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

Posted 金朝

篇首语:前方无绝路,希望在转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00分悬赏南宋之初岳飞抗金时期中国地区的历史状况

宋金对峙时期的南北政治状况

一、宋室南迁

金军进入开封时,除囚禁皇帝百官外,还按宋皇室谱搜捕老幼900人,尽掳北去,以削除后患。

在金军第二次南下围困开封时,钦宗派其弟,微宗第九子康王赵构迎金军求和,想把金军劝阻在黄河北岸,但金军已渡过黄河,赵构见状便逃到相州(今安阳)。

开封被围时,钦宗以赵构为“河北兵马大元帅”名义募兵勋王。

结果在金军掳赵宗室时幸免,成为留在故土的皇室成员地位最高者,在宗泽的支持下,赵构绍继大位,于1127年在南京(今商邱)继位,改之建炎,是为宋高宗。

后因迁都东南称“南宋”。

原金军北返前,曾经主降派头子,原北宋宰相张邦昌为“大楚”皇帝,驻守开封,替金人守中原。

赵构继位后张谢罪罪归附,迎赵构到开封。

但赵构不敢在开封滞留,放弃中原,向东南逃窜。

只留下宗泽等人驻守开封。

第二年秋天,金军得知赵构继位之后再次南下,企图灭掉赵构政权。

金兵从山东、河南、陕西三路进发,山东一路在金兀术的统帅下攻下徐州,直追杨州。

此时高宗在杨州,闻讯逃至杭州。

金军渡江追至杭州,高宗从杭州逃到截止州(今绍兴),明州(宁波),在定海将皇室和官员装进几只“楼船”中,“浮海避敌”。

金军善骑射,不懂水,下海近三百里后不获而返,于建炎四年春北返。

全军北返后,高宗才从海上返回,经越州时改元绍兴(赵州也同此名),回到杭州。

1138年正武定都于此,称临安。

不久,金朝放回了原北宋御史中丞秦桧。

秦桧向高宗献计“南人归南,北人归北”,也称“南自南,北自北”,隔江而治,搞南北朝;只能争取金不不渡江南下,不要指望恢复北方了。

此时的开封有 宗泽留守,抵挡金军。

力劝高宗回开封,不被采纳,忧愤而死。

由杜充接任,但杜充投降金军,开封再度失陷。

金朝在大名之北宋的济南知府刘豫为“大齐”皇帝,后迁至开封代金人守中原。

按:此时已自然形成南宋与金朝的对峙,而开封处在缓冲过渡地带,金人统治汉人会反抗,所以造张邦昌、刘豫为傀儡统治之。

此时的南北对峙尚未明确划界,接下来的宋金和战中实际解决了“界限”问题。

 

二、宋金和战

南宋初君臣都不愿放弃中原,当秦桧提出“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时,高宗曾说:“我北人,应归何处?”并罢免了秦桧。

但很快都明白了当时的态势,接受了不愿接受的现实。

此后,除了头脑简单的军将处,君臣都不真想收复北方了(韩例外),和战的目的,实际是划定界限,保住东南一隅。

1、南宋初抗金与绍兴和议

金兀术北返后想从陕西入四川,沿长江南下迂回包抄南宋受到宋军的玩强抵抗:吴氏兄弟在陕西大散关连败金军,阻止余军入川;岳飞中线出击,打败刘豫伪齐的主力,收复信阳、襄阳;韩世忠向淮河南岸进军,对金军发动进攻。

此时金朝挞懒一派掌权,对宋朝主和。

先取消了伪齐刘豫政权,对南宋“以和议佐攻战”(大金国志七)。

高宗闻知后起用秦桧前去议和。

但挞懒失势,强硬派掌权,反对议和,再次大举攻宋。

原来抵抗金军的西、中、东三路人马仍在坚持。

尤其中线的岳飞三次北伐,收复中原失地:

绍兴四年,收复襄阳、信阳、已如前述;

绍兴六年,收复卢氏、长水、抵蔡州城;

绍兴十年,收复郑州、洛阳、大败金兀术主力;

