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中的蜀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Posted 公元

篇首语:读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中的蜀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中的蜀国到底是怎么灭亡的

正史魏延的死和诸葛亮没有关系 魏延(?—234),字文长,义阳(今河南信阳三里店)人。

三国时期蜀汉名将。

诸葛亮死后,魏延因被陷害谋反而遭杨仪一党所杀。

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

蜀汉相对东吴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诸葛亮善于治国是历史上所公认的,在三国之中蜀国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

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应该在东吴之前灭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在这里讨论和分析一下蜀汉在三国中最先灭亡的各种深层次的原因。

1、人心的向背是决定战争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汉朝末年的时候,当时汉朝长达400年的历史还是深入人心的,汉献帝还是一面很重要的旗帜,曹操抓住了机会挟天子以令诸侯统一了中国的北方。

而刘备就是凭借着自己汉室宗亲的特殊身份和“兴复汉室”的口号而起兵,并且先后取得了荆州和益州。

曹丕是公元220年篡汉建立曹魏政权的,刘备是夷陵之战后公元223年在白帝城去世的,这些事件到公元263年蜀汉灭亡的时候已经过去四十多年了,所以到了蜀汉后期的这个时候,人心的向背,已不再思汉,蜀汉政权建国之初的这个优势早已是不复存在了。

2、关羽丢失荆州和夷陵之战的惨败,造成诸葛亮著名的隆中对无法实现其伟大的战略意图,从此蜀汉政权由鼎盛时期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诸葛亮和姜维等人后来苦力支撑蜀汉的局面,但这已经为蜀汉政权40多年后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其实孙刘联盟一直是曹操最头疼的一件事情,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后到公元219年孙权成功的偷袭荆州为止,这10年时间是孙刘联盟的蜜月期,孙权把战略要地江陵借给了刘备,同时把妹妹也嫁给了他。

而曹操则经常被打的东西两线不能相顾,刘备最后能顺利拿下汉中,和孙权出兵合肥牵制曹操的主力也有很大关系。

如果我们大胆的假设当年关羽在襄阳水淹七军,震动的曹操险些准备迁都的时候,刘备率益州之众出兵秦川,孙权则率江东之众出兵淮南和徐州,这样东西万里全线出击,彼呼此应、乘锐助势、蚕食曹魏,完全可以达到中原震动、人心思变的局面,曹操要同时应付几路大军那就真的是很危险了,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隆中对要达到的战略效果啊。

可惜这个时候孙权的私心坏了大好局面,趁关羽主力和曹操鏖战襄樊的时候出兵从背后偷袭了荆州,并且杀害了关羽父子,破坏了孙刘联盟。

在这里顺便说一下,夷陵之战表面上是东吴取得了胜利,从此确立了三足鼎立的地理形势。

但实质上是吴蜀两败俱伤的一场战争,造成了蜀弱吴孤的局势,曹魏确立了相对吴蜀的绝对优势局面。

3、虽然益州是当时汉末十三州中最大的州之一,而且地势也是最为险要的,但蜀汉的统治区域却只有这一个州,当时东吴占有东南的扬州、荆州和交州三个州,而曹魏拥有北方的九个州,所以蜀汉政权是三国之中最为弱小的。

中华文明的精髓和发源都在北方中原地区,而益州却是相对落后的地区,所以蜀汉政权无论从人口、资源、军力、人才、后备等等方面,实力都远远的不如占据经营中原地区多年的曹魏。

在这里我们就仅仅从兵力上进行一下比较,蜀汉全国的军队加起来只有不到10万人,仅仅是曹魏总兵力的五分之一,而曹魏直接出兵征讨蜀汉的就有近20万大军。

另外我们从中国历史的规律上来看,除了朱元璋的明朝之外,也基本上都是由北而南统一全国的。

4、蜀汉后期由于地方偏于西垂相对闭塞,初期建国时候的人才到后期又逐步的凋零了,出现了严重缺乏人才的局面。

所以也就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样的成语。

而曹魏地处中原地区地大物博,人才是一代接着一代不断的涌现,所以无论是在人才的质量还是数量上,曹魏都远远的超过了蜀汉。

作为一代丞相的诸葛亮,在蜀国人力资源的经营管理上是非常欠缺的。

更重要的是,刘备白帝城托孤辞世,诸葛亮以相父身份,辅佐幼主刘禅治理蜀国,此时其虽为相父,实为蜀国不是皇帝的皇帝,摄军政大权于一身,独步于蜀国政坛上,纵横驰骋颇为得志,失街亭后的自贬,也是做做样子,权力丝毫未减,依然在蜀国政坛上叱咤风云。

