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Posted 土地

篇首语: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谦虚;见多识广有本领的人,一定谦虚。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共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土地政策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

1.土地革命时期(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政策: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路线:靠贫、联中、限富、保中小、灭地主(1931)

作用:农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翻了身;农民积极参军参战,发展生产

2.抗战时期

政策: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作用:有利于团结农民、地主一致抗日

3.解放战争时期

政策: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地主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路线:靠贫、联中,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作用: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参军、支援前线,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可靠保证

4.建国初期

政策: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与以往不同:保护富农经济)

作用:彻底废除了数千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5.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改造)

政策: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作用:农民土地私有制转变为土地公有制

6.十年探索时期

政策:小社并大社(片面追求一大二公)

影响: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

7.改革开放时期

政策: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注意三化)

相关参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土地改革的演变

1、国共十年对峙时期: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路线规定:依靠贫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意义:调动了一切反封建因素,保证了土地革

中国历史 减租减息

减租减息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各根据地实行的土地政策。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力量抗日,党的洛川会议决定把十年内战时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改为减租减息的政策。减租的具体作法是实行二、五减租,即

中共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

一、中国历史上各个重要会议的历史意义及其作用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上海),大会通过了党的纲领,纲领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和政策

土地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农民土地所有制,解放农村生产力的社会革命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内容。亦称土地革命,简称土改。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地主阶级利

晋朝历史 隋文帝实行怎样的土地政策

  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均田制,搜查隐漏的农户,重编户籍,增加了税民,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削弱了豪强势力,使隋初的社会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由于赋税越来越多,所以,农民总是设法逃避。豪强地主也是想尽

共产党史 党的土地革命路线

党的土地革命路线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方面工作的基本准则。中共在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建立农村根据地之后,便普遍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雇农

中国历史 土地会议

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与会者107人,刘少奇主持会议。此会分两个阶段:7月17日至8月底,主要学习文件,各地代表汇报贯彻执行《五四指示》(即中共中央19

历史上的二月八日都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上的今天二月八日1902年2月8日梁启超创办《新民丛报》。1926年2月8日美国考古探察队在墨西哥发现玛雅金字塔。1931年2月8日中共发布土改政策,使农民获得更多的土地所有权。1945年2月8日

民族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 元朝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

民族文化上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 元朝文化

元朝在民族文化上则采用相对宽松的多元化政策,即尊重中国各个民族的文化和宗教,并鼓励中国国内各个民族进行文化交流和融合。元朝还包容和接纳欧洲文化,甚至能准须欧洲人在元朝做官,通婚等。欧洲著名历险家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