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Posted 端午节

篇首语:人生的旅程就是这样,用大把的时间迷茫 ,在几个瞬间成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端午节吃粽子的来历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筒装米,投江祭奠,这就是我国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来。

为什么后来又用艾叶或苇叶、荷叶包粽子呢?《初学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汉代建武年间,长沙人晚间梦见一人,自称是三闾大夫(屈原的官名),对他说:“你们祭祀的东西,都被江中的蛟龙偷去了,以后可用艾叶包住,将五色丝线捆好,蛟龙最怕这两样东西。”于是,人们便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世代相传,并逐渐发展成为我国的端午节食品。

清代乾隆皇帝,端午节在宫中吃了九子粽后,龙颜大喜,赞不绝口,欣然赋诗一首:“四时花竟巧,九子粽争新。”

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种,即为九只粽子连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状各异,非常好看,并且用九种颜色的丝线扎成,五彩缤纷。九子粽大多是作为馈赠亲友的礼物,如母亲送给出嫁的女儿、婆婆送给新婚儿媳的礼物等。因为“粽子”谐音“中子”,民间有吃了“粽子”能得儿子的说法。

清代诗人吴曼云也写有一首赞美九子粽的诗:“裹就连筒米宿春,九子彩缕扎重重,青菰褪尽云肤白,笑说厨娘藕复松。”

粽子不仅形状很多,品种各异,而且各地的风味也各不相同,主要有甜、咸两种。甜味有白水粽、赤豆粽、蚕豆粽、枣子粽、玫瑰粽、瓜仁粽、豆沙猪油粽、枣泥猪油粽等。咸味有猪肉粽、火腿粽、香肠粽、虾仁粽、肉丁粽等,但以猪肉粽较多。另外还有南国风味的什锦粽、豆蓉粽、冬菇粽等,还有一头甜一头咸、一粽两味的“双拼粽”。这些粽子均以佐粽的不同味道,使得粽子家族异彩纷呈。

由于饮食文化的传播,早在古代时,我国制作粽子的技术就传到了国外,因而世界上许多国家也都有吃粽子的习俗。

秘鲁人是在圣诞节吃粽子的,全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欢庆圣诞节,一边吃粽子,甚至连一些已经出嫁的女儿,在这天也要赶回娘家,再来尝尝母亲亲手制作的粽子。

缅甸人也爱吃粽子。在端午节,他们用糯米作主料,用熟香蕉和椰蓉作馅,这种粽子香气诱人,软软的,甜甜的,别有风味。

日本的端午节是在阳历的五月五日,他们包粽子的主料是米粉,其形状酷似钟形。

马来西亚人包的粽子,形状很像我国广东的粽子,其特点是个头较大,除鲜肉粽、火腿粽外,还有豆沙粽和椰蓉粽,食之非常可口。

相关参考

清朝乾隆皇帝过节吃粽子就很奢华了

古代皇室生活奢靡。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清朝乾隆皇帝过节吃粽子的场面,就足够有排场。乾隆皇帝乾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供、设“粽席”,表示人与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端午节当天,宫中几乎不吃别的东西,用膳全部

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_端午节是怎么来的

端午节是怎么来的?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每年的五月初五,也就是屈原投江的这一天,人们就会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在很久很久以前的战国时代,有很多国家。其中有两个最大、最强盛的,一个是楚国,

春秋战国 端午节为何吃粽子

公元前340年,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五日,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汩罗江,为了不使鱼虾损伤他的躯体,人们纷纷用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以后,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用竹

端午節為啥要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隱藏了一個千古之謎:屈原是被刺殺的,並非投河自盡。目前對於屈原自殺唯一的記載就是司馬遷的《屈原賈生列傳》。司馬遷在此傳中引用了屈原的《漁父》作為論據。屈原被流放後,顏色憔悴,形容枯槁,在汨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端午节吃粽子为纪念屈原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

古人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仅仅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两字的就有218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也不在少数。翻阅这些典籍,我们总能发现,

古人过端午节有哪些习俗?陆游爱办派对吃粽子

咱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仅仅72卷《全宋诗》中诗题里含有“端午”两字的就有218首,还不包括诗句中写到端午情景、端午习俗的。《全唐诗》中直接写到端午的诗也不在少数。翻阅这些典籍,我们总能发现,

汪曾祺吃十二红 名人过端午:梁实秋戏称粽子节

汪曾祺: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谈到作家中的“吃货”,不得不提汪曾祺,他的作品中充满了“中国味儿”,笔下的端午节也透着一股浓浓的“咸鸭蛋味儿”。在散文《端午的鸭蛋》中,汪曾祺通过对端午风俗的描写和对

腊八节为什么喝腊八粥 端午节吃粽子为纪念屈原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无事可干,便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食物,以弥补粮食的不足,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腊月里的民俗很多。十二月初八,用杂粮做成“腊八粥”。有的农民还要将“

膳桌上一千余个粽子供他享用

核心提示:乾隆年间,端午节要摆粽子供、设“粽席”,表示人与神共同享用美味粽子。端午节当天,宫中几乎不吃别的东西,用膳全部是吃粽子,所以叫“粽席”。普通人吃粽子,一次吃上三两个已足够,乾隆皇帝面前却要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