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太人简史

Posted 犹太人

篇首语: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犹太人简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犹太人简史

犹太人简史

从民族起源一般意义上来说,希伯来人(Hebrews,古犹太人)是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the Eupharates,和底格里斯河,the Tigris,流经的区域,位与现代中东地区,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古代诸民族的一员,被希伯来人称为族长的亚伯拉罕(Abraham)就出生在两河流域古代文明中心地带的一个名为吾珥(Ur)的苏美尔(Sumerian)城市。

从种族起源上看,犹太民族无疑是起源于今日阿拉伯半岛的闪族(Semites,古代包括巴比伦人、亚述人、希伯来人、和腓尼基人等)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闪族语系的一支。

由于史料的匮乏,希伯来人与其他民族一样,其早期的历史是朦胧不清的。

据他们自己的传说记载,大约在公元前1800年前后,希伯来人在族长亚伯拉罕的带领下,离开两河流域,前往被视为“应许之地”(The Promised Land,《圣经》中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古迦南地(Canaan),即今日所通称的巴勒斯坦地区。

希伯来人的称谓中的“希伯来”一词的含义为“自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那边过来的人”,形象地说明了他们的身份。

迦南地是连接埃及和西亚的纽带,古代世界最重要的商路从这里经过。

同时,它还是古代文明的交汇之地,古老的各种文明在这里留下烙印和影响。

这一地理特征对来到这里生活的希伯来人的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来到古迦南地的希伯来人在那里生活了三代人(亚伯拉罕、以撒Issac、亚各Jacob分别被视为三代人的族长)时间,史称“族长时期”。

后因饥荒,希伯来人不得不寄居临近的古埃及。

由于最初受到埃及法老的善待,他们在埃及生活了约400年的时间。

很可能是在法老拉美希斯二世时期(约公元前1304年—公元前1237年),希伯来人在埃及受到不公正的对待,开始沦为奴隶。

当时埃及统治者采取的民族排斥和迫害政策使希伯来人面临民族灭亡的危险。

为了摆脱奴役,获得自由,希伯来人在一个名叫“摩西”(Moses)的希伯来伟人的带领下逃离埃及,返回“应许之地”——古迦南地。

据信在返回途中,希伯来人的民族意识得到了加强,以一神思想为基础的犹太教(Judaism)开始出现并得到了确立。

希伯来人离开埃及、返回上帝的“应许之地”——古迦南地标志着希伯来民族历史的新阶段,同时其历史也进入了一个有史可据的年代。

重新进入古迦南的最初200年为希伯来人历史上的“士师时代”,一群被称为士师的人在组成希伯来民族的12个支派(即组成希伯来民族的部落)中起着组织、领导和调解社会矛盾的作用。

士师权力的局限和不稳定决定了他们无法改变各支派各自为政的分散局面。

各希伯来支派不仅各行其是,有时还相互间发生冲突。

后处于有效抗击来犯的非利士等外族的需要,分为12个支派的希伯来人开始意识到同意王权对于民族存亡的重要,产生了希望有一个民族王的想法,德高望重的士师撒母耳(Samuel)根据民意挑选出了希伯来历史上的第一位国王——扫罗(Saul,约公元前1040年起在位)。

这样“士师制”便过渡到了“君主制”。

扫罗王的出现标志着希伯来民族统一的开端。

扫罗一生征战,最后战死疆场。

希伯来人在著名的大卫王(David,在位时间约公元前1020年—公元前970年)时代完成对异族的征战,建立了以耶路撒冷(Jerusalem)为首都的统一王国。

王国的疆域大大超出了古迦南地:东北到幼发拉底河,东南至亚喀巴湾,西南抵埃及边界。

开创了希伯来历史最辉煌的篇章。

耶路撒冷从此成为希伯来人心中永恒的都城。

大卫王亦被视为历史上最伟大的君主。

大卫王死后,其子所罗门王(Solomon,在位时间约公元前968年—公元前928年)继位。

他于公元前956年前后在耶路撒冷兴建了犹太教的圣殿(the Holy Temple)。

圣殿在耶路撒冷的建造和启用是希伯来民族历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事件。

圣殿成为希伯来人的祭祀中心,所有对上帝的献祭仪式都在圣殿举行,希伯来人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意识因此得到了增强。

从该圣殿的建成到它的毁灭在希伯来民族的历史上被称为“第一圣殿时期”。

作为希伯来统一王国京城的耶路撒冷从此成为希伯来民族心目中的宗教中心,“圣城”(the Celestial City)的地位从此确立。

不仅如此,该圣殿后来在希伯来人面临一系列民族灭绝危险时还成为鼓舞人心的一种象征。

所罗门王功勋卓著,除了建造圣殿外,还开辟了商路并开发了自然资源,在国内大兴土木。

通过订立条约和联姻,所罗门王巩固了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古希伯来统一王国成为该地区一个繁荣的国家。

