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占领北平却没有破坏故宫
Posted 故宫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为什么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占领北平却没有破坏故宫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为什么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占领北平却没有破坏故宫
有以下四个原因:
1、不敢
日本考虑到自己的国际地位,如果破坏故宫这个世界最大的皇家宫殿不仅会对日后侵华不利,还会引起国际社会对日本行为的斥责。
而且故宫是皇权的象征,是中国文物艺术的宝库,在全国人民心中都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如果日本一旦公开抢夺,势必会遭到全国一致声讨,增强中国抵抗的决心。
2、价值不大
因为故宫内的文物在日寇入侵前已经打包运抵南京(后经武汉长沙等地运至重庆昆明,战后才部分经南京运回北平),也就是说当时故宫的主要珍贵的文物都被运走,而留下来的文物价值没有那么高了。
所以说,当时故宫已经没有多少东西可以被劫掠了。
3、日本有更大的野心
二战期间,日本奉行“内地方针”,意在“树立大东亚共荣圈”,他们的方针不仅仅是占有我国,而且还要全面操控亚洲内地。
在他们终极方针里,日本亚洲帝国的首都将搬到北京,天皇将入住紫禁城。
所以说,他们梦想着这是天皇的皇宫呢,怎么能去损坏。
不过日本能有这种想法,也真是狂妄至极。
4、为了更好的利用溥仪
当时的所谓伪满洲国的溥仪,故宫那是他的家,所以日本还是要给溥仪一份面子的。
如果日本人公然的破坏,抢掠,溥仪必然会强力反对,到时候,恐怕东北的局面也不好控制,溥仪会更加不合作。
所以,对日本来说,抢掠故宫,风险太大了。
所以日本没有劫掠故宫,绝不是什么良心发现,而是更大野心的另有所图。
扩展资料
探访抗战时故宫博物院文物存放地——“战时故宫”:
2015年5月中旬,参加2015“重走四川抗战大后方”的海峡两岸记者一行来到四川乐山市安谷镇泊滩村,探访抗战时故宫博物院的存放地——“战时故宫”。
在抗日战争时期,故宫博物院文物为了免遭日本侵华战争的破坏和掠夺,从1933年2月5日深夜起,万里颠沛,历尽艰辛,几经周折,先后分南、中、北三线向西南大后方转移。
其中,数量最多的9369箱文物在1939年南迁乐山,存放在安谷乡(今安谷镇)古佛寺、“朱、潘、刘”三氏宗祠等七座祠宇,使这批文物安全无恙、无一毁损、无一遗失地度过了战争岁月。
参考资料来源:日本侵华时大肆劫掠中国文物,为何没抢故宫?-凤凰网
参考资料来源:探访抗战时故宫博物院文物存放地——“战时故宫”-人民网
相关参考
从1894年到198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开始,让日本看到了当时中国的软弱无力,自从便开始了他们长达许久的对中国的压迫与鄙视。这个当了他们许久老大的泱泱大国终于在他们的炮火下显得不堪一击。他们要统领整个东
侵夺故宫,对于日本人来说,有害无益,得不偿失,所以日本人没有侵夺故宫财物。 日军占领北京之前,国民党政府已经把故宫的主要财物转移到了大后方。 早在九一八事变后,南京政府有开启了故宫博物院文物的
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两国交战时,如果能够占据敌国首都,那么基本就宣告另一方失败了。所以为了能够减少占领时的阻力,使用空军对敌方首都提前打击不仅能起到威慑作用,更是能够鼓舞士气,那么为什么在抗日战争
北京是我国的首都,也是我国的文化中心,中国北京的故宫博物院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俄罗斯埃米塔什博物馆并列为世界五大博物馆,珍藏文物数量达百万余件,北京作为一座具有三千多年历史
1938年,一个日本士兵远望着被占领的南京城。作者:经盛鸿日本侵华战争后期,大批日军官兵和日本侨民越来越看清了这场战争的侵略本质及其必将失败的趋势,他们对日本高层进行公开的抗争。一些人在日军中勇敢地开
卢沟桥事变: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侵吞我国东北后,为进一步挑起全面侵华战争,陆续运兵入关。到1936年,日军已从东、西、北三面包围了北平(今北京)。从1937年6月起,驻丰台的日军连续举行
原标题:赵立新说日本人没有烧毁故宫、抢劫国宝,其实真相是这样的最近,一个名叫赵立新的瑞典籍演员,在微博发表了一则“高论”,引发了国人的愤慨。赵立新以抗战时期侵华日军没有烧毁故宫,也没有抢劫故宫珍宝(他
1955年9月,上海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收到一封由外埠转来的检举揭发信。该信揭发自己朋友的一位亲戚尤志远是日本人,真名叫深谷义治,原系日本宪兵队军曹,曾在战时化装成中国人来往于北平、济南、上海等地
伪军,是日本在侵华战争中利用汉奸及国民党投敌分子组织的军队,是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采取“以华制华、分而治之”政治的产物。他们在日军的监视下成立,听命于当地的日军占领军并受其严密控制,为日军的侵华战争
唯独作为世界反法西斯的主要参加国和抗日战争中牺牲最大的国家—中国却没有派出一支军队踏上日本的领土。原因究竟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日本的战败投降,美、英、苏等主要战胜国都分别派兵以不同方式登上了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