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没有人知道我国第二大金矿在哪里
Posted 矿床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有没有人知道我国第二大金矿在哪里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有没有人知道我国第二大金矿在哪里
中国最有名的金矿是山东的胶东金矿,金矿90%以上集中分布在招远―莱州市地区,最主要矿区是玲珑金矿。
该矿区有悠久的开采历史,建国以来引进现代采治技术,逐渐发展壮大,产金量一度居世界第五位。
属于这一类型的还有河北迁西县金厂峪金矿、河南西部小秦岭金矿等。
金厂峪金矿在清朝未年就已成为全国的三大金矿之一,其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的迁西群,与成矿有关的岩浆岩是晚燕山期花岗岩,目前该矿已有日处理500吨矿石的选厂。
小秦岭矿金矿主要采区是文峪上官,含矿岩系属上太古界太华群,赋矿层为一套斜长角闪片麻岩,科学家们发现金矿都产在脉岩中,称作含金石英脉。
迄今小秦岭金矿田已发现含金石英脉1100多条,有30多条长度在千米以上,一般长达数百米,厚0.4-1.5米。
吉林省的夹皮沟金矿主要产于晚太古代-早元古代的北西向构造挤压带中的含金石英脉。
该矿从19世纪初开采。
六十年代以来,又发现大中型金矿10余处。
中国第二大金矿类型是沉积岩型,即所谓“卡林型”或“微细浸染型”。
这类矿虽然品位较低,金粒细小而且分散,但矿床的规模大,在当今采矿、选治技术发达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很高产量。
我国卡林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滇、桂黔和川、陕、甘这两个“金三角钡厍??罢哂纫怨笾菸?钪匾??壳耙逊⑾职寤?⒏晏恋?个较大矿床,其次为桂西北,也先后发现了金芽、高龙等矿床;后者以川西北地区最重要,已有松潘、南坪等5个较大金矿采区。
科学家们认为,在沉积型金矿形成过程中,有机物成矿(即生物成矿)的机制不容忽视。
在漫长的沉积期,许多海生植物和陆生植物以及干酪根等均能吸收或吸附并富集Au元素,形成富有机质的金源岩。
以后,通过有机质的还原再使Au从各种搬运流体中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第三大金矿类型是火山岩型金矿。
其中台湾基隆金瓜石金矿陆相火山岩型金矿最为典型。
清光绪年间就已开采,最为鼎盛时期年产黄金2.6吨,铜7000吨。
矿床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砂质岩所夹的安山岩中,为裂隙充填交代型。
此外还有侵入岩及外接触带型金矿床,但重要意义不如前述三种。
中国是世界最早开采和利用黄金的国家之一,在告别20世纪、迎接新千年之际,我国的金矿科研更加深入,很多大型或超大型金矿的探明是我国金矿开发事业发展的必然产物,近年来,我国黄金消费总量达420吨,占亚洲总消费量的65%,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5%左右。
我国金矿地质找矿工作正处在历史上的最佳时期。
相关参考
原名吉林省夹皮沟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2005年中国黄金集团公司以2.6亿元整体收购,使之进入“国家队”。夹皮沟公司是吉林省最大的黄金生产企业,是新中国接收的第一家有色和黄金企业,在我国黄金行业素有“
“黄金之乡”在哪里?南非的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一位,而位于南非中部的约翰内斯堡更是有“黄金之乡”的美称。约翰内斯堡市四周绵延240千米的范围内有几十个金矿,黄金储量约占世界黄金总储量的60%。在约翰内斯堡
隶书是我国书法艺术宝库中瑰丽的珍宝之一,它源远流长,贯穿古今,是我国自有文书以来的第二大书体,直贯秦、汉、魏、晋六朝,代篆书而盛行于世。唐以后虽然楷书占据统治地位,但隶书仍然流行,以至今日。由于隶书体
秦朝末年,陈胜吴广起义,点着了民间反抗秦朝统治的第一把火。之后天下豪杰是纷纷雄起,其中最彪悍的当属项羽。可彪悍归彪悍,项羽还是没有吃到最终胜利的果子,我们都知道,秦朝倒台的最大受益者是建立了汉朝的刘邦
在美元指数一路走贬的提振下,国际金价在长假期间大幅攀升,纽约商品交易所黄金期货8日连续第三个交易日创出历史新高,一举改写去年3月触及的纪录高位,并在周四盘中触及1061美元的历史新高。中国的金矿股票:
金矿争夺战——英布战争在非洲大陆的最南端,坐落着一个叫约翰内斯堡的城市,它是南非的第一大城市,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产金中心,被称作“黄金之都”。1899~1902年,为了争夺这块“黄金宝地”,爆发了一场大
漠河金矿,是甲午战争前中国规模最大、成效最为显著的用新法采掘的金矿。矿区在黑龙江省呼玛县漠河、奇乾河一带。1887年,李鸿章和黑龙江将军恭镗开始筹办,派人勘察矿址,奏定章程,招集商股7万两、借官款13
我们都知道一段历史我国曾被日本人入侵,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我国经过长发14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国际力量的帮助,所以日本之后也宣布投降了,二战这会也宣告结束,我们都知道。在这一阶段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
我们都知道一段历史我国曾被日本人入侵,但是在1945年8月15日我国经过长发14年的艰苦奋斗再加上国际力量的帮助,所以日本之后也宣布投降了,二战这会也宣告结束,我们都知道。在这一阶段我国涌现出了很多的
识别人才好似挖掘金矿“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识之难!”——(南朝·宋)裴松之人与人是不同的,德有高下,性有贤愚。正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很大,识人才用人才堪称是一门高深的学问,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