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通桥桥的资料

Posted 历史

篇首语: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五通桥桥的资料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五通桥桥的资料

百度百科很全的信息:

://baike.baidu/view/365673.

1.五通桥历史悠久,有建制的历史已有2300多年。

周时,区境属蜀国辖地,秦惠文王灭蜀后,于前311年设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地。

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省辖乐山市,为乐山市五通桥区(县级)至今。

区境内相连成片的东汉崖墓群和始建于东汉、五代时期的古陶瓷窑址(PS:就是瓦窑驼),是五通桥悠久历史的有力证明。

2.历史的记忆(盐业在五通桥) 五通桥因盐而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盐场。

相传在公元前250年,蜀太守李冰在五通桥牛华溪红岩子凿井煮盐,距离今天已经有2200多年历史。

明末清初,五通桥盐业生产便颇具规模。

“架引高低筒络绎,车声轱辘井相连” 描绘了五通桥制盐场景。

到1947年,五通桥共有卤井5805眼、灶935户,年均产盐达5万吨,最高年份达6万吨,直接、间接依靠盐业为生者达6万余人。

民间流传“金犍为、银富顺”(“金犍为”实指五通桥),“千猪百羊万石米,不及桥滩一早起”之说,反映了五通桥曾经的繁荣。

(PS:烧的煤都已经有好几座山了,称为碳包山) 3. 历史的记忆(赵君陶在五通桥) 1927年8月,中共四川省临时省委派遣钟善辅到五通桥从事革命活动,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

从此,五通桥有了革命斗争的历史。

三十年代末期,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的重要领导人赵世炎同志的妹妹赵君陶(当时化名赵郁仙)老师携子女李鹏、李琼来到五通桥,以通材中学(PS:我的母校,现在为艺术特色国家重点高中)教师的身份,从事党的地下工作。

赵君陶同志组织学生成立“晨呼队”,每天清晨在市区边跑边呼口号、唱抗日歌曲,宣传抗日。

共和国第四任总理李鹏也曾在通材小学读书,在五通桥度过了孩提时期一段难忘的时光。

4.历史的记忆(刘伯承在五通桥) 1924~1925年间一位史上叱咤风云者曾来此养伤,他就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刘伯承元帅。

刘伯承曾在1923年四川境内的南北战争中,不幸右腿受伤,后严重感染,几乎截肢,后接受老同学张仲铭(人称张二旅长)的建议到五通桥养伤。

1924年1月24日,张二旅长亲自护送刘伯承来桥。

养伤期间,刘伯承多次乘船逆水而上至沫溪河畔的曾店儿,饮茶垂钓,并做有诗一首: 苍山透迤尽天涯,绿野郊原覆菜花; 溪船荡破山花影,且置香茗换浮槎。

1925年,刘伯承离开五通桥。

5.历史的记忆(著名书画家在五通桥) 五通桥书画历史悠长。

据五通桥区志记载,以书画表现五通桥秀丽风光的历史已有400多年,袁子鉴的书法、吴成之的绘画艺术早已驰名西南,扩大了五通桥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一代宗师徐悲鸿、齐白石、丰子恺、关山月等名家受此影响,又被五通桥秀丽的风光吸引,先后到五通桥游历写生,传道授业,他们的创作态度和艺术风范影响至今。

6.历史的记忆(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在五通桥) 抗战爆发后,永利公司在五通桥筹建永利川厂,侯德榜担任厂长兼总工程师。

由于四川的条件不适于沿用氨碱法,侯德榜特于1939年率队赴德国考察,准备购买察安法专利。

在对方提出辱国的条件下,侯德榜愤然中止谈判,立志自行研究新的制碱方法。

1941年,侯德榜经过艰苦努力,终于研究出融合察安法与苏尔维法两种方法、制碱流程与合成氨流程两种流程于一炉,联产纯碱与氯化铵化肥的新工艺,这种新工艺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侯德榜后来被誉为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

相关参考

关于泸县龙脑桥的传说谢谢啦尽量详细一点点谢谢

历史公元1368年,号洪武。朱元璋在应天(南京)称帝,建立了明朝。同时派兵北伐,元顺帝逃往漠北,元朝灭亡。明太祖的洪武年至1398年结束,泸县的龙脑桥不知道在其中那一年建造的。历史学家范文澜说:在地主

搜集关于家乡桥的历史和故事我的家乡是四川省成都市

今天,桥的意义已不仅是供人渡河了,更是一道独有的地理文化风景。今天锦江上,依然卧着很多桥,这些桥静静地讲述成都的故事。而成都人的记忆中,也仿佛时时刻刻走在桥上。可以说,桥记录着成都的历史,见证着成都的

有关桥的历史

关于桥的历史1.中国古代的桥(潘洪萱)根据史料和考察,在原始社会,我国就有了独木桥和数根圆木排拼而成的木梁桥。早在战国时期,单跨和多跨的木、石梁桥已普遍在黄河流域及其他地区建造。公元前三百多年建于陕西

惠通桥历史

一、•云南的古今历史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边陲。战国时期,这里是滇族部落的生息之地。云南,即“彩云之南”,另一说法是因位于“云岭之南”而得名。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面积4.11%,在全国各省级行政

历史人物 丁佑君是谁

丁佑君,民国二十年九月二十七日出生在四川省嘉定州犍为县五通桥瓦窑沱一个中等盐商家庭。丁家在老家瓦窑沱临街开有店铺,与人合伙在金山寺办有盐灶,父亲丁栋臣以办盐公仓为业,虽曾雇有短工,但仅小本经营,全家上

桥的演变历史

一、桥的演变有什么过程世界上的第一座桥究竟出自何处、谁人之手,已无法考证。因为自从有了道路之后,当人们遇到河流、沟壑阻碍时,就会想到要采用某种方式跨越障碍。最初的桥可能只是架在小河沟两岸或河中礁石上的

乐山花盐街锁龙巷历史

两千多年来,四川乐山市五通桥茫溪河畔的花盐街,是中国因盐成街、因盐行政的典范。近日,记者走进依山而筑、枕水而居的花盐街,去寻觅中国井盐文化“宝藏”。步入花盐街锁龙巷,一颗上百年的黄葛树破墙而出,树根迂

桥的由来

桥名谈往(茅以升)万物皆有名,有的还要有专名,就像人有名字一样。既然是名,就要起得好。我国近代桥梁,受了西方影响,题名时,总是从地理观点出发的。只要能指出它的所在地,使人一望而知,就行了。铁路公路上,

历史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历史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  “二十四桥”的芳名,之所以流传千载,得益于杜牧的一首名诗。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