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人文素质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Posted 人文
篇首语:记忆的坐标有多么清晰,前进的脚步就有多么坚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试论人文素质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试论人文素质的概念以及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性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概念
“人文”一词,最早见于中国古籍《易经》,其中说到“关乎天文,以察时变;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里的“人文”,就是人类创造的文化,它是人类实践能力、方式及成果的总称。
它既体现在物质方面,也体现在制度和精神方面。
目前对人文素质教育一词的解释在各类文献中尚无明确概念,有学者将其定义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将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人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也有学者将它简单概括为:“就是旨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教育。”从中可以看出,这两种定义都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将人文素质视为人的素质组成之一来看待的。
一般认为,人文素质是指人们在人文方面所具有的综合品质或达到的发展程度。
现代的"人文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是作为"科学主义"、"金钱拜物教"的对立面而出现的。
它相对于"科学主义",强调的是关注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的人本主义;相对于"工具理性"或"技术理性",强调的是价值理性和目的理性;相对于实用主义,强调的是注重人的精神追求的理想主义或浪漫主义。
"科学"、"实用"与"人文"、"理想"是人类生存和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价值向度。
正如孟子所说:"仁义礼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见于面,盎于背,施于四体,四体不言而喻。
"(《尽心上》)人文素质是人对生活的看法,人内心的道德修养,以及由此而生的为人处世之道。
人文素质包括4个方面的内容:
具备人文知识
人文知识是人类关于人文领域(主要是精神生活领域)的基本知识,如历史知识、文学知识、政治知识、法律知识、艺术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道德知识、语言知识等。
理解人文思想
人文思想是支撑人文知识的基本理论及其内在逻辑。
同科学思想相比,人文思想是有很强的民族色彩、个性色彩和鲜明的意识形态特征。
人文思想的核心是基本的文化理念。
掌握人文方法
人文方法是人文思想中所蕴涵的认识方法和实践方法。
人文方法表明了人文思想是如何产生和形成的。
学会用人文的方法思考和解决问题,是人文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与科学方法强调精确性和普遍适用性不同,人文方法重在定性,强调体验,且与特定的文化相联系。
遵循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是人文思想、人文方法产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基础,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人文思想、人文方法。
人文精神是人类文化或文明的真谛所在,民族精神、时代精神从根本上说都是人文精神的具体表现。
在人文素质4个方面中,人文精神是核心。
人文精神主要表现在:在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文化的关系时,突出人是主体的原则;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以人各种需要的满足为最终诉求,强调人是目的的原则;在人与物的比较中,突出人高于物、贵于物的特殊地位,强调精神重于物质,人的价值重于物的价值,生命价值优先的人道主义原则和人本主义原则;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强调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尊严,突出人人平等的原则。
人文素质的形成主要有赖于后天的人文教育。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与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当前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
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现状不容乐观。
人文素质教育尚存在较大差距,“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严重,表现在不少学生行为不文明,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心理承受能力差,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
(二)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人文素质是大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
跨进高等学府的每个学生,都渴望自己成才,但如果只具备一定的专业素质,而欠缺人文素质,最终只能成为人们所说的“机器人”、“工具人”、“单面人”,因此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1.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由于自然科学主要是依靠逻辑思维,其思维方式往往是收敛的、确定的、必然的,而人文社会科学主要是依靠形象思维,其思维方式常常带有发散性、多元性和或然性。
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可使大学生经常进行两种思维方式的交差、互补训练,形成全面的知识结构,这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事实证明,超一流的科学家身上蕴聚着超一流的人才素质,他们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具有良好的人文道德修养的思想家、哲学家、艺术家。
如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地位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不仅是一位建树卓越的学者,而且还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出色的小提琴演奏家。
那些为人类历史发展做出过卓越贡献的伟大科学家们,如居里夫人、爱迪生、李四光、竺可桢、华罗庚、钱学森等,他们对人类的贡献,不仅在科学本身,还在于他们伟大的精神力量和可贵品格。
因此,大学生培养良好的人文素质,将关系到所学专业上的成就,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开展创造性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2.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可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人文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素质,它对于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很强的渗透力。
人文素质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仅表现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素质,还表现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民族精神、改善思维方式、增强非智力因素等几个方面。
(三)良好的人文素质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
知识经济时代是人的发展进一步走向全面发展的时代。
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离不开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
人的人文素质的提高,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内容,亦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内容,也是人的其他方面(如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发展的必要条件。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的专业能力、业务素质只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条件,而人的人文素质,即思想境界、精神情操、认识能力、文化教养,才是人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标志。
高雅的人文修养可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不断由必然王国向全面发展的自由王国攀登。
相关参考
历史教育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的养成。无论从历史教学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我们都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历
1.讲中国风光、人文历史的纪录片有哪些1979年末,央视一批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纪录片电视工作者克服重重困难,开始拍摄“文革”结束后第一部大型历史文化纪录片《丝绸之路》之后,较有影响的精品电视历史文化大
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近年来历史学科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各种模拟考试中,文化常识类试题屡见不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行素质教育功不可没。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虽然在各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中
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 近年来历史学科无论是在高考还是在各种模拟考试中,文化常识类试题屡见不鲜,这对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推行素质教育功不可没。中国古代的回避制度,虽然在各个版本的高中教材中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反思 伴随新一轮课改的进行,旨在全面培养学生素质和全面提高人文素养的新课程理念全面推行。作为基础学科的历史学科,逐步走出了传统的授课模式,取得一定成效。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
不注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一味地教给学生实用知识,就有可能把学生培养成只会干活的机器。这是高等教育的悲哀!文学是人类思想的营养剂,艺术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不懂文学的人,思想难免会“缺氧”,不懂艺术的人
以下内容是我从百度文库搜索过来的,希望你采纳。医学史是一门连接医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学科,医学史教育可以帮助医学生树立科学思想、提高人文素质、提升医德水平,在现代医学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史是一
文明,是历史以来沉淀下来的,有益增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适应和认知、符合人类精神追求、能被绝大多数人认可和接受的人文精神、发明创造以及公序良俗的总和。文化(culture)是非常广泛和最具人文意味的概念,
·吴传钧吴传钧,地理学家、经济地理学家、人文地理学家、地理教育家。他在学科建设、学术组织、人才培养以及地理学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等方面均有重要建树。是我国经济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的重要奠基者。在基??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