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都赞佩的翻译官是谁?

Posted 蔡元培 胡适 梁启超

篇首语: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都赞佩的翻译官是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梁启超、蔡元培、胡适都赞佩的翻译官是谁?

梁启超说:“西洋留学生与本国思想界发生影响者,复其首也。”

蔡元培说:“五十年来介绍西洋哲学的,要推侯官严复为第一。”

胡适说:“严复是介绍近世思想的第一人。”

李克强总理也曾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

作为我国近代著名学者,杰出的翻译家、教育家,严复毕生致力于传播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他翻译的《天演论》曾在20世纪初风行一时,其中的名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至今仍在传诵。

可以说,严复是把资本主义的经典著作系统地介绍到中国来的第一人。在当时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下,严复凭借“翻译”这一“武器”,诠释了那一代学者的命运与担当。

1854年,严复出生在今天福建的一个中医世家,因父亲早逝,他13岁便进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除学习传统封建典籍和英文外,还攻读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课程。四年后,成为该学堂第一届毕业生。

23岁时,严复被清政府派赴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海军,期间潜心研读了很多西方著作,为后来的翻译工作打下基础。学成回国后,在福州船政学堂和天津北洋水师学堂任教习和总办,黎元洪曾是他的学生。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后,空前的民族危机令严复深受震撼,他开始大力推广西学,在天津报刊上发表多篇文章。他主张变法维新,还创办了《国闻报》,并在报上首次发表《天演论》,第一次把进化论介绍到中国来,将人们的视角引向了不同的文化领域。同时,他还建立了中国最早的俄语学校——俄文馆,并资助梁启超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自1895年起,严复除了担任编译局总办、审定名词馆总纂等职务外,就主要从事翻译工作。精通英文的他,20年间共翻译了11部西方经典名著,这些著作主要收集在《严译名著丛刊》中。经他翻译的“西学”,主要宣传天赋人权和白由博爱,这在当时的中国思想界引起了扳聋发绩的启蒙作用。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他曾在1898年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 “信”是忠实, “达”是通顺,“雅”是尔雅,翻译首先要求忠实原文,其次要求流畅顺达, 最后力求美好典雅。

这是中国翻译史上首次提出的系统标准,意义尤为重大。在他之前,翻译西书的人都没有讨论到这个问题。严复首先提出了这三个标准,对后来译书的人影响深远。这项标准一个多世纪以来仍被翻译界视为圭臬。

但在当时,也有些学者对严复的文言文译文也颇有微词,认为严复自己就未必能真正做到“信、达、雅”。不过,严复的译书都是他自己精心研究的,凡与原书有关系的著作,他都涉猎过,并都能在所译作品的按语中旁征博引和详明解说。如在《天演论》的按语里就简要介绍过达尔文的《物种原始》、斯宾塞的《综合哲学》和马尔萨斯的《人口论》,还提到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人的学说。

事实证明,他的译文不仅尔雅,而且具有文学价值。

严复和北京有着不解之缘。辛亥革命爆发后,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因为他与严复在天津时是密友,于是任命严复为京师大学堂总监督。1912年5月,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严复成为了北大第一任校长。虽然严复主事北大只有八个月的时间,但其间他做了两件意义深远的大事。

一是主持了北大的改革,归并了科目;规定在校教员必须专职教学,不得在政府内兼职;开设外语课程并开设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课程。

二是顶住了停办北大的压力。当时学校数月领不到经费,办学情况岌岌可危,严复一方面几处借款,另一方面上书议会,反对财政部为了解决财政危机而紧缩办学。正是有了严复的多项措施,正常的教学工作才得以保证。

1920年,严复因哮喘病久治无效,回到福州养病。1921年10月在福州郎官巷住宅与世长辞,终年69岁。

2015年4月,李克强总理来到福建福州市的三坊七巷,在这个被誉为“近代名人聚居地”,他走进了严复故居,还特意询问是否有严复在京师大学堂的照片。总理还指着展柜内的《天演论》说:“严复的翻译确实做到了信、达、雅,这本书我插队时也读过。”

“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记住严复。”他说,严复学贯中西,他向国人翻译介绍西学,启蒙了几代中国人,同时又葆有一颗纯正的“中国心”。

相关参考

民国大师群像 回忆那段光辉的岁月

图片人物没有排名,不分先后。鲁迅陈寅恪王国维郭沫若胡适金岳霖梁启超冯友兰黄侃刘文典李叔同吴宓章太炎沈从文闻一多郁达夫林语堂梁漱溟周作人傅斯年蔡元培赵元任钱钟书张爱玲当战争的硝烟弥漫整个世界,帝国主义列

10岁赴英14岁留德,会9门外语13个博士学位傍身,却痴迷一夫多妻

提起民国,不得不得民国的知识分子。乱世民国,军阀混战,列强入侵,社会转型,名士辈出,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可以匹敌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这个时代大师辈出:王国维、蔡元培、胡适、康有为、梁启超、鲁迅、陈寅恪、

新文化运动应该从梁启超说起还是陈独秀和胡适

 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虽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但直到今天为止,这一课题仍有很多的问题仍未被解决,甚至就连这场运动要从谁开始说起都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梁启超,一种说法则认为是陈

梁启超爱麻将胡适好当月老 细数大师们的嗜好

在重庆,潘光旦兄弟是个银行家,听说哥哥吃老鼠肉,心中十分难过,赶紧汇了一点钱来,叫他买猪肉吃。并去信叮嘱,日后生活紧张,可来电,绝对不可再这样,搞得全中国都骂自己不照顾兄长。章太炎嗜吃臭东西,以臭为美

徐志摩和胡适是如何商量安排梁启超的身后事的

梁启超去世的第二天,徐志摩就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商量其身后事如何安排,信中说:徐志摩>梁先生竟已怛化,悲怆之意,如何可言。计程兄昨晚到平,已不及与先生临终一见,想亦惘惘。先生身后事,兄或可襄助一二,思

胡适历史评价

一、历史上对胡适的反对评价近代以来,中国文化界最具影响力的人无疑是“我的朋友胡适之”。按照梁启超的说法,胡适与他的老师杜威一样是“学问成家数”的人物。按照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的《胡适精品集》扉页的介绍,胡

中国“中道”精神在乡村

泰戈尔阎锡山来源:人民网作者:孟素1924年四五月,应中国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率领代表团访问了北京。泰戈尔原计划是从北京到大连,然后从大连乘船东渡日本的,但当泰戈尔听徐志摩等人介绍山西的乡村

泰戈尔在山西寻实验基地推行乡村建设计划

泰戈尔1924年四五月,应中国学者梁启超、蔡元培之邀,泰戈尔率领代表团访问了北京。泰戈尔原计划是从北京到大连,然后从大连乘船东渡日本的,但当泰戈尔听徐志摩等人介绍山西的乡村建设搞得颇有特色,这引起了他

昙花一现的民国“好人政府”是一个怎么样的组织

1922年5月,蔡元培、胡适、梁漱溟、王宠惠、汤尔和、罗文干等人在《努力周报》上发表《我们的政治主张》一文,认为中国的政治军阀混战,国无宁日,全是因为好人自命清高,不愿参与政治,让坏人当道。他提出由知

油画宽容的历史解读

一、求油画《宽容》(又名“北大钟声”)详细介绍油画《宽容》,现名《北大钟声》是由著名知青画家画家沈嘉蔚创作的。画上共16人,由左至右是:刘师培、黄侃、沈尹默、陈独秀、胡适、朱希祖、辜鸿铭、马叙伦、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