所罗门王本人还因其智慧被视为古代国王智慧的典范。

公元前928年,所罗门王去世,希伯来人内部的不和和对权力的争夺使希伯来统一王国一分为二。

由12个支派中的10个支派组成了北方王国,史称“以色列”(Israel)王国,定都撒马利亚。

由其余2支派(犹大支派和便雅明支派)组成了南方王国,史称“犹大王国”(Judah),仍以耶路撒冷为都。

公元前722年,在近东地区崛起称霸的亚述帝国(Assyria)挥戈南下,北方的以色列王国无法抵御亚述的强大军队的进攻,被一举消灭。

由于亚述统治者执行一种将被征服民族分散到本民族居住地以外地区的政策,组成以色列王国的10个支派的希伯来人在亡国后被分散流放到亚述各地,久而久之被当地人同化,从此不知去向,成为历史上著名的“丢失的10支派”之迷。

犹大王国因国小地偏,强大的征服者对其没有多大兴趣,从而侥幸躲过了亚述人的洗劫,但内患外忧并没有结束,国内信仰混乱,民心不一。

在约西亚王时代,犹大王国进行了一场“申命运动”,清除异教影响,净化民族信仰,确立一神教思想的独尊地位。

这一改革尽管最终没有能够挽救犹大逃脱亡国的命运,却对犹大民族的民族信仰的加强和民族的留存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希伯来文明主要是通过组成犹大王国的两支派保存和发展,希伯来人据此亦被外族成为“犹太人”(Jew)。

当历史到了公元前六世纪,又一个帝国——新巴比伦决意在该地区称霸时,犹大王国的灭亡也就在所难免。

公元前597年,新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二世攻破耶路撒冷,虏走犹大王约雅敬,立西底家为傀儡国王。

10年后,犹大王国试图反叛新巴比伦,尼布甲尼撒二世再次率军前来征讨。

公元前586年,在新巴比伦的强大进攻面前,犹大王国无力对抗而遭灭顶之灾,京城耶路撒冷连同圣殿一起被毁。

犹太民族历史上的“第一圣殿时期”就此结束。

失国的犹大王连同上万名犹太上层人士和学者被征服者掳至千里之外的巴比伦,过着囚虏般的生活,史称“巴比伦囚虏”。

“巴比伦囚虏”时期(the Babylonian Captivity) 尽管只持续了半个世纪,但在犹太人历史上却占有十分重要地位。

这一历史经历对于犹太人民族凝聚力的加强,对于犹太教的进一步发展,乃至对“犹太回乡观”的根植都具有重要影响。

公元前538年,在西亚地区崛起的波斯帝国出人意料地迅速征服了新巴比伦,获胜的波斯王居鲁士大帝以少有的宽容政策善待在巴比伦过着屈辱生活的犹太人,不仅允许犹太人重返自己的家园,而且同意他们重建圣殿。

当圣殿于公元前516年建成后,犹太人的历史边进入了“第二圣殿时期”。

尽管在随后的200多年中,犹太人的家园一直是在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犹太人只是凭借波斯的宽容生存,但从总体看,波斯并没有过多地干涉犹太人的日常事务,只派驻一位波斯官员负责保证该地区的安全并监督税收,日常事务全部由犹太人自己管理。

在经过最初的内部整素,消除外邦人影响后,犹太人社会平静,生活稳定,犹太民族得到休养生息,传统文化得到巩固和加强。

政治体制上,君主制没有能够得到恢复,主持圣殿祭祀的祭司阶层显然掌握着主要权力。

然而,到了公元前333年前后,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打破了那里的平静,犹太人生活的家园和近东其他地区一道旋即成为希腊帝国(希腊帝国在亚历山大死后分裂,犹太人的家园先后为盘踞在埃及的托勒密王朝和以叙利亚为中心的塞琉古王朝管辖)的一部分。

席卷地中海地区的希腊化运动在犹太人的家园也声势浩大,马其顿和希腊的移民在这里建立了近30座设有希腊式祭坛,竞技场和剧院的新兴城市。

希腊式生活方式导致了对犹太人的生活方式的冲击和宗教信仰的迫害,使决意固守自身文化的犹太人不得不进行捍卫民族文化的斗争。

这场斗争随着安条克四世对犹太教的禁令和对犹太民族的迫害而加剧,犹太民族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于公元前165年举行了史称“玛喀比起义”。

起义获得了胜利,塞琉古王朝的统治者不得不做出一定的让步,允许犹太人按照起民族的传统方式生活,犹太民族获得了相当的自主自治权,在自己的故土上建立起了具有半独立性质的哈斯蒙尼王朝。

不过,异族的统治和希腊化影响使得犹太人的生活主体犹太教发生了纠纷和分裂,撒都该派、法利赛派、艾赛尼派、奋锐党人等不同派别出现,一个被称作耶稣的犹太人也有自己的活动派别。

