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Posted 公民

篇首语:须知少年凌云志,曾许人间第一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第13课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八年级历史下册 13课祖国统一历史大潮 当前严重阻碍台湾和祖国大陆

1经济 大陆经济的平均水平比台湾还是差了一个档次的 估计还要20年才能赶上。

2台湾本土势力 说白了就是以民进党为首的一些势力 就是所谓的 “台独分子” 这些人害怕统一影响他们的根本利益。 但是这些势力也不能一刀切,激进份子 希望台湾独立 稳妥的人希望 台湾 维持现状 抱有和香港人一样的 “2鬼子” 买办心态 就是拿国外技术赚大陆人的钱。

3 主要是美国和日本在中间作祟 台湾海峡是日本通往 波斯湾的经济命脉。 日本希望能为其所用 美国希望扶持台湾和琉球群岛作为 “岛链” 来包围中国。

约500万年前支持15世纪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顺口溜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书目录: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2课 最可爱的人

第3课 土地改革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第5课 三大改造

第6课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课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课 改革开放

第10课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 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课 民族团结

第12课 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课 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 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课 钢铁长城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课 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 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

第六单元 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课 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课 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课 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课 百花齐放 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 20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 社会生活

第21课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 家庭的照片

北师大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目录:

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2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

第3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

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5课 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

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 37 第8课 筑起共和国钢铁长城

第9课 新中国走向世界舞台

第10课 “走向创业年代的英雄”

第三单元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第11课 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12课 欣欣向荣的科教文体事业

第13课 祖国统一的历史大潮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5课: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第四单元 人类祖先的基业——古代世界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第20课 西欧的基督教文明

第21课 古老帝国的悲剧

第22课 人类三大人种的基本特征

第五单元 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

第23课 文明的冲撞与交融

第24课 昔日的辉煌

第25课 世界古代科学魅力的报告会

附录:

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1949——200)

世界上古中古史大事年表(约500万年前至15世纪)

求初二下学期近代史历程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运动等,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迅速恢复了国民经济。

从1953年开始,我国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对农业、手工业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到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初步奠定了现代化建设的物质文化基础。但是,在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也出现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急躁冒进的错误,甚至出现了“文化大革命”那样全局性的、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逐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

邓小平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成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保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民主法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民族团结、文化教育、对外交往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家日益繁荣富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一国两制"由构想变为现实,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历史性进展。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现代史的重要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能够阅读基本的历史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认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一个曲折漫长的过程,能从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中体会到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性,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1)时间、地点、内容——见课本。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的作用。(3)第一届政协会议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的原因:①《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曾经激励了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抗日。

②以这首歌曲为国歌,能够时刻激励中国人民居安思危,继承传统,奋发图强。2、开国大典:(时间、主要仪式)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1)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斗争胜利的信心。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1951年。

(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5、抗美援朝:(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原因:①美国侵略朝鲜,轰炸中国边境城市,侵犯了中国主权,严重威胁着中国安全;②美国派太平洋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台湾,公然干涉中国内政。

③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请求中国出兵援助,中朝唇齿相依,唇亡齿寒。(2)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①党的英明决策和正确指挥;②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③志愿军和朝鲜人民的英勇奋斗。

(3)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为中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了一个和平环境,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证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国的时代过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者的决心和信心。

(4)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①英雄们的主要事迹(见课本。)

②为什么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土地改革:(1)原因:①旧的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②新解放区的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2)影响:①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②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③使人民政权得到巩固。

④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建设准备了条件。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

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

八年级下册历史复习提纲

历史八年级下学期复习提纲 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建国任务,举行的时间、地点、内容: 时间地点:1949年9月在北平举行,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内容:(1)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2)大会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以北平(北京)为首都,采用公元纪年;(3)决定在首都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

3、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9月人民解放军进驻西藏。

第2课最可爱的人 1、“最可爱的人”指谁?司令员、出兵时间、战歌、精神? 最可爱的人指中国人民志愿军,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 2、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

3、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五战五捷,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凯旋而归。

第3课土地改革 1、土改原因:地主、富农占有大部分土地,残酷剥削和压迫农民,而农民去占有极少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生活不得温饱,这种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时间、内容、结果、意义。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以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意义: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4课工业化起步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的任务:主要是集中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2、一五成就:基础工业与新工业部门的建立;交通运输业的成就;原有工业基地的加强和新基地的建立。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年, 长春一汽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

