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知显微镜的发展史
Posted 物镜
篇首语:案头见蠹鱼,犹胜凡俦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求知显微镜的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求知显微镜的发展史
早在公元前一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
大成像。
后来逐渐对球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
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
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
17世纪中叶,英国的罗伯特·虎克和荷兰的列文·虎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665年前后,罗伯特·虎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调焦机构、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
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
1673~1677年期间,列文·虎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九台保存至今。
罗伯特·虎克和列文·虎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
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
1827年阿米奇第一个采用了浸液物镜。
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
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科赫、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等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
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
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
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
被观察物体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
的实象,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
而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就是物镜放大倍率和目镜放大倍率的乘积。
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相关参考
孔子求知孔子,名丘,字仲尼,汉族,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人,中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是我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由于他卓著的儒家思想,精深的学术造诣,被后
最早的显微镜1590年前后,一个叫詹森的眼镜制造匠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不过这个显微镜制作水平还很低,并没有发现显微镜的真正价值。荷兰人列文·虎克是一个对新奇事物充满强烈兴趣的人,他听说用放大镜
科学家发明显微镜·发现细胞·17世纪显微镜发明后,人类对肉眼难以看到的微小物质存在的世界越来越感兴趣。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利用自行改制的放大倍数为270倍的复式显微镜观察很薄的软木切片。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01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我们通过「”李白”穿越到明朝,来分享了明朝的户籍制度。明太祖建立了大明基业
历史秘闻 《显微镜下的大明》明代著名的黄册管理制度,到底是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继续分享马伯庸的《显微镜下的大明》这本书。01前面一篇文章,我们分享了这本书的第一个部分内容。我们通过「”李白”穿越到明朝,来分享了明朝的户籍制度。明太祖建立了大明基业
探寻微观世界的“眼睛”——电子显微镜研制成功1932年,诺尔和鲁斯卡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架电子显微镜。17世纪初,荷兰一位名叫詹森的制眼镜工人,偶然地把两枚透镜复合在一块,发现能使物体“显微”,于是,显
坦诚引来成果埋没16世纪末,显微镜诞生了。在20世纪30年代之前,这种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已经达到极限:分辨率不会优于约200纳米,放大倍数不会大于约2000倍。这给探索微观世界带来了许多不便。于是另辟蹊
历史上第一位真正的科学家是罗伯特·胡克。罗伯特·胡克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是英国皇家学会的创始人之一。他发明了显微镜,并通过显微镜发现了细胞,真菌和最初的一些小动植物的结构,并出来《显微图谱》。1662
·李方华李方华,凝聚态物理学家,电子显微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电子衍射及高分辨电子显微学的先驱者之一。主要从事衍射物理、高分辨电子显微学和晶体学研究。在高分辨电子显微像的衬度理
李塨学而不厌李塨,字刚主,号恕谷。清初哲学家。他是颜元学说最得力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发展者。在教育方面颇有成就。著有《四书传注》、《周易传注》等。李塨是清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和著名学者。说起他的求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