历无法考证,但黎平县名的来历是: 黎平是侗族的世居地,黎平县城曾多次搬迁,但均称为黎平,当时置城于五开地区内,后称为黎平寨,这里四周是低山,中间有田坝,侗语称坪"bin",汉语一般写作坪。

"黎平"为侗语小山或岭,如果将其侗语译成汉意,是指居住在四周有小山且中间是平坝的地主,这里符合当时的地理环境,这种以"坪"或"平"作地名的,在黎平侗族地区还有,比如"di bin",汉语写作"地坪"就是一例,为地理环境得名,黎平是侗语的音译,是依地理环境而得名。 二、贵州黎平县简介: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属贵州省哪个市

黎平县不属贵州省哪个市,属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黎平县,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贵州省东南部,黔东南州南部,东毗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通道侗族自治县,南邻广西壮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县、融安县,西连黔东南州榕江县、从江县,北接黔东南州锦屏县、剑河县,是贵州东进两湖、南下两广的桥头堡。

黎平县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其中侗族约占全县总人口71%,是中国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也是侗族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因而有"侗乡之都"的美称。黎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政府驻德凤是始建于明洪武年间的府城,古城保留完好,有"杉海粮仓油壶"、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黎平县是中国名茶之乡,截止2012年底,黎平县茶叶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0.8万亩。黎平县是中国28个重点林区县和国家11个退耕还林示范县之一,也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县。

黎平县,处于东经108.31\'—109.31\',北纬25.41\'—26.31\',地处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及云贵高原向江南丘陵过渡地区。东南面与湖南靖州县、通道县及广西三江县交界,西南面与贵州省榕江县、从江县毗邻,东北与贵州省剑河县、锦屏县接壤,辖25个乡镇403个行政村,1497个自然寨,国土面积4441平方公里,是一个以侗族人口为主,侗、汉、苗、瑶、水等多民族杂居的县份,也是贵州省人口最多面积第二大的县份。黎平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有”杉海粮仓油壶”,“中国侗都”,侗族大歌之乡,鼓楼之乡等称号。

从江历史

历史沿革元为福禄永从、西山大洞等处,属思州军民安抚司。

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五年(1407年)置西山阳洞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408年)增设二长官司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福禄永从、西山阳洞二司隶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福禄永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属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废西山阳洞长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永从县承一员,分驻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贵阳府通判驻下江,改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厅。

清朝末年,从江县地分属永从县、下江厅、开泰县和潭溪司。民国二年(1913年)改下江厅为下江县,与永从县均属黔东道;开泰县和潭溪司并入黎平县,从江县地亦分隶永从县、下江县和黎平县。

三年(1914年)以丙妹县承地置丙妹分县,属从江县;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丙妹分县,并入永从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永从、下江两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从江之名始此[1]。

1950年12月5日,从江解放。12月26日从江县人民政府成立,驻丙妹镇。

隶属独山专区。1952年12月,独山专区改称都匀专区,从江县即属都匀专区。

1956年4月28日,从江县由都匀专区划归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管辖。1958年12月29日,从江县并入榕江县。

1961年8月18日恢复从江县建置。2012年至今,往洞乡撤乡设镇。

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相关参考

黎平会议的意义 黎平会议的历史地位

 黎平会议在中共革命史上有着非凡的意义,当时中国革命正面临生死关头,事实证明,毛泽东的决策是正确的,而且它也引导中国革命逐渐走向光明。如果当时毛泽东的决策没被采纳,后果将不堪设想,这场会议同

西平县历史进士

西平县的历史文化早点类:胡辣汤、水煎包、小笼包、油馍、豆浆;小吃类:热豆腐、咸豆腐脑、热干面、凉皮,米皮,米线、凉粉;面食类:粉浆面条、芝麻叶面条、捞面条、牛肉饸饹面、河南卤面、河南拉面、河南烩面、烙

东平县历史天气记录

宁阳历史最冷天气记录目前,泰安笼罩在一片雾霾之中,市民正深受其害。而刚刚过去的这个秋季,泰安也出现了不同范围和强度的雾霾天气,其中11月份最为严重。据统计泰安市11~13日和29~30日,连续发布霾黄

求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历史(从创村开始)

与饶平县接壤的福建省诏安县,占籍在该县的沈氏,以其创居的地域人口之多,曾有“沈半县”之称。迁徙入粤东之沈氏,则从诏安派衍而来。为考证其源流,我们来到饶平县钱东镇沈厝村进行访问。首先,在沈氏大宗祠,见到

黎平会议旧址 黎平会议纪念馆

 黎平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非常值得后人缅怀和追忆,而其旧址和纪念馆就是缅怀和追忆的最好去处。黎平会议旧址坐落于贵州省黎平县城德凤镇二郎坡52号,而黎平会议纪念馆就在会址的正

公白峡历史

1.你知道和平县公白镇历史由来吗和平县公白镇历史悠久,渊源流长。据《和平县志》记载,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开始,就被列入和平县四图“仁义图”所注,清代设约,称杨峒约,后因街镇建了一座“公白大皇”庙

黎平会议新曙光视频 黎平会议图片

 红军长征刚开始,毛泽东并没能进入党的最高指挥中心,但他时刻关注党和红军的前途,。当他意识到李德等的“左”倾冒险主义对党和红军前途的负面影响的时候一直据理力争,企图将党和红军导向正途,直到黎

黎平会议中的周恩来 周恩来对黎平会议的重要作用

 黎平会议虽然是毛泽东和李德的正面交锋,但其他人在这场会议中的表现也不可忽视,特别是周恩来。作为中央军委的负责人,周恩来不仅在黎平会议的支持和组织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对于会议作出的决策也积

黎平整编内容和意义 黎平整编后的红军战斗序列

 谈及遵义会议的成功召开,很多人都会说到在这场会议之前不久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以及猴场会议,但其实还有一件大事不应该被忘记,它就是黎平改编。黎平改编虽然发生在黎平,但和黎平会议并没有关系。那

遵义会议之前的黎平会议是怎么回事 黎平会议对对遵义会议的影响及作用

 作为党和红军命运的转折、中国革命的转折,遵义会议被一提再提,但要全面考察这场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必然要追溯到另一场同样重要的会议,它就是黎平会议。黎平会议在遵义会议之前召开,它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