3、五四宪法的颁布: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第5课三大改造 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采用合作化,工商业采用“公私合营”,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2、重点:三大改造的意义: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6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1、1956年召开的八大确定的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 2、探索失误的原因:党中央发动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1961年春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3、建设伟大成就:石油工业——王进喜,先进人物——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

第7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1、对文化大革命的态度: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内乱, 2、刘少奇案是文革最大的冤案,可见民主法制被践踏到何种程度。 3、粉碎林、江反革命集团的时间:1971年9月;1976年10月。

第8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1、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内容、意义。 1978年底,重点:内容: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意义: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民主与法制建设:刘少奇案平反,八二宪法(第四部)及系列法律的颁布。 第9课改革开放 1、改革先从农村开始:采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形式。

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目的是冲破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人民公社,说明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

八年级下册历史(北师大版)复习提纲 急

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第1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筹建新中国(第一届政协会议)(一)时间:1949年9月 地点:北平(二)内容:1、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临时宪法(1)新中国的名称:中华人民共和车(2)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2、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毛泽东为政府主席3、大会确定:国旗为五星红旗;代国歌为《义勇军进行曲》;首都为北京;采用公元纪年。(三)作用:为新中国的成立作好准备工作。

二、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的标志)(一)中央政府第一次会议1、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2、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朱德为解放军总司令。(二)大典盛况1、时间:1949年10月1日2、毛泽东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三)新中国成立的意义1、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2、中国人民站立起来,成为主人;3、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三、解放大陆1、歼灭国民党残余军队:向西北、中南和西南进军;2、1951年同西藏鉴定和平协议,西藏和平解放。

第二课 为巩固新中国而斗争一、土地改革1、时间:1950--1952年底 文件:《中国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作用(意义):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爱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二、抗美援朝(1950---1953年7月)1、原因:美国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并越过中朝边境,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的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

为保家卫国(目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2、总司令:彭德怀 英雄人物:黄继光 邱少云3、结束:1953年7月《朝鲜停战协定》的签定----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课 新中国的内政与外交一、内政(《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会议名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954年9月北京;2、宪法内容: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3、选举毛泽东为主席,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二、外交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提出:1953年中印谈判; (2)倡导:中、印、缅(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亚非万隆会议:1955年---------周总理“求同存异”第4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一化三改造):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一五计划:(1)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2)时间:1953---1957年;(3)内容:重点发展生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完成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4)成就:一田(克拉玛依油田)、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三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飞机制造厂、鞍山钢铁公司)、六路(三公路、三铁路)。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改动的内容 改造的途径 结果及历史意义 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 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由于发展速度迅猛,工作过于急促和粗糙,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偏差。手工业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 加工订货到公私合营 第二单元 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6课 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一、**八大(1956年9月)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二、重大失误1、探索时期的总路线: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2、失误的表现(1)大跃进: 标志:盲目求快-------大炼钢铁运动。(2)人民公社化运动: 特点:一大二公。

3、失误的原因:违背客观经济规律,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第7课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1966—1976年)一、发动1、开始标志:1966年5月,《五一六通知》。

2、毛泽东《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指向刘少奇、邓小平。二、经过1、红卫兵运动----造反派夺权到武斗;2、最大冤案:刘少奇案。

三、结束: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四、评价1、性质:“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危害:国家政权遭到严重削弱;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生产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人民生活水平基本没有提高;对教育科学文化事业严重摧残,阻滞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拉大了。

第8课 铸起共和国钢铁。

八年级下册政治和历史复习提纲

八年级思想品德复习提纲(下册) [日期:2007-03-26] 来源: 作者: [字体:大 中 小] 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我国的国家性质(p4) 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现阶段我国的人民包括(p4) 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注意,不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公民有: 被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 ②拥有中国国籍的外国人 ③分裂国家的人 ④敌视和破坏社会主义制度的敌对势力和敌对分子。

3、人民是我们国家和社会的主人。(p4) (主人翁地位的表现:平等地享有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力) 4、什么是公民权利;什么叫公民的基本权利?(p5) 公民权利指的是由宪法和法律确认并赋予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

由于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是公民最主要、最根本的权利,所以称之为公民的基本权利 5、人民和公民有何异同,我国的公民包括哪些人?(p6) 人民是政治概念,在不同的国家和同一个国家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内容 公民则是法律概念,是指具有某国国籍并依据该国宪法和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中国公民:必须要有中国的国籍才能算是中国公民。

(有些超生的中国人口没有中国国籍,所以不能算是中国公民) 6、我国公民 的权利是如何得到保障的(p7) 我国建立了以宪法为核心、以立法保障和司法保障为主要内容的权利保障体制,保障公民的权利。 立法保障:就是将公民的权利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下来,运用国家强制力加以维护。

