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像要散架 中国飞行员无防护冲进核弹蘑菇云
Posted 蘑菇
篇首语: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飞机像要散架 中国飞行员无防护冲进核弹蘑菇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飞机像要散架 中国飞行员无防护冲进核弹蘑菇云
原标题:穿过核蘑菇云的英雄飞行员
40多年前的秋天,我国导弹第一次携带核弹头在荒漠戈壁成功爆炸。自此,我国先后进行了几十次核试验。昨日,记者走近曾经两次冒死驾机穿过核弹蘑菇云的英雄飞行员吴玉恒,这位曾担任机长、并受到毛主席亲切接见的老人目前生活在宜昌——
特殊任务:驾驶飞机空中采集核放射微粒
1936年,吴玉恒出生在辽宁丹东一个贫农家庭。1955年,应征入伍。随后,被选送到长春航空预备学校和哈尔滨空军第一航空学校学习,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空军飞行员。
1966年10月,吴玉恒接受了一个终生难忘的任务:到西北参加我国导弹第一次携带核弹头空中爆炸试验。
为确保万无一失,部队严格审查后确定由吴玉恒和崔存岩组成两个空勤组,分别担任机长,共同执行这一任务。
此次试验的一个很重要的步骤就是驾机空中采集核放射微粒。这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要求飞机在核弹爆炸后30分钟内在8000米高空从蘑菇云中穿过去。当时,国外核弹爆炸取样,都是使用高空高速无人机。但我国技术条件有限,只能由飞行员驾机穿云,驾机取样对人和飞机都是一次生死考验。
1966年10月26日晚,吴玉恒找到大队政委温力圻,交了10元的“最后党费”,为完成这次任务立下生死“军令状”。
核弹头爆炸后,两次冲进蘑菇云
当年10月27日10时,我国导弹第一次携带核弹头空中爆炸成功。
核弹爆炸前两小时,吴玉恒机组载着仪器和科研人员向预定的空域爬高。8000米的高度在当时情况下已是极限,在这个高度上飞行,飞机很不好驾驭,轻飘飘的,要保持仪器各种数据的稳定并不容易。
在高空,吴玉恒清楚地看到了核弹爆炸的瞬间。绚丽的火球翻滚着迅速升空,不断变化着颜色,刚开始爆炸时看到的是红色,接近时变成粉红色,最后凝聚在空中,形成巨大的蘑菇云,再远一点看时成了灰白色。
吴玉恒驾机按规定时间冲进蘑菇云。顿时,他感到全身被巨浪裹挟冲击,机身剧烈颠簸并嘎嘎作响,整个飞机好像要散架了。他集中注意力,尽力保持飞机的平衡,严格按高度、航向直插蘑菇云中取样。在云中飞行6秒后,吴玉恒机组第一次冲出蘑菇云。但仪器指示搜集的剂量不够,机后的红色指示灯不亮,立马,他与战友又冒着生命危险,飞机来了个180度的大转弯,再次进入蘑菇云,当飞机刚飞到蘑菇云中间时,红色指示灯亮了,这表明所搜集的剂量够了,圆满完成任务返航。吴玉恒第二次在蘑菇云中的时间也是6秒钟。
当时受条件所限,无核防护措施,但由于机组飞行迅速,取样成功返航后进行迅速核去污。回来后进行体检,未发现健康问题。为他们体检的医疗专家既对检查结果十分惊喜,又连连称赞机组的勇敢无畏。
1968年1月,吴玉恒与部队其他先进模范一道受到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亲切接见。
为勘探石油飞行493架次,相当于绕地球7圈半
上世纪70年代,毛泽东、周恩来作出批示,决定对我国沿海大陆架普遍进行一次航空磁测,以探明沿海大陆架地质结构和资源蕴藏情况。时任空军某部飞行大队副大队长的吴玉恒与机组奉命首战黄海。
为确保航测质量,吴玉恒驾机在500米的高度低空飞行。海上风急浪高,气候多变,低空飞行危险很大。因强烈的扰动气流,飞机颠簸得使人头晕、恶心。吴玉恒吃力地操纵着飞机,像一叶扁舟在波峰浪谷间飘荡。连续3个飞行日,他们获得了几十条际准测线,首战获胜。
此后的5年,吴玉恒带领大队先后出动飞机493架次,飞遍了我国从北到南1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相当于绕地球7圈半,获得了十几万公里的测线资料,为我国沿海石油勘探作出了贡献。
1979年,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吴玉恒“空军雷锋式的先进标兵”称号。
1989年9月,经广州军区政治部批准,吴玉恒光荣退休,在宜昌和老伴共度晚年,至今精神矍铄。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吴自良终身难忘的第一朵“蘑菇云” 差点与“两弹一星”失之交臂
吴自良“两弹一星”指的是导弹、核弹、人造卫星,对此做出贡献的人物很多,但其中只有23人能获得“两弹一星”元勋这份荣誉,实属不易。作为其中一员的吴自良曾无缘最初名单,但最终他获得了这份荣誉。吴自良终身难
飞翔之梦成了现实——莱特兄弟制成世界上第一架飞机人们早就幻想能像鸟一样在天空飞翔,曾经有过许多关于如何进行空中飞行的卓越想象、设计和计算。然而,从无动力飞行的气球、滑翔机到实现有动力的飞机飞行,人们确
4月,亚利桑那州路克空军基地。照片中的飞机是三架送给中国的AT-6飞机中的一架,这些飞机是“为中国航空委员会准备的俄勒冈飞机”,最近被送到美国空军训练指挥部。吴吉章(WooJi-Taung
日军航空兵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挨打。到抗战末期,哪里有日军航空兵,哪里就是中国空军争先恐后进攻的目标,中国飞行员甚至是有点“盼望”着在天上发现日军飞机。 1940年5月,侵
日军航空兵不是在打仗,而是在挨打。到抗战末期,哪里有日军航空兵,哪里就是中国空军争先恐后进攻的目标,中国飞行员甚至是有点“盼望”着在天上发现日军飞机。 1940年5月,侵
在世界军事飞行史上,曾出现了一架失去飞行员的飞机继续长途飞行的故事。这几乎是一件无法解释的事实。 那是1989年7月4日,在波兰北
前言人类自远古以来就有飞天的梦想,关于飞行的许多探索和实验都是从模仿飞鸟的飞行开始的。中国古代出现的风筝是对飞行的早期探索,而中国古代的玩具「”竹蜻蜒”和意大利人达·芬奇的酷似现代直升机的画作,又满足
冯如(约1882—1912),字鼎三,广东恩平人。他是近代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幼年上过私塾,不久因家贫辍学,被迫赴美国当华工。在美期间,白天在纽约一家工厂做工,夜晚学习英
为什么飞机能在空中飞行大家知道,飞机是由铝、钛钢和其他复合材料制造的。一架载客飞机的重量,轻则几十吨,重则100多吨。那么,这么重的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呢?飞机在空中飞行,必须具备三个基本要素,即推
空中机场全世界现有的飞机场,都是建立在陆地上的。未来的飞机场将移到空中,成为“空中机场”。这种不落地的空中机场是由若干个飞翼在空中对接形成的。飞翼是一种无机身、无尾翼,反有机翼的飞行器。它的结构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