金兀术受挫准备北撤,岳飞准备攻开封。

但高宗、秦桧恐以此影响议和,连下十二道金牌,令岳飞班师,岳飞只好服从,自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

班师回朝后,岳飞被任为抠密副使使(韩世忠为抠密使),实际解除了带兵权。

不久诬告岳飞、岳云谋反,杀之。

附:岳飞被杀后韩世忠责问秦桧谋反说有何证据?秦桧说:“莫须有”(可能有吧)。

韩世宗伤心,从此不再过问政事军事了。

有记载说杀岳飞是金兀术对高宗、秦桧的暗示:“尔朝夕以和请”,而岳飞方为河北图,必杀飞,始可和。

但又说是万俟与岳飞有问而诬告。

岳飞评价代表作见邓广铭《岳飞传》。

绍兴十年(1141),宋金正式签署“绍兴和议”,内容有三条:

①宋向称臣,金封高宗为“大宋皇帝”;

②宋向金岁贡银250万两,绢25万匹;

③宋金东以淮河中流,西到大散关(宝鸡西南)为界。

宋割唐、邓、二州,商(陕西商县)、秦(甘肃无水)之半予金。

按:须注意者,此和议与以下两个和议的用语。

此处称臣,以下为叔侄、伯侄之图,此处称岁贡,下称岁币,表示双方地位的变化。

除此三条外,还要求迎回徽宗梓宫(绍兴五年死),应之。

又请还回钦宗,金熙宗派人问高宗:“不知归后何处安置”?高宗遂不再提此事。

钦宗于绍兴三十一年死在金国。

2、完颜亮南下与隆兴和议

金朝对中原的统治,先是扶立张邦昌“大楚”,刘豫“大齐”,又设“行台中书省”代表金朝中央管理这一带。

绍兴议和后,明确规定以淮河为界,中原归金朝,全朝统治中心开始向南移(此前其都城在会宁府,军队至力在长城外)。

完颜亮称帝时扩修燕京城,1153年迁都于此,称中都大兴府。

是北京作为首都的开始。

随即经营开封,将兵力向黄河以南转移,1161年迁都开封。

迁都开封的当年,完颜亮号称统兵百万南下,直逼长江北岸。

虽有军将自发抵抗,如东路李金、中路和西路的吴氏兄弟都主创了金军,临安仍面临危险,朝臣们“遣家预邂”,高宗也准备再次“浮海避敌”,因宰相除康伯力谏才未弃成而逃。

正在此时,金朝后方发生动乱。

完颜亮是金朝最昏庸,荒暴的皇帝,《宋史纪要本末》有“金亮之恶”专目。

他杀熙宗自立,又杀功臣,近亲,纳叔母为后宫。

率军南下时军事涣散,“将士自军中亡归者相属于道”(金史)。

在辽阳的从弟完颜雍乘机自立,是为金世宗。

完颜亮闻讯北返争位,在采石口渡江时被宋将虞允文用“霹雳炮”(火药炮)打败,完颜亮为部将所杀。

金世宗正式继位后,将都城由开封迁回燕京,并派人与南京议和。

南宋方面,高宗已传位给孝宗,改元隆兴。

孝宗主张抗击金军,但主帅、抠密使张浚不懂军事,与金交战大败。

双方处在均势,金世宗派人议和,南宋汤思退主和,于是在隆兴三年(1163)双方签署“隆兴和议”,内容有三:

①南宋 向金称臣,改为与金约为叔侄之国;

②疆界与绍兴时同,宋军放弃 收复的唐 地区;

③改南宋给金朝的岁贡为“岁币”,减为年支绢二十万匹,银三十万两。

3、韩北伐失败与嘉定和议

隆兴议和后双方休战四十余年。

 13世纪初,金朝北面蒙古人兴起并开始向南进逼,南宋权相韩见状想主动出兵,收复北方失地,建“盖世奇功”。

他起用主战的辛弃疾等人,返封岳飞为鄂王,追论秦桧误国的罪。

开禧二年(1206)北伐,史称“开禧北伐”。

开始有所获,但很快惨败。

金人南下进逼,主和派史弥远杀韩,函其道送金人求和。

于嘉定元年(1208)签署“嘉定和议”,内容有四条:

