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的传说故事典故历史
Posted 水的传说
篇首语: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沁水的传说故事典故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沁水的传说故事典故历史
秦汉时置端氏县。
北齐时,改为永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沁水县,《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著名景点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
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西文兴
秦汉时置端氏县。
北齐时,改为永宁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称沁水县,《水经·沁水注》:“沁水又迳沁水县故城北,盖藉水以名县矣。”是沁水县以沁水而得名。
新中国成立后,沁水县先后隶属于晋东南地区。
1985年晋东南地区撤销,沁水县直隶于晋城市。
著名景点
柳氏民居:位于沁水县城西南25公里处历山脚下的土沃乡西文兴村,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为河东解州镇(今运城永济县解州镇)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史称“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后裔的宅第。
1942年,在沁南抗日县政府领导下,西文兴村的世袭柳府始变为民宅至今,故称为柳氏民居。
历山自然风景区:历山,位于山西省南端沁水、垣曲、翼城三县交界处,面积 150平方公里,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是华北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原始森林风景区,素有“五绝、十胜、百景”之称,被誉为“天然大公园”。
三都古城:“湘峪古堡”位于沁水县东南58公里处的郑村镇境内的湘峪村。
湘峪村因明朝户部尚书孙居湘(万历20年进士)、御史都堂孙可湘、四部首司孙鼎湘三兄弟同朝为官而闻名,其古堡历史上民间俗称“三都堂”。
“湘峪古堡”建成于崇祯七年(1634),至今已有374年的历史,是一座典型的防御性城堡,占地面积3.25万平方米。
郭壁古镇:位于沁水县东部的沁河西岸,古代,这里曾是沁河渡口之一。
由于村子地处滩涂戈壁,故名郭壁。
赵树理故居:位于沁水县加丰镇尉迟村。
故居内存有赵树理生前书籍、柳制箱、皮箱和生活用品等遗物。
相关参考
出处唐·韩愈《论佛骨表》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释义“伤”损伤。“败”败坏,败坏社会风气。常用于谴责不正当的行为。故事唐宪宗时,佛教盛行,连宪宗也笃信佛教。有一次,宪宗把传说是佛祖释迦牟尼的一块
穿井得人故事 【拼音】chuānjǐngdérén 【典故】丁氏穿家井,井中得一人。 汉·王充《论衡·书虚》 【释义】穿井:打井。指家中打井后省得一个劳力,却传说成打井时挖得一个人。比喻话
解释: 指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沧海:大海,桑田:农田。 传说东汉仙人王方平在门徒蔡经家见到了仙女麻姑,发现原来是自己的妹妹。她早年在姑余山修行得道,千百年的过去了,长
解释: 伯乐能发现千里马。比喻善于发现和选拔人才。 传说中,天上管理马匹的神仙叫伯乐。在人间,人们把精于鉴别马匹优劣的人,也称为伯乐。第一个被称作伯乐的人本名孙阳,他是春秋时代的人。由于他对马
据传说,周穆王有八匹骏马,日行千里,深受宠爱。他非常喜欢游玩,曾经接受西王母的邀请,参加过瑶池盛会。成语故事 一天,周穆王从昆山返回合山,途中听说有个叫偃师的人,手艺精巧,制作的动物能叫会跑。他有些不
传说我国古代有一种鹏鸟,是一种名叫“鲲”的大鱼变成的。它的背长达几千里。每年六月,它都要飞往南海的“天池”,它把翅膀一拍,天池的水就被击起三千里的浪花。 它乘着旋风,一下子能飞越九万里的高空。一
解释: 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本领去完成任务。 传说吕洞宾等八位神仙途经东海去仙岛,只见巨浪汹涌。吕洞宾提议各自投一样东西到海里,然后各显神通过海。于是铁拐李把拐杖投到水里,自己立在水面过海;韩
传说道生法师被师父逐出,回到南方,住到虎丘山的寺庙里,终日为石头讲《涅槃经》,讲到精彩处,就问石头通佛性不?群石都为此点头示意。围观者将这一奇迹传扬开去,不到十天拜他为师的人越来越多。 出自:竺
传说古代苏越一带风俗淳朴,凡初次同人交往,就封土坛,拿出鸡犬等作为祭品,向天祷告说:“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希望以后再次见面时不分地位变化,还是不望这贫
解释: 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关心到跟他有关系的人或物。 传说,殷商末代的商纣王是个穷奢极欲、残暴无道的昏君(参看《助纣为虐》)。“西伯”(西部诸侯之长)姬昌,即后来的周文王,因为反对纣王曾被囚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