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族的历史?

Posted 大禹

篇首语:韬略终须建新国,奋发还得读良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姜族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姜族的历史?

史书记载古羌人是三苗之后,《诗地理考》曰:“羌本姜姓,三苗之后,居三危,今叠、宕、松诸州皆羌地。”

《史记·五帝本纪》云:“迁三苗于三危,以变西戎。”

《后汉书·西羌传》说:“西羌之本出自三苗,姜姓之别也。

其国近南岳。

及舜流四凶,徙之三危,河关之西羌地是也。” 仰韶文化末期(约公元前3000年左右),黄河中游出现了炎、黄两大部落。

炎帝姜姓,姜、羌本一字之分化,是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的不同表达,甲骨文中亦常互用。

姜、羌均像头戴羊角头饰之人,代表以羊为图腾的起源于我国西北的原始游牧部落。

《晋语·国语》:“昔少典娶有虫乔 氏,生黄帝、炎帝。

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

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炎帝属古羌族部落,部落众多。

在后来的战争中,炎帝部落大部分与黄帝部落互相融合,成为华夏族(今汉族的先民)。

另一部分则西行或南下,与当地土著居民融合,成为汉藏语系汉族、羌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的先民,如藏族、彝族、纳西族等等。

约公元前2100年,善于治水的古羌后裔,华夏族人大禹继任部落联盟总首领。

史记记载: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禹为了天下子民的安生,告别家乡的大山,开始了漫漫治水之路。

他专心治理水患,疏通了九河,战绩显赫,民间还有大禹王“三过家门而不入”的美传呢!大禹王后来破除了“禅让制”,传位于其子启,史称“夏启”。

启即位后联合诸部落在阳城(今河南登封县治城镇)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正式的国家,历传500多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赵政灭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开始了历时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

秦始皇本生于赵国首都。

《史记》记载:庄襄王为秦质子於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

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於邯郸……专家们通过研究历史文献和反复实地考察,提出了秦始皇在邯郸出生地段的大概区位。

邯郸市决定在其出生地附近城内中街建造秦始皇出生地纪念馆。

(在今羌族聚居地茂县松坪沟有其祖始于秦始皇的说法)。

有些人所认为的“秦之为戎,固不自疑”的说法论证有误,缺乏可靠证据,与古代基本史实和今人研究定论相违。

秦国人是由以下几部分组成的。

首先是西迁的嬴姓华夏族,他们自称是黄帝颛顼部的后代,史记索隐记载他们和东夷少昊的关系更近,山东省的郯国,河北的赵国都是他们的同族。

不管怎样,他们是华夏族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有大量古代史料和考古发现为证,也为中外学界认同。

秦人还有一部分是周灭亡后留在陕西的周国遗民,秦公受周王命西伐,纳其为民。

而秦公灭戎国十二,是以国内有大量戎人。

再者秦国实行商鞅变法后招引无数关东之民入秦为民。

因此所谓秦人就是戎人的说法是错误的。

秦人一度风俗戎化,但仍以以“华夏”自居,等到了战国时又与中原华夏族融为一体。

秦始皇建国后东迁陕西咸阳,史记等史料记载,秦始皇晚年迷信,听信了方士所谓的“亡秦者胡也”。

乃使将军蒙恬发兵三十万人北击胡,略取河南地...又使蒙恬渡河取高阙、阳山、北假中,筑亭障以逐戎人。

徙谪,实之初县。

汉代,四川羌族建有牦牛、青衣羌国,地辖今西昌、甘孜、雅安、乐山一带,国都在宝兴县灵关镇。

西汉时西北地区的汉阳(天水)、金城(兰州)、安北地、陇西五郡羌族人口达259990户,1001802人。

到了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北氐羌人建立了成(成汉)、前秦、夏、后凉、后赵等国家,但都只是昙花一现,生命力不强,影响不大。

公元881年(唐代末期),党项羌人拓拔思恭在夏州(今内蒙与陕西交界处的白城子)建立夏州政权,辖夏、绥、银、宥四州。

夏国是以陕、甘、宁、青一带的党项羌族为主体,包括西北其他民族在内组建的国家。

党项羌有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拔氏八族,以拓拔氏最强,起群首领导作用。

后因受吐蕃不断的侵犯和骚扰,向唐朝政府申请内迁于陕西、宁夏一带。

公元1031年,第十一世太祖李得明逝世,其子李元昊继位,号夏景宗。

公元1032年,元昊改姓嵬名氏,自称“兀卒”(青天子),立国号为“大夏”(因在宋之西,宋称“西夏”),纪年为夏景宗显道元年。

西夏疆域包括今甘肃大部、宁夏全部、陕西北部和青海、内蒙的部分地区,总共统辖32州,国都在兴庆府(今银川市)。

公元1226年,蒙古人铁木真率兵伐夏。

次年,蒙古军尽破大夏国城邑,人民伤亡惨重。

为避免人民更大的伤亡和损失,第二十一世末帝夏见屈降。

蒙古诸将尊铁木真遗命,将夏见杀之,并毁大夏王陵。

至此,大夏国立国346年,于公元1227年灭亡,其后裔在今阿坝州理县桃坪乡、甘孜州丹巴等地仍有分布。

四川古为巴蜀国,夏代属梁州。

巴蜀出自氐羌,蚕丛(故居蚕陵,在今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叠溪镇,遗迹毁于1933年8月25日15时发生的叠溪大地震)称王。