①南宋与金由叔侄之国改称叔伯之国;

② 界与绍兴时同,金军放弃新占的大散关以南地区;

③增岁币为银三十万两,绢三十万区;

④一次性赔“ 军银”300万两。

南宋前中期近百年间与金签三个和议,其中的核心内容是一直约定以淮河为界,南北对峙。

 

三、南北各方的社会状况

1、南宋的社会矛盾

南宋苟安东南一隅,朝中勾心斗角、争权夺利不减,加之奸相误用(详下目),朝政一直很混乱黑暗。

官员贵族集中于东南,土地兼并集中,赋役征派加,社会矛盾迅速激化,在南宋初期即有农民起义斗争。

1130年,洞庭湖地区钟相、杨么起义,宣称“法分贵贱贫富。

非善法也。

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贪富”,钟相自称楚王,“谓劫财为均平”。

南宋派兵镇压之。

钟相死后杨么继续斗争,自称“大圣天王”,造车船数百只,义军20万,据险以守。

南宋派岳飞镇压,岳飞破闸堰,降低水位,放进大量腐草,车船失效,被镇压下去。

南宋中后期有淳熙 二年(1175)北赖文政起义,打到湖南、江南和广东。

被辛弃疾率官军镇压之。

2、北方金统治下的社会状况

南宋时期淮河以北直至漠北,全是金朝的统治范围。

迁都燕京后把猛安谋克制推行至中原地区,将女真人星罗棋布地安播在汉人村镇中间,用租佃方式经营土地,诏免的“税户”为民,在生产生活方式上迅速汉化了。

在燕京,全朝仿辽宋的制改革了中央和地方官制。

中央设尚书省,下辖六部;地方上与宋一样设路、府州、县三级政区。

开科举,译《论语》为女真语。

吸收汉人进入各级政权。

仿照宋制收二税,但杂税很多。

用“通检推排”方法勘查民户资产,据之定税;还用“括四”方式(名义上收复北宋国有土地归官府)多强占民田,侵害汉民户利益。

北方人民反抗,主要是1214年山东、河北的红袄军起义。

主帅杨安儿在鲁东、刘二祖在鲁南,李全在鲁中地区,建政权,攻州府。

杨安儿牺牲其妹杨妙真(四娘子)为帅,和李全结为夫妇,全力战斗。

后来李全先降宋后降蒙,被宋军杀死。

总之,宋金对峙时期双方谁也未能吃掉 对方,各自统治区内农民起义也不足以推翻其政权。

到蒙古人南下时,金朝正南和南宋同归于尽了。

 

