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云朵的少女读后感
Posted 时间
篇首语:知识是到达天堂的翅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穿过云朵的少女读后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穿过云朵的少女读后感
人类真的是世界的神么。
不是。
人类也有无法跨过的东西。
比方说,时间。
人们在很多小说,电影中描述并幻化那种可以使时间倒流的机器,来表达自己对操纵时间的渴望,但渴望终究只是渴望而已。
大概,不会有人可以真正的,在时间中逆流而上吧。
“如果时间可以倒流,我就不会考砸了。” “如果时间倒流,我一定不会再犯那种错误。” “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 时间可以倒流么。
谁知道呢。
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些截点。
回忆到了那里,就停住了。
当然,我们总是在往前走,不得不走,带着所有光荣和残破和平淡和幸福往前走。
但是你知道,你不是完整的。
一部分的你被时光拦截下来,她和你挥手告别,永远的留在那里。
剩下的部分,总是试图回头去寻找那些碎片。
十七岁的少女真琴很快地掌握了控制时间的技巧:只要从很高的地方跳下来,就可以穿越时空。
于是,很多令人激动的东西接踵而至,她不停地穿越,去一次KTV可以唱10个小时,只要记下答案就可以在考试中拿高分,打棒球时只要按上次球的路线边可以接住,可以回到从前去吃妈妈那时做的烧烤……
可以掌握时间,是一件非常令人兴奋的事情吧。
大概是这么想的。
她却忽视了那个脑海中的回音:真的么。
对我来说,大概永远都渴望停在十七岁。
动画版的电影向原著小说致敬,以一种巧妙优雅的方式。
女主角发现自己的超能力之后,去找自己的姑姑商量。
姑姑在做修复古画的工作,一派淡然,跟她说:“每个少女年轻时都能穿越时空的。”
没错,她才是原著小说的女主角。
是那个不得不面对自己喜欢的男生已回去了未来,徒然等待的女生。
而活在当下还是少女的少女,她的那个未来男孩,回到这个时空,就是为了看那一幅正在修复的古画。
在他的时空里,那幅画已经损毁消失。
在这里,时空和记忆,原著和改编,形成一个美丽的回环。
似乎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真琴却是真切地听到了那遥远的声音。
她相信着,她望着蔚蓝的天空和团团白云,微笑,脑海中是千昭的影子。
在未来等待着的千昭。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 ——千昭在那个小小的黑板上留下的字。
我们要奔跑,像真琴,迎着时间前进。
相关参考
1.祖国颂透过历史的眼眸我们站在岁月的肩膀上远眺在黄河壶口的惊涛里我们听到一种经久不息的激情在珠穆朗玛峰的雪海中我们凝视一种千年未变的真纯在秦兵马佣的坑道里我们感悟一种雄浑与深沉啊,祖国你就是脚下这片
林彪受伤并非前胸中弹,子弹是从背部射入,穿过肺部,击断了一根肋骨,从胸前透出。谷老的这一说法与所有说法都不同,此前各种文章和著作均认为林是前胸中弹。 谷广善将军谈林彪负伤经过 关于林彪在抗日战
林彪受伤并非前胸中弹,子弹是从背部射入,穿过肺部,击断了一根肋骨,从胸前透出。谷老的这一说法与所有说法都不同,此前各种文章和著作均认为林是前胸中弹。 谷广善将军谈林彪负伤经过 关于林彪在抗日战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新闻传播中心融媒体作者:杨帆伍行健100岁的张世魁的嘱托:“年轻人要爱祖国,爱工作,爱学习。要自食其力,不能总是依靠别人。不能忘记过去,好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现在的好日子。”撰文
穿过北京市的山脉有两个,分别是燕山山脉1、燕山山脉燕山山脉是冀北山地南部的重要山脉。位于河北省和北京市北部。南临华北平原,并以桑干河一线与太行山交界;北以冀北中部山地过渡到内蒙古高原。东西走向,长约&
穿过三号球衣的球员,及出场纪录球员名称球员英文名赛季出场进球帕特里斯.埃夫拉PatriceEvra2007/08330帕特里斯.埃夫拉PatriceEvra2006/07241帕特里斯.埃夫拉Patr
历史人物 法门寺藏有武则天穿过的石榴裙,可见她爱的男人到底是谁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武则天留存下来的遗物应该是最少的,因为历经1300多年她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地宫至今也没有打开过。但是在陕西法门寺地宫里却放有一件武则天穿过的石榴裙。>“拜倒在女人的石榴裙下
基督教 问-“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呢”,这句话是怎样来的-
问:“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天国还容易呢”,这句话是怎样来的?答:有一个财主来问耶稣怎样做才能承受永生。耶稣告诉他当遵守上帝的诫命。他说这些诫命他从小就都遵守了。耶稣就说:“你还缺少一件:去变卖你一切
清朝那些事儿读后感之所以看《清朝那些事儿》,得益于《明朝那些事儿》。抱着一种很高的期望,翻开了《清》。作者朱景晖以时间为序,对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制度、文化、艺术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全方位的进
明朝那些事儿读后感1500字,明朝那些事读后感 1000字长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长文 明朝那些事读后感1000字(一) 这个冬天的夜晚,我终于读完了当年明月的大作《明朝那些事儿》。虽说窗外无轻扬的雪花,屋内也没有温暖的火炉,但我依然读得很舒服。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