司法保障:是指通过法律制裁各种侵权行为,保障公民的权利。 7、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p9) 公民的基本权利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涵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诸多方面。

具体包括:①平等权②政治权利和自由③宗教信仰自由④人身自由权利⑤……⑨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书和保证书。) 8、公民应该这样正确行使权利?(p10--11) ①公民在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权利。

②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 ③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行使权利。

④要以合法方式行使权利。 9、如何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P11页) 第一,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来侮辱、诽谤他人。

第二,公民不得利用言论自由教唆、煽动他人实施危害国家安全、破坏民族团结、破坏社会公德、扰乱社会秩序的行为。 10、公民的义务分为法定义务和道德义务两大类,什么叫法定义务?宪法规定的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哪些?(p16) 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义务是法定义务,也是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法定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具体内容在课本上划记,共6条) 11、什么叫道德义务,道德义务有什么作用,我国公民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有哪些?(p17) 指社会成员依据社会道德规范,自觉自愿地承担对他人、对社会的道德责任。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爱、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12、为什么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义务?(P14—15页) ①我们不能只获得而不付出,不能只享受权利而不履行义务。②对于法定义务,我们必须履行,因为这是宪法和法律规定的③在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

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13、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的关系是怎样的?(p19.d1) 我国法律与社会主义道德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互相补充。

凡是法律所禁止的行为都是社会主义道德所谴责的行为;有许多法律上的义务,同时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 14、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①法律鼓励做的,我们积极去做 ②法律要求做的,我们必须去做 ③法律禁止做的,我们坚决不做 第二单元 1、什么是人格权?(p25) 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

2、人格权包含哪些内容?它们有什么特点?(p25) (1)物质性人格权 (生命健康权) (2)精神性人格权 (自由权.姓名权.肖像权. 名誉权.隐私权 ) 3、什么是首要的人格权?(p25d.2) 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 4、人格权的特点(p24、25) ①人格权是人把自己与社会联结在一起并与他人发生各种联系与交往的前提。 ②人格权与生命相伴,从出生起就伴随着我们 ③它由每个人单独享有,不得转让、抛弃、继承,也不受他人的非法限制,更不可与我们的人身分离。

5、人身自由权包括哪些内容?(P26) 答:①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 ②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③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禁闭 ④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拘禁 6、我国法律对未成年人有何特殊保护?(p26.d2) 答:①我国法律禁止虐待、遗弃未成年人,禁止溺婴、弃婴。 ②禁止用工单位非法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

③禁止安排未成年工(已满16周岁未满18周岁的劳动者)从事矿山井下、有毒有害、劳动强度大的劳动。 7、我国保护公民生命健康权的法律有哪些?(p27) 答:《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处罚法》 8、专门保护未成年人。

相关参考

七年级历史第一课课件

1.七年级上册历史书第一课内容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一、我国最早的人类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河姆渡的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九年级上册历史11到13课知识树历史:汉语词语,含义有三:1.记载和解释作为一系列人类进程历史事件的一门学科。2.沿革,来历。3.过去的事实。历史,简称史,一般指人类社会历史,它是记载和解释一系列人类

课本没说的历史

为什么现在历史课本都没有讲近代的事情你没有上过初中吗?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1课鸦片战争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直到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第11课民族团结第

初一历史21课教案

第21课西晋的短暂统一://jiaoankjz/jr/Index.>教案之一教学目标一、基础知识目标西晋短期统一,八王之乱;少数民族的内迁和西晋的灭亡;人口大迁徙。二、能力培养目标1.通过对“西

七下历史一致四课提纲

七年级下册的历史提纲(人教版)初一历史下复习提纲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思考:联系南北朝历史的特点,想想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第二课教案

七年级历史教案北师大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套教案、练习题、拓展资料,共270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教案示例本课重点:隋朝大运河;暴君隋炀帝本课难点:科举制

关于祖国历史的资料

关于中国的历史资料: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最早的国家夏朝出现。东周推进了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变革,思想上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帝国—秦朝,

初一历史下册第二单元

1.七年级历史下册人教版一二单元知识框架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三个知识点:1.元谋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以及发现的历史意义。2.北京人的生存年代、发现地点、体质特征和生产生活状况

初三历史笔记

1.初一到初三历史笔记,急需(人教版)初一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北京人约70-20

六上历史提纲

1.六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六年级应该没有学习历史吧!初一的有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