四、蒙古人南下与金、南宋灭亡

先接着上一目的内容,从南宋朝政腐败混乱谈起。

南宋各朝共同特点是:皇帝昏庸,朝政被权臣左右。

初有奸相秦桧,中期有轻狂人韩佗胄,后期由史弥远把持朝政,最后是贾似道当政误国。

史杀韩,签“嘉定和议”时正值宁宗朝。

宁宗太子死,史称运之宗室子贵和,又改之贵诚(民间子,史为放心计而选之)。

宋宗死后,贵诚继位,为理宗。

史弥远把持朝政26年。

此时,蒙古人已开始南下。

蒙人战略是先灭金,后灭南京在进攻金。

金在蒙古军的逼迫之下迁都开封,又迁蔡州,公元1234年,蒙军和宋军攻走蔡州,金朝灭亡。

金灭后南宋试图收复黄河以南地区,以黄河为防线防御蒙军。

蒙军不许。

1259年,忽必烈向川、鄂进攻,理宗起用贾似道为相,率军抗蒙。

贾暗许以长江为界,年贡银绢各20万,蒙军返回。

贾隐瞒术和改,谎报击溃蒙军。

理宗赞之:“吾在赖之而更生,五室有同于再造”。

贾由此掌了大权。

度宗继位后属奉贾为师,朝政悉委之。

1273年蒙军攻下襄樊,并水路并进,东下灭宋,直通临安。

贾率13万宋军迎击,在池州下游丁家湾溃败。

贾被贬往循州(广东龙川)安置,路上被押解士兵杀死。

1276年,蒙军攻入临安,俘恭帝,南宋名存实亡了。

张世杰等人立端宗,在广东枣州近海船上躲避,遇大风船人亡。

陆秀夫立宗室子赵昺 ,被困在崖山(今广东新会)十多天,负帝投海自尽。

时为1279年,以此为南宋灭亡之时。

文天祥在江西抗蒙,被俘后押至元大都。

过零丁洋时曾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名句。

在元大都拒绝忽必烈和恭帝劝降后被杀。

附:蒙人问文天祥,南宋已亡,回天乏术,何以不降?文祥说救主如救父母,痛虽不可治也要治。

治不治是心意,治好治不好是天意。

与唐代帝位继承比较,观宋代帝位继承状况。

两宋凡十八帝,除太祖、端宗,昺帝特殊情况外,余十五帝中长子2人,余子6人,太祖太宗孙4人、以弟继兄者3人(含太宗高宗两次特殊)。

除度宗为权相史弥立系外人干预外,全是自然传位。

如此混乱无规则,说明在帝位继承中并不严格按“长子制”执行。

相关参考

100分悬赏英语论文关于历史的

SimaQian(ca.145–86BC)wasaPrefectoftheGrandScribesoftheHanDynasty.Heisregardedasthefatherofhistoriogr

岳飞——南宋抗金名将、西湖三杰之首

岳飞(1103年3月24日-1142年1月27日),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汤阴县)人。南宋时期抗金名将、军事家、战略家、民族英雄、书法家、诗人,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年(1136年),率师北伐

南宋抗金将领杨再兴和杨家将之间有联系吗

历史上对于杨再兴事迹的介绍很少,在杨再兴简介中介绍到杨再兴是南宋时期对抗金军的注明将领。他本来是曹成的部下,后来在和岳飞多次交战中,被岳飞收降。杨再兴简介中提道,他在归服岳飞后,一直跟着岳飞到处征战,

高宠杨再兴谁更厉害?南宋抗金将领高宠简介

...厉害?高宠简介高宠,小说《说岳全传》中虚构的人物。南宋抗金将领,岳家军头号猛将,宋初开平王高怀德之后。被称为南宋抗金时期的第一枪,其枪法来自家传,先祖为五代十国第一名枪高思继。据说,高宠的原型是高思继...

吴玠和岳飞谁厉害? 南宋抗金名将吴玠怎么死的

...刘氏,生二子吴玠、吴璘。后迁居水洛城(今甘肃庄浪),南宋初年抗金名将。少时沉毅有志节,知兵善骑射,读书能通大义,未冠,以良家子隶泾原军。北宋宋徽宗宣和年间,参与平定方腊之乱和河北群盗,累功权泾原第十将。...

此人是抗金名将,和岳飞齐名,面对12道金牌,他选择死战不退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岳飞是一个大忠臣,在南宋初年,岳飞率领岳家军抵抗金兵的入侵,当时金国骑兵的战斗力非常强大,甚至连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都被俘虏了,新登基的皇帝赵构根本无力抵挡金兵,这个危机关头岳飞独

宋高宗赵构与岳飞

  赵构是南宋的第一个皇帝宋高宗,岳飞是南宋的抗金名将,对于这两个人,熟悉中国历史的读者都不会陌生。  岳飞是个孝子。《宋史?岳飞传》说,“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母卒,

岳飞简介岳飞庙简介

岳飞(1103年-1141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人。中国南宋爱国军事家,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谁

导读:宋高宗赵构在绍兴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

南宋中兴四将之首是谁

导读:宋高宗赵构在绍兴重建宋王朝及南宋初年宋军抵御金军入侵这段历史称为一次“中兴”。其中有四位军事统帅抗金功绩最为突出,他们是:韩世忠、张俊、岳飞、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中兴四将指中国南宋时期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