当罗马帝国取代希腊成为世界霸主后,犹太人开始生活在罗马人的统治下。

罗马的暴政和对犹太教的亵渎迫使犹太人再次起义,起义于公元66年打响。

然而,这一起义遭到罗马方面强有力的武力镇压。

公元70年,犹太人当时的政治中心耶路撒冷终于被罗马军队攻破。

破城的罗马人放火焚毁了犹太人的第二圣殿,犹太人被赶出圣城和家园,开始了全民族的“流散”生活。

尽管犹太人于公元132年在巴尔?科赫巴领导下曾再度起义,反抗罗马人的统治,但终因力量悬殊,起义在公元135年彻底失败。

罗马统治者为了防止犹太人再进行反抗,宣布禁止犹太人在圣城居住。

至此,犹太人完全失去了在自己家园生活的权利,向外流散过程加剧。

从总体上说,犹太民族在自己家园生活的历史就此结束,犹太民族的古代历史部分也到此结束,犹太民族的历史进入了长达1800年的“大流散时期”(Diaspora)。

尽管犹太人分散在世界各地,他们仍然念念不忘自己的宗教,并且不断地给它增添新的内容。

他们先是将有关犹太法律系统化,并记录下来,写成旧约首五卷(Torah)。

公元2世纪末,犹太拉比(rabbi)(大主教)将法里赛(Pharisee,一种犹太人宗教组织)教义汇编成犹太教义(Mishna),由来有经过了300余年的使用和传播,到了6世纪前夕这些犹太教义里又加进了一些评论,遂编成了著名的《犹太教法典》(Talmud)。

与此同时,犹太人往世界各地不断迁移,受到了各种迫害和驱逐。

公元3世纪,巴比伦提供了犹太人的临时避难所。

公元10世纪,许多犹太人又迁移到西班牙。

公元1215年,基督教教会颁布了《犹太标志法》,禁止犹太人占有土地,迫使他们只好经商和从事金融活动。

从13世纪起,欧洲又掀起了一股迫害犹太人的浪潮。

1290年犹太人被逐出英国,1394年被逐出法国,1492年被逐出西班牙,1497年被逐出葡萄牙。

而在德国和意大利,他们则被限令住在犹太人区。

到了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对犹太人的迫害更是达到了高潮,许多犹太人在此期间死于非命。

1948年5月14日,联合国宣布成立现今的犹太国——以色列,允许犹太人重新回到自己祖先居住过的地方重建国家。

但这有引发了犹太人和巴勒斯坦人乃至所有阿拉伯人的矛盾和冲突,造成了旷日持久的中东问题。

根据1970年的统计数字,全世界约有1400万犹太人,其中北美约600万,主要是在美国,南美和中美约75万,南非和澳大利亚约20万,西欧有100多万,大部分在英、法两国,前苏联约有200多万,以色列约250万。

相关参考

波兰简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浴火重生

格但斯克掠影之前已经讲的波兰千年历史链接如下。波兰王国简史——从建国至1772年波兰简史——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简史——拿破仑战争与波兰波兰简史——三次悲壮的波兰大起义波兰简史——两股思潮裹挟下的波兰复国

《未来简史》到底讲了什么

《未来简史》中,雅克·阿塔利从已知的历史和科学角度出发,讲述了一段有关未来50年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他揭示了巨大的技术进步将以何种方式颠覆我们的工作、休闲、教育、卫生、文化和政治制度。他认为,那些现今

搞笑唐朝简史

二混子stone感谢关注,感谢致辞混子(1)致辞(1)

冲绳战役简史

冲绳是日本南方的屏障壁垒,号称日本的「”国门”,是二战期间日军构建的「”内防御圈”上重要的防御支撑点。1945年,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胜利,日军不断退却收缩至「”内防御圈”。日军在战争初期的制空权

中国古代宦官简史

宦官是中国古代政府中强大的政治人物。他们最初是王室中值得信赖的奴隶,他们雄心勃勃地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来获得政治权力。太监从宫内向皇帝提供建议,并阻止官员接近他们的统治者,最终他们自己获得了贵族头衔,形

桂林银行的发展简史

桂林市商业银行桂林银行成立于1997年3月,是由桂林市财政、地方优势企业和城镇居民等众多股东共同发起建立的一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联合发起设立的新型股份制商业银行。注册资本10221万元,实收资本4000

古代陶器发展简史

陶器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合成材料。该术语是指由粘土制成的物体,它们已被塑造成所需的形状、干燥、烧制或烘烤以固定其形状。由于其丰富和耐用,陶器是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发现的最常见的物品之一,它有可能提供有关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简史(上)1939~1941

第二次世界大战极简史(上)1939~1941战争开始1939年9月1日凌晨,希特勒诬称波兰侵略德国,出动两个集团军群共57师约150万人的庞大兵力闪电入侵波兰。然而这不过是一场新的世界大战的开始,更加

冷历史——日本和中国交往简史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奴国,最早可见于班固所著《汉书》,该书《地理志·燕地》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关于「”倭”字的意思,根据《诗经·小雅·四牡》中有「”四牡騑騑,周道倭迟”,《说文解字》

门阀士族简史-列土封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历史的长河之中闪现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孔,演绎出一幕幕精彩的悲喜剧,徒留后人无限的遐想。门阀士族是什么?历史书上记载由官僚士大夫所组成的政治集团,萌生于两汉,形成发展于魏晋,衰弱于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