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Posted 江水

篇首语: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论述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论述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苏轼在文、诗、词三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

而且苏轼的创造性活动不局限于文学,他在书法、绘画等领域内的成就都很突出,对医药、烹饪、水利等技艺也有所贡献。

苏轼在当时文坛上享有巨大的声誉,他继承了欧阳修的精神,十分重视发现和培养文学人才。

当时就有许多青年作家众星拱月似的围绕在他周围,其中成就较大的有黄庭坚、张耒、晁补之、秦观四人,合称“苏门四学士”。

在后代文人的心目中,苏轼是一位天才的文学巨匠,人们争相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营养。

在金国和南宋对峙的时代,苏轼在南北两方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苏诗不但影响有宋一代的诗歌,而且对明代的公安派诗人和清初的宋诗派诗人有重要的启迪。

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其影响一直波及清代陈维崧等人。

苏轼的散文,尤其是他的小品文,是明代标举独抒性灵的公安派散文的艺术渊源,直到清代袁枚、郑燮的散文中仍可时见苏文的影响。

苏轼还以和蔼可亲、幽默机智的形象留存在后代普通人民心目中。

他在各地的游踪,他在生活中的各种发明都是后人喜爱的话题。

在宋代作家中,就受到后人广泛喜爱的程度而言,苏轼是无与伦比的。

扩展资料:

苏轼经典文学作品介绍:

一、《游金山寺》

《游金山寺》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全诗二十二句,大致可分三个层次。

前八句写金山寺山水形胜,中间十句写登眺所见黄昏夕阳和深夜炬火的江景,末四句抒发此游的感喟。

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苏轼在京城任殿中丞直馆判官告院,权开封判官。

当时王安石秉政,大力推行新法。

熙宁四年(1071年),乃有通判杭州的任命,苏轼当时三十六岁。

途经镇江,他曾到城外长江中的金山寺,拜访了宝觉、圆通二位长老,二者盛情款待,盛情难怯,苏轼宿在寺中,半夜得以观赏江上夜景,不由得浮想联翩,写下了这首七言古诗。

1、原文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风万顷靴文细,断霞半空鱼尾赤。

是时江月初生魄,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心似有炬火明,飞焰照山栖鸟惊。

怅然归卧心莫识,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归山,江神见怪惊我顽。

我谢江神岂得已,有田不归如江水。

2、译文

我的家乡地处长江初始发生之源头,

为官出游却随江水滚滚飘然东入海。

听说此地大潮打起浪头足足一丈高,

即使天寒地冻还有沙痕印迹之存在。

中泠泉畔南面巨大石山名号称盘陀,

自古以来出没水中追随浪涛和江波。

尝试登上绝高山顶遥望万里外家园,

无论江南江北看看都是青山格外多。

羁旅在外乡愁只恐难寻回家之归舟,

山上圣僧苦苦挽留欣赏山中之落日。

微微风里波涛万顷阵阵荡漾起细鳞,

半天晚霞空中恰似排排鱼尾血样红。

正当此时江中月亮刚刚还在初升起,

二更时辰月儿下山天空一片深漆黑。

静静长江江心好似有着一炬火大明,

飞腾火焰照得山中栖息鸟儿纷纷惊。

惆怅失然归卧僧舍心中也莫能辨识,

不是鬼魂不是生人究竟何处之事物。

江山弥幻而今如此为何还不回家园,

江神莫非责怪我的脾性警示太顽固。

感谢江神我得提醒但是实在不得已,

家中如有田地不回宁如奔逝之江水。

二、《春宵》

《春宵》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诗作。

全篇语言明白如话,而立意深沉含蓄,耐人寻味,其中“春宵一刻值千金”更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全文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2、译文

春天的夜晚因短暂而更加珍贵。

花儿散发着丝丝缕缕的清香,月光在花下投射出朦胧的阴影。

楼台深处,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那轻轻的歌声和管乐声还不时地弥散于醉人的夜色中。

夜已经很深了,挂着秋千的庭院已是一片寂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苏轼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苏洵、苏辙、苏轼在文化史上的地位

三苏父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光明日报曾枣庄一提起“三苏”,人们都会想到他们是文学家;一提起苏轼,人们就会想到他是通才。其实,“三苏”都是通才、全才,父子三人不仅在文学史,而且在政治史、思想史、史学史、

《孙子兵法》在中外历史上的地位及影响介绍

《孙子兵法》十三篇,是我国和世界军事理论史上最早形成战略思想体系的一部兵书专著。它奠定了中国封建军事理论的基础,而且,蜚声世界军事理论界。从历代兵家引用《孙子兵法》原理和文字看,《孙子兵法》在战国秦汉

论语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是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

论语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研究报告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全书记录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相互谈论,多方面表现了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

古希腊、古罗马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的地位有何不同

古希腊文学是历史上的“人类童年”,时代发展得最完美的文学之一,作为人类文化的一个永不复返的阶段而显示出“永久的魅力”。它充分展示了“人类童年”时代纯真的天性,在其后数千年欧洲文化发展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历史人物 苏辙在文学上的成就 苏辙与苏轼的关系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北宋文学家、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以散文著称,

历史人物 苏辙生平简介与历史典故及文学成就

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唐宋八大家”之一(公元1039~公元1112)北宋时期重权之臣,官至宰相,著名文学家。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其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

苏轼在诗词发展史上的贡献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

历史秘闻 苏轼在诗词发展史上的贡献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他做官是不成功的;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他是有名的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来,他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

历史人物 苏轼发明过哪些菜?大文豪原来也是一个吃货

在中国的文学史上,苏轼一定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但是这样一个文采卓然的大文豪,在美食界的地位竟然也是无可取代的。你能想象,在“君子远庖厨”,君子应当离杀生、做饭这些地方远远的,这样的思想盛行的古代,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