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都有那些

Posted 海塘

篇首语:道德可以弥补能力的不足,能力却难以掩盖道德的缺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都有那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都有那些

中国古代主要农业成就有“水稻,蚕,桔,茶,温室栽培,水利石碾,嫁接技术,海塘工程”等。

1.水稻:中国最早栽培,在湖南澧水河畔澧州城头山发现了宇宙中最早的稻谷,距今已有6000多年的历史。

大概3000多年前传入朝鲜、越南、日本等国。

2.蚕:蚕丝是古代丝绸的主要原材料,新石器时代中国就有培育,2000多年前传入日本、朝鲜、越南,后传入希腊和欧洲诸国。

3.柑橘、枇杷、荔枝、红杏、李子,商周时期,桔在唐代传入日本,后传入其他国家。

4.茶:茶文化在中国历史悠久,在商周时期就有培育,唐代传入日本。

5.温室栽培:一直以为是国外的技术,没想到在我国秦汉时期就有,古人还是相当有智慧的,这项技术比国外早1000多年。

6.水力石碾:是一种用石头和木材制成的,使谷物破碎和去皮的工具,我国最早出现在魏晋时期。

嫁接技术:一种植物人工繁殖的技术,把一种植物的枝或芽,嫁接到另一种植物的茎或根上,使得接在一起的两个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株,这项技术始于魏晋时期。

7.海塘工程:自汉、唐起,江、浙、福建沿海人民为防御潮水灾害而开始修建江海堤防。

海塘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开发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地位。

海塘从局部到连成一线,从土塘演变为石塘,建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的农学家有贾思勰,写有《齐民要术》。

许行,战国时候人,百家争鸣的农家创始人。

明朝的徐光启。

徐光启的科学成就是多方面的。

他曾同耶稣会传教士利玛窦等人一起共同翻译了许多科学著作,如《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成为介绍西方近代科学的先驱;同时他自己也写了不少关于历算、测量方面的著作,如《测量异同》、《勾股义》;他还会通当时的中西历法,主持了一部130多卷的《崇祯历书》的编写工作。

除天文、历法、数学等方面的工作以外,他还亲自练兵,负责制造火器,并成功地击退了后金的进攻。

参考资料:农业史-百度百科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

必修二历史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一、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

中国科技馆新馆都有什么项目

中国科技馆新馆中常设的展览及展厅以下几种:华夏之光。本展览主要展览的是古老的中国曾经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其中主要包括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

高中历史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

历史人物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那些使双枪的名将都有谁

  一提到双枪,诸位第一个反应一定是董平,不错,水浒传梁山泊一百单八将天立星双枪将董平,位列梁山泊马军五虎之一,武艺应该不逊关胜,呼延灼,林冲,秦明,两杆长枪,杀入万军丛中,如入无人之境。其实水浒传中

中国历史上有那些著名的铸剑大师

中国古代最出名的就是欧冶子,他的五把名剑:一曰湛卢,二曰纯钩,三曰胜邪,四曰鱼肠,五曰巨阙,把把都进了中国古名剑的十大TOP,还有他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教出了干将这样出色的弟子。古代名剑录考主要《中华古

抚州市古代名人都有那些

1、汤显祖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汉族,江西临川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

中国古代农学的成就

一、中国古代的农学思想1、农业中的所谓“三才”理论“三才”一词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下》:“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可见“三才”理论是讲天、地、人的变化与关系的。它是战国时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