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韩信到底是怎么死?

Posted 家臣

篇首语: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韩信到底是怎么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韩信到底是怎么死?

吕后与萧何合谋, 将韩信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反叛。

刘邦亲自率领兵马前往,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暗中派人到陈豨处说:“只管起兵,我在这里协助您。”韩信就和家臣商量,夜里假传诏书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隶,打算发动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

部署完毕,等待着陈豨的消息。

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韩信,韩信把他囚禁起来,打算杀掉他。

他的弟弟上书告变,向吕后告发了韩信准备反叛的情况。

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怕他不肯就范,就和萧何谋划,令人假说刘邦平叛归来,说陈豨已被俘获处死,列侯群臣都来祝贺。

萧何命令武士把韩信捆起来,在长乐宫的钟室杀掉了。

韩信临斩时说:“我后悔没有采纳蒯通的计谋,以致被妇女小子所欺骗,难道不是天意吗?”于是诛杀了韩信三族。

扩展资料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

韩信的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

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

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

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信 (汉初三杰之一)

相关参考

清朝同治皇帝到底是死于天花还是梅毒?

在晚清的皇帝中,同治皇帝的死因一直是老百姓津津乐道的话题,被称为清宫四大奇案之一,同治皇帝年仅十九岁就去世,一个春秋方盛的青年为什么会突然死去?清代官书中记载是死于天花,而民间流传甚广的是同治皇帝微服

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福临到底是死了还是当和尚去了呢

爱新觉罗·福临到底是死了还是当和尚去了呢???爱新觉罗·福临是死了。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

爱新觉罗福临,爱新觉罗·福临到底是死了还是当和尚去了呢

爱新觉罗·福临到底是死了还是当和尚去了呢???爱新觉罗·福临是死了。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即清世祖(1643年-1661年在位),清朝第三位皇帝,清朝入关的首位皇

同昌公主到底是死于疾病还是谋杀

咸通十二年正月,长安城外春寒料峭,泾、渭两河沿岸还残留着未化的冰屑,在初阳的照耀下,泛着刺目的寒光。此刻城门内外人头攒动,身着麻衣素服的朝廷大员们正整齐地排列在城门之外,纷纷延颈张望着城门之内的动向。

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来个三国鼎立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韩信不称帝

易中天曾讲过韩信,说他不和项羽、刘邦三分天下,是因“妇人之仁”。也有别人说,多归之于韩信主观上没有准备三分天下的决心、意志或缺乏政治头脑等。这些说法对吗?其实至少有两种解释:一是韩信思想中充满了“妇人...

是死于反间计?实在经不起推敲 袁崇焕之死

...本文说的是其人死于反间计?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呢?历史上普遍认同

是死于反间计?实在经不起推敲 袁崇焕之死

...本文说的是其人死于反间计?到底哪个说法才是对的呢?历史上普遍认同

韩信之死到底是该杀还是冤杀? 钟离昧和韩信

韩信(?~前196),秦汉之际的著名军事家。韩信原本是项羽手下的一员大将,后来归附刘邦,协助刘邦制定了还定三秦以夺天下的方略。楚汉战争期间,韩信率兵数万,开辟北方战场。破魏之战,针对魏军部署,明修栈道,暗渡...

蹬了刘邦一脚,献计封韩信为真齐王的人,到底是陈平,还是张良

刘邦影视照在楚汉战争中,刘邦和韩信的关系若离若合,看上去十分微妙。尤其是在刘邦和项羽在最后对峙的时候,可以说韩信的态度决定了双方最终的结局,如果韩信和项羽联合,则刘邦必败无疑;如果韩信和刘邦联合,则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