馄饨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是什么

Posted 馄饨

篇首语:贪婪是最真实的贫穷,满足是最真实的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馄饨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馄饨的历史和制作方法是什么

元始天尊象征混沌未分,道气未显的第一大世纪。

故民间有吃馄饨的习俗。

《燕京岁时记》云:“夫馄饨之形有如鸡卵,颇似天地混沌之象,故于冬至日食之。”实际上“馄饨”与“混沌”谐音,故民间将吃馄饨引伸为,打破混沌,开辟天地。

后世不再解释其原义,只流传所谓“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谚语,把它单纯看做是节令饮食而已。

吃馄饨我国许多地方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

馄饨的做法提前将虾米用温水浸泡至软,留下泡发虾米的水备用,然后分别将虾米、葱、姜都切成大小均匀的末;

然后在猪肉馅里加入切碎的葱、姜、虾米,加入盐、鸡蛋、白糖、味精,搅拌均匀,用筷子将混合的肉馅沿着同一个方向搅打出筋;

然后取一张馄饨皮防于手心,将适量肉馅放在馄饨皮的1/3处,按照图示卷起,将两头粘紧即可;

汤锅中的水烧沸后,将洗净的豌豆苗放入焯烫几秒钟,然后沥水捞出,同时在碗中放入香醋、酱油、糖、白胡椒、熟猪肉等调料,做成酸辣馄饨的调料汁;

汤锅中的水再次烧沸后,放入馄饨,用漏勺搅匀防止粘底,保持中火,汤煮沸后淋入100ml左右的凉水,继续煮,直到沸腾后再次淋入凉水,至少加入2-3次凉水后,馄饨皮变得透明柔软即可出锅,稍稍沥干水分,盛在酸辣汁中,根据自己口味淋入适量油辣椒即可~

相关参考

馄饨和饺子有什么区别

1、制作面皮形状不同:馄饨:边长约6厘米的正方形,或顶边长约5厘米,底边长约7厘米的等腰梯形;饺子:直径约7厘米的圆形。2、厚度不同:馄饨:较薄,煮熟后有透明感。饺子:厚约0.5-1毫米的、中心部分稍

馄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在饺子面世之前,类似的食品称作馄饨,而馄饨的历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除了文学记载外,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和馄饨。它们是从新疆出土的。

馄饨的历史介绍馄饨有哪些由来

馄饨历史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则称“汤饼”。古代中国人认为这是一种密封的包子,没有七窍,所以称为“浑沌”,依据中国造字的

无锡梁溪饭店历史

一、无锡菜或小吃的文化和历史小笼馒头、馄饨类赛王记——无锡小笼和开洋馄饨(全无锡最好吃的,在锡惠公园对着映山湖的后门口)陈大嘴——馄饨(沁园新村,塘南菜场边)超王记——馄饨(中桥、汽车西站、山北店,超

馄炖有什么历史

中国人吃饺子的历史至今已有1800多年。在饺子面世之前,类似的食品称作馄饨,而馄饨的历史又可追溯到2000年前的汉代。除了文学记载外,还可以看到1300多年前完整的唐代饺子和馄饨。它们是从新疆出土的。

馄饨的起源

馄饨起源于汉朝匈奴的故事。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

馄饨的由来

汉朝匈奴之说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

历史典故 日久见人心的由来

  孔夫子到六十岁之后,不再环游列国。就在曲阜家乡办了一座学馆,靠授徒为生。老先生喜欢吃鲜肉馄饨,天全国午都叫子路到馄饨店买馄饨当点心。  这全国午,子路又去馄饨店买了一碗馄饨,双手端着朝学馆走来。哪

历史典故 日久见人心的由来

  孔夫子到六十岁之后,不再环游列国。就在曲阜家乡办了一座学馆,靠授徒为生。老先生喜欢吃鲜肉馄饨,天全国午都叫子路到馄饨店买馄饨当点心。  这全国午,子路又去馄饨店买了一碗馄饨,双手端着朝学馆走来。哪

溥伟曾计划刺杀袁世凯,在青岛请康有为吃馄饨

有我溥伟在,大清就不会亡!据传这是溥伟在朝堂上,当着百官的面立下的誓言。彼时,武昌起义已经爆发,这位小恭亲王溥伟是内外交困之际少有的几个主战官僚。可没几天后,清帝溥仪还是下达了逊位的诏书,这等于宣告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