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陶瓷的历史
Posted 瓷器
篇首语:曾无好事来相访,赖尔高文一起予。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陶瓷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陶瓷的历史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
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
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
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
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
古代陶瓷的发展
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
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
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
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
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
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
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
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
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
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
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
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
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
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
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
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
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
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
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
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
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
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
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
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
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哥、汝、定、钧。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
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
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
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残缺。
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像,传世的德化窑佛像价值很高。
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
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
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
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
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
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
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
如果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
无论返工多少次,朝廷绝不再播一两银子,根本不会去管民窑是赚还是赔。
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自负盈亏。
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许多学者都把官搭民烧归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因为朝廷可以凭借皇权,肆意压低价格。
但我认为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失偏颇。
实际上,当时参加“官搭民烧”的民窑中,真正赔钱的极少。
原因有三:一是参加御用瓷器的烧制,有助于提高民窑的生产技术和效率,在提高瓷器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因为是在和皇家做生意,窑厂的腰杆就硬了,这相当于做了广告,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参加官搭民烧的窑厂同时也生产民用的瓷器,当然价格会比普通窑厂的产品要高,但是买的人却不减反增。
总之,因为烧御用瓷器所赔的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赚回来,还会有丰厚的盈余。
由此可见,“官搭民烧”促成了朝廷和民窑的双赢,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否则它不会延续百年。
相关参考
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
近代人物中文名:毕伯涛别名:黄山樵子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省歙县出生日期:1886年逝世日期:1961年职业:中国陶瓷美术大师代表作品:《八百千秋图》《松鼠柿果图》毕伯涛中国陶瓷美术大师毕伯涛
百科名片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总称。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陶瓷材料大多是氧化物、氮化物、硼化物和碳化物等。常见的陶瓷材料有粘土、氧化铝、高岭土等。陶瓷材料一般硬
1.陶瓷发展简史瓷器是中国古代伟大的发明。陶瓷的发展本质上来说首先源于原始社会末期农业与手工业的分离,而后奴隶制的发展促使了手工业内部的分工和各种手工业的发展,而陶瓷就在此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装饰和
1.中国陶瓷发展史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
如今,唐三彩已经是一个拥有不菲价值的收藏品类。2003年,在苏富比纽约拍卖会上,香港富豪刘銮雄收藏的一对唐三彩陶马,被一位犹太商人以高达157.6万美元购得,创当年同类古董拍卖价的最高纪录。而这对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中华文明对瓷器的发明和利用可以追溯至距今八千到一万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瓷器的发明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头百姓,中国人的一生中没有陶瓷的身影是不完整的,那
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市南海区、湖南株洲市醴陵市、福建泉州市德化县、山东淄博瓷器。1、江西景德镇的瓷器品种繁多,风格独特,造型优美,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著称。其生产的青花瓷、玲珑瓷、粉彩
我国的制瓷工艺发展到清代,特别是早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世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无论质量、数量都是前代不可比拟的。整个清代景德镇始终保持着在中国的瓷都地位,代表中国瓷器水平的理所当然的是景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