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历的历史

Posted 国君

篇首语: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万年历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万年历的历史

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个名叫万年的青年,看到当时节令很乱,想把节令定准。

一天,他上山砍柴,坐在树阴下休息,树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他设计了一个测日影计天时的晷仪。

可是,天阴雨雾,影响测量。

后来,山崖上的滴泉引起了他的兴趣,他又动手做了一个五层漏壶。

天长日久,他发现每隔三百六十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遍。

  当时的国君叫祖乙,天气风云的不测,使他很苦恼。

一个名叫阿衡的大臣,为讨好皇上,奏称要设天台敬祭天神。

祖乙认为有理,便带领百官去祭天,却无济于事。

万年知道后,忍不住就带着日晷和漏壶去见皇上,对祖乙讲清了日月运行的道理。

祖乙听后龙颜大悦,感到有道理。

于是把万年留下,在天坛前修建日月阁,筑起日晷台和漏壶亭。

并派了十二个童子服侍万年。

祖乙对万年说:"希望你能测准日月规律,推算出准确的晨夕时间,创建历法,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   有一次,祖乙传旨要阿衡去了解万年测试历法的进展情况。

当他登上日月坛时,看见天坛边的石壁上刻着:   日出日落三百六

周而复始从头来。

草木枯荣分四时,

一岁月有十二圆。

  阿衡见此,知道万年的历法已研究成功,心中忐忑不安。

他万分惧怕万年因创建历法而得宠,国君会怪罪自己提出祭祀天神的主意。

于是,他阴谋策划,派了一个刺客去除掉万年。

刺客攀上日月阁,见万年正在阁上观察星斗,便张弓搭箭,准备射死他。

谁知,刺客被卫士发现,被当场缉拿。

祖乙知后,惩处了阿衡,亲自登上日月阁看望万年。

万年指着天象,对祖乙说:"现在正是十二个月满,旧岁已完,新春复始,祈请国君定个节吧。

"祖乙说:"春为岁首,就叫春节吧。

" 冬去春来,年复一年。

后来,万年经过长期观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准确的太阳历。

当他把太阳历呈奉给继任的国君时,已是满面银须。

国君深为感动,为纪念万年的功绩,便将太阳历命名为"万年历",封万年为日月寿星。

以后,人们在过年时挂上寿星图,据说就是为了纪念德高望重的万年的。

这就是万年历的来历。

望采纳,谢谢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万年历的由来

万年历的由来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看到当时节日很混乱,就想统一安排节日。有一天,他上山去打柴,当他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树阴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晷仪来测量太阳的影子、

万年历

万年历是一种将公历、农历、干支历相互对应,编排在一起的历学工具书。查用万年历,主要是使用年历中的干支纪时。干支纪时是我国独创的历史最悠久的历法。它以天象为依据,符合物候特点,体现了五行旺衰。在诸多学科

历史人物 齐万年的主要事迹 齐万年的人物生平 齐万年的人物简介

本名:齐万年  别称:齐哥  所处时代:西晋  民族族群:氐族  出生地:中国www.cha138.com  出生时间:不详  去世时间:299年齐万年——西晋时氐族首领汉魏以来,内迁少数民族在民族、

日本精神病成历史家,刷新了日本70万年历史,差点把中国 ”超了”

为了抛开中国的影子拼命的修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除了日本也是没谁了,不过他再怎么折腾也是无用功,这不这位大叔的折腾不就露馅了吗?藤村新一,一个学历只有高中的电力公司却靠着「”特殊”的人际手段混成了考

万年历的由来

万年历的由来故事:传说很久以前,一个叫万年的年轻人看到当时节日很混乱,就想统一安排节日。有一天,他上山去打柴,当他累了坐在树荫下休息的时候,树阴影的移动启发了他。于是他设计了一个晷仪来测量太阳的影子、

乾坤万年歌全文 姜子牙的乾坤万年歌是真的吗

《乾坤万年歌》,相传是姜子牙所作的带有预言性质的,一种用来推测国运的歌谣。虽然现在我们知道,这种其实大多数并非是当时人所写,可能是后人根据一些历史,为前人强加上去的一些带有奇幻色彩的作品,却还是忍不住

历史人物 齐万年简介

齐万年www.cha138.com(?~299)西晋时氐族首领。汉魏以来,内迁少数族在民族、阶级矛盾的交织下,多杀长吏以自立。元康四年(294),匈奴族郝散起兵攻上党,旋投降晋军被杀。元康六年夏,其弟

曾经的南美第一大湖,至少有2000万年历史,如今却不被承认为湖泊

说到南美的第一大湖,了解地理的读者可能会第一时间想到titicaca湖(音译「”的的喀喀”),但实际上造很久很久以前,南美最大的湖泊却并不是这个titicaca,而是一个位于委内瑞拉的「”湖泊”,这个

2018年历史高考大纲

1.高考历史应该如何考高分历史,是比较“死”的一个科目。高考历史对课本已有知识的掌握程度的考察非常重视。所以,要与高考针锋相对,课本是法宝。我的方法是一遍遍地看。历史5本书我看了7,8遍吧。我可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