客观地看,诸葛亮治理蜀国那些年,把蜀国治理得还是相当不错的,提高了国力与军力,政绩辉煌卓然;但诸葛亮此时也出现了重大的失误,埋下了蜀国亡国的祸根:忽视了对刘禅从政素质的培养与锻炼,子不教父之过,刘禅日后的腐败昏庸无能,身为相父的诸葛亮是难辞其咎的。

因为缺乏人才,诸葛亮事事亲历亲为,在与司马懿的争斗中最后病归五丈原,导致蜀国权力中心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真空。

诸葛亮用人和曹操的区别在于,他很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重德要超过重才,但曹操的用人之道是唯才是举,不拘一格的提拔和重用,历史上的曹操,正是从一兵一卒抓起,从一官一吏用起,用了19年的时间,将长江以北的局面扭转过来,实现了中国大半个版图的统一。

5、蜀汉在战前的军事上和心理上准备不足。

自从公元244年蜀汉大将王平击退曹爽之后,曹魏已经快20年没有进攻蜀汉边境了,而且曹魏一直的战略方针都是先吴后蜀,所以蜀汉君臣对于曹魏的入侵确实是没有做很认真的准备。

当时在讨伐蜀汉之前,很多大臣包括邓艾都上书表示反对意见,只有钟会一个人支持伐蜀,最后在曹魏掌握实际权力的司马昭力排众议调整了战略方针,决定了先灭蜀后灭吴的正确方案。

并且在出兵之前大力的制造准备攻打东吴的声势和假象。

连蜀汉名将姜维都被欺骗了,没有及时的做好迎战的准备,后来姜维发觉之后即使做了一些补救和调整,由于政治上的腐败而反应得很迟缓,所以汉中很快就失守了,姜维也险些被邓艾困在了西北的沓中。

6、蜀汉后期在政治上已经趋于腐败了,尤其是在蒋琬和费祎先后去世之后,姜维又长期带兵在外主持北伐事宜,朝廷中已经没有贤臣能够管得住刘禅了。

刘禅也就逐步开始重用一些庸臣甚至奸臣,最后形成了刘禅愚暗黄皓窃权的局面。

连掌握着蜀汉军政大权的姜维都害怕的不敢随便入朝,最后跑到西北的沓中去屯田避祸了。

其实即便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虽然后来也得到了刘禅的提拔,但也是个庸才。

在抗击邓艾大军入侵的时候,曾经就有人正确的建议他守住险要的地方,等待姜维主力部队的增援,那样邓艾的军队被夹击就很危险了。

可惜他当时建功心切,贸然出兵,结果是全军覆没。

自这一战后邓艾就毫无阻挡长驱直入的打到了成都。

7、蜀汉政权内部的政治矛盾已经非常激烈了,尤其是益州土著势力和外来势力之间的历史矛盾一直很深。

刘备在巧取豪夺益州的时候,起主要作用的就是荆州带来的军队和人才,所以就很自然的就形成了外来势力集团。

虽然以前刘备和诸葛亮在平定益州后为了笼络人心,也起用了一些益州土著人士,但大多是一些清职或者地方官员,难以进入蜀汉的中枢权力机构。

到了蜀汉后期的时候,由于外来势力集团人才的逐步凋零,益州土著势力开始上升和强大起来,这个矛盾就进一步加剧了。

所以当邓艾的大军攻打到成都城下时,其实蜀汉政权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至少还有一定的力量可以进行抵抗,完全可以等待姜维的主力部队回来增援和解围。

但蜀汉政权的内部到处都充满了投降的论调,益州本地土著势力无人愿意为蜀汉拼死一战啊。

这里需要再补充说明一个情况,司马昭在蜀汉灭亡之后,把所有的外来势力都迁出了益州,以巩固对益州地区的统治,这说明他清楚的看到了这个问题。

8、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后,名将姜维就一直是蜀汉后期的中流砥柱。

尤其是在公元253年费祎遇刺身亡后,他的军政权力就开始逐步扩大,并且当上了蜀汉的大将军。

他以前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奔蜀汉的曹魏降将,诸葛亮非常欣赏他,同时他自己也有相当的能力和才华。

他一直非常感激诸葛亮的知遇之恩,并且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继续北伐),连年主持出兵北伐曹魏,从公元247年到公元263年先后就有九次之多,但是收效甚微,反而损耗了有限的国力,造成兵疲民困的局面,加速了蜀汉的灭亡进程。

其实这中间的道理是很简单的,小国与大国拼消耗,从大局的角度上看肯定是得不偿失的。

9、姜维在战术布置上的严重失误。

汉中是益州的重要门户,所谓无汉中就无益州,本来汉中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当年曹操和刘备都是花了很大气力才艰难拿下来的。