李白在《蜀道难》里吟咏:“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就在同一地域,古羌人还建有冉駹(发音与“Rrmea” 几无差别)国,乃今日30万羌人之故居地,统辖区域包括今四川阿坝之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九寨沟、马尔康、金川、小金、壤塘、阿坝、红原、若尔盖等县地。

三国时(公元221年),疆域尚包括有今都江堰(古称都安县、齐基县、灌县)、彭县(古称白马县、兴乐县)、北川(羌族自治)县(古称石泉县)、青川县(古称广武县)、平武县(古称刚底县)、甘肃文县(古称阴平县)。

汉代羌都在今茂县凤仪镇。

此外,古羌之种还有姜氏戎、先零羌、烧当羌、钟羌(钟存羌)、勒姐羌、卑喃羌、当煎羌、罕羌、且冻羌、虔人羌、牢姐羌、封养羌、乡姐羌、烧何羌、巩唐羌、全无种羌、黑水羌、卑禾羌、塞外羌、保塞羌、河曲羌、发羌、婼羌、西夜、蒲犁诸羌、阿钩羌、牦牛羌、参狼羌、青衣羌、白马羌、白兰羌、可兰羌、宕昌羌、邓至羌、汶山羌、党项羌、白狗羌、哥邻羌、悉董羌、咄霸羌、保霸羌、白草羌、黑虎羌、罗打鼓羌、杨羌、草坡羌、青片羌、四邻羌、临涂羌、涉题羌、左封羌、紫祖羌、林台羌、向人羌、葛延羌、维(威)州羌、蚕陵羌(昔卫羌)等百余种羌支,此不赘述。

相关参考

周族的起源是怎样的

周族的起源1、周族的渊源及特征周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古老的姬姓民族。古代文献称周人为传说的黄帝之后,与夏人同祖。《尚书》中屡有周人尊夏的记载。夏人出自黄帝之后古氐人,氐、狄音同,徐中舒先生曾提出周人出自

匈奴族的历史?

匈奴是中国北方的一支古老民族,繁衍在河套地带,游牧于大漠南北。相传匈奴人是夏人的后代。商代甲骨文称其为"鬼方",同代的诗集中又称其为"熏粥。、"猃允",春秋战国时则称其为"狄"、"戎"或"胡人"。匈奴

谁知道匈奴族的历史

中国部分史籍记载,匈奴人是夏朝的遗民。《史记·匈奴列传》记载∶“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山海经·大荒北经》称∶犬戎与夏人同祖,皆出于黄帝。《史记索隐》引张晏的话说∶“淳维以殷时奔北边

历史人物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谁

  方孝孺:史上唯一一个被株连十族的人  方孝孺是一名明代大臣、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学者。他是建文帝身边最亲近的大臣,对建文帝忠心不二,举出历史上最忠心的十个人,方孝孺肯定是其中之一。   方孝孺

历史人物 冉闵拯救了濒于亡族的汉人是真的吗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冉闵拯救了濒于亡族的汉人,却有人说这是最大的谎言文章,欢迎阅读哦~>武悼天王冉闵越来越受到了广大网友的认可和追捧。被很多网友认为是民族英雄。>然而,英雄往往都伴随着争议

中华名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语)。河南南阳位于中国东西结合部、南北过渡带,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厚重的历史记忆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化个性。南阳既是中国楚文化的摇篮,在汉代文化史上更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中华民

带你了解一下历史上被灭十族的人

方孝儒,字希直,一字希古,明初浙江宁海人。他是一代名儒宋濂的得意门生,是当时的大儒。他博学强记,通晓经史,文章盖世。洪武二十五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题额「”正学”,时人遂尊称其为「”方

历史人物 被灭十族的方孝孺是谁

  方孝孺,浙江省宁海县大佳何镇溪上方村人,生于公元1357年,卒于公元1402年,死时被灭十族。字希直,号“缑城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是明朝当世大儒。方孝孺,幼聪慧,6岁能

侬智高是哪个名族的?侬智高起义具有何历史意义

侬智高是北宋少数民族起义首领,他是起义的发起者。他在一个叫傥犹州的地方建立大历国和交趾的李朝相抗衡。在同李朝抗衡的同时,他向宋朝表示臣服,希望求得一个职位,可以震慑和联合各个部落,用来组织反抗交趾的掠

新势力的 ”军事贵族”完胜胡族的精骑践踏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淝水之战后,东晋经历了10余年国家内乱。内乱的结果:士族政治被颠覆,权力游戏迎来新玩家。以刘裕为代表北府军势力,成为一股新鲜血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