自公元219年刘备留魏延镇守汉中以来,蜀汉都是把重兵布置在外围的据点进行御敌,而不把敌人放进平原腹地。

公元244年,曹魏大将军曹爽曾经亲自率领10多万大军攻打汉中,蜀汉大将王平当时以不满三万守兵采取这种方法成功的守卫了汉中。

可是在姜维掌握军政大权之后他认为以前的方法是可以御敌,但不能取得更大的胜利。

如果把敌人引入汉中的腹地,然后四面据点人马出动以夹击骚扰之,就可以达到全歼敌军的目的。

其实一个相对弱小的国家应该采取更为稳妥的防守方针,而不应该采取如此赌博性质的冒险战术。

他的这种战术方法遇到实力不强的敌人尚可以应付,但若遇到强大数倍的敌人,无异于是放虎出山啊。

而且姜维长期以来积极组织北伐,就是典型的重攻不重守,并没有把重兵屯集在汉中,最后反而拉到西北的沓中屯田,结果是由于兵力悬殊城门大开,钟会能够迅速的占领汉中,造成了蜀汉在这次战役中一开始就陷入很大的被动。

10、东吴方面没有全力和及时的救援蜀汉。

这里面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曹魏在出征蜀汉之前大造声势要出兵东吴,使得东吴方面也不敢随便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东吴屯驻重兵在蜀吴的边境,其真实意图是在观望形势和想趁乱吞并一部分蜀汉益州的土地,而不是真心的来帮助蜀汉抗敌,所以蜀汉将领罗宪看出了他们的企图,也一直拒绝他们入境参战。

其实这个时候即使东吴出兵淮南来牵制曹魏,也意义不是很大了。

因为曹魏在北方休生养息经营多年,现在相对东吴和蜀汉已经具有压倒性的优势了,它的实力完全可以应付两线作战。

东吴没有救援虽然是蜀汉灭亡的一个因素,但已经不是非常重要了,所以我把它放在了最后一条。

见龙卸甲 虚构而已 不足为信

相关参考

历史上刘禅怎么死的,蜀国灭亡投降后苟且安度余生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历史上刘禅怎么死的,蜀国灭亡投降后苟且安度余生”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说起刘禅,最经典的就是他那句“此间乐,不思蜀也”了。这也是成语乐不思蜀的来源,在蜀国灭亡之后,刘

蜀国怎么灭亡的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着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

蜀国灭亡因有个致命的软肋 更和姜维脱不了干系

中国历史上总有那么一些时期,是妇孺皆知的,不讲知道多少,也至少是听说过吧。今天我们要聊的,便是其中一个时期――三国,准确的说,是聊聊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比例。在一本历史地图集中找到了一组数据,是魏蜀吴

蜀国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成也诸葛亮,败也诸葛亮

作者:马巧玲,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诸葛亮作为三国刘备集团非常重要的一个历史人物,对于刘备创业的持续成功及其后续的巩固有着重要的影响,期重要性主要是以下几方面:>首先,诸葛亮被刘备三请茅庐后走出南阳,开

蜀国着名大将马超的老婆是谁?他有几个儿子

...的英雄,英雄自然有美女相配,那马超的老婆到底是谁?历史中的马超曾有过两位妻子,一位是原配杨氏,另外一位名为董氏。历史上记载马超的妻子是杨氏,由于历史上对成为马夫人的记载并不多所以我们不能了解到杨氏的具...

蜀国着名大将马超的老婆是谁?他有几个儿子

...的英雄,英雄自然有美女相配,那马超的老婆到底是谁?历史中的马超曾有过两位妻子,一位是原配杨氏,另外一位名为董氏。历史上记载马超的妻子是杨氏,由于历史上对成为马夫人的记载并不多所以我们不能了解到杨氏的具...

刘备和他的大将们都有致命的缺陷,才最终导致蜀国灭亡?

刘备和他的大将们都有致命的缺陷,才最终导致蜀国灭亡?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蜀国灭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主要集中在蜀国的将领身上,因为他们每个人自身都有极度性格缺陷才不断的一步步葬送了蜀国的前途

难怪蜀国第一个灭亡

魏蜀吴三国之中,为何蜀汉第一个灭国?对于这一话题,历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在三国之中蜀汉国力偏弱,后期人才凋零,多次北伐消耗国力,「”火车头”阿斗水平太差等。然而,一次无意的施工,挖出了几块铜钱,让专家

难怪蜀国第一个灭亡

魏蜀吴三国之中,为何蜀汉第一个灭国?对于这一话题,历来有很多种解释,比如在三国之中蜀汉国力偏弱,后期人才凋零,多次北伐消耗国力,「”火车头”阿斗水平太差等。然而,一次无意的施工,挖出了几块铜钱,让专家

三国姜维引蜀国灭亡 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

  姜维引蜀国灭亡姜维临终被杀一计害三贤怎么回事?上总有那么一些时期,是妇孺皆知的,不讲知道多少,也至少是听说过吧。今天我们要聊的,便是其中一个时期——,准确的说,是聊聊三国时期的人口数量和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