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发展史

Posted 混凝土

篇首语: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百分之一的灵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混凝土的发展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混凝土的发展史

古代

考古人员发现5000年前的凌家滩先民不仅能够制造精美的玉石器,而且已开始稻作农业,饲养或捕猎猪、鹿、鸟禽等多种动物丰富饮食品种。

另外在房屋建设中,他们已懂得类似钢筋混凝土的:“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

5000年前的凌家滩人不是只会简单的搭建屋舍,事实证明,当时的凌家滩人已懂得“挖槽填烧土,木骨撑泥墙”的建筑工艺,这和现在的钢筋混凝土非常相似。

工作人员说,原始先民要用经过火烧过土作为房基槽与墙体的填充材料,在基槽内用木棍作为墙体的支撑柱,然后填埋红烧的土块,并在墙体两侧表面敷上较厚的粘泥,甚至一部分还可能用芦苇杆加固。

近代

1900年,万国博览会上展示了钢筋混凝土在很多方面的使用,在建材领域引起了一场革命。

法国工程师艾纳比克1867年在巴黎博览会上看到莫尼尔用铁丝网和混凝土制作的花盆、浴盆、和水箱后,受到启发,于是设法把这种材料应用于房屋建筑上。

1879年,他开始制造钢筋混凝土楼板,以后发展为整套建筑使用由钢筋箍和纵向杆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梁。

仅几年后,他在巴黎建造公寓大楼时采用了经过改善迄今仍普遍使用的钢筋混凝土主柱、横梁和楼板。

1884年德国建筑公司购买了莫尼尔的专利,进行了第一批钢筋混凝土的科学实验,研究了钢筋混凝土的强度、耐火能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力。

1887年德国工程师科伦首先发表了钢筋混凝土的计算方法;英国人威尔森申请了钢筋混凝土板专利;美国人海厄特对混凝土横梁进行了实验。

1895年——1900年,法国用钢筋混凝土建成了第一批桥梁和人行道。

1918年艾布拉姆发表了著名的计算混凝土强度的水灰比理论。

钢筋混凝土开始成为改变这个世界景观的重要材料。

混凝土可以追溯到古老的年代,其所用的胶凝材料为粘土、石灰 、石膏、火山灰等。

自19世纪20 年代出现了波特兰水泥后,由于用它配制成的混凝土具有工程所需要的强度和耐久性,而且原料易得,造价较低,特别是能耗较低,因而用途极为广泛(见无机胶凝材料)。

20世纪初,有人发表了水灰比等学说,初步奠定了混凝土强度的理论基础。

以后,相继出现了轻集料混凝土、加气混凝土及其他混凝土,各种混凝土外加剂也开始使用。

60年代以来,广泛应用减水剂,并出现了高效减水剂和相应的流态混凝土;高分子材料进入混凝土材料领域,出现了聚合物混凝土;多种纤维被用于分散配筋的纤维混凝土。

现代测试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混凝土材料科学的研究。

相关参考

泡沫混凝土历史那位大仙给介绍下啊

1923年,欧洲人首次提出了用预制气泡和水泥砂浆相拌合生产多孔混凝土的方法,世界上首次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泡沫混凝土。自此北欧等国都积极致力于泡沫混凝土的技术开发,泡沫混凝土开始较快地发展。上世纪三十年

知名人物 程庆国人物简介

·程庆国程庆国,桥梁结构和铁道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运输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技术主要奠基人之一。在成昆铁路创议并发展了多种桥梁新结构和施工新工艺,主持了我国第一座铁路斜拉桥的

知名人物 张万久人物简介

·张万久张万久,桥梁工程专家,资深教授。长期从事土木工程教育及桥梁科学研究,为我国桥梁科技的发展付出了很多心血,培养了一大批桥梁专业人才。在预应力混凝土薄腹板梁抗剪强度和大跨度拱桥变形计算等方面的研究

中国混凝土历史

1.钢筋混凝土在中国有多少年历史了约在1900年前后.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认为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en:JosephMonier(英文))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

知识百科 悉尼歌剧院为什么被称为“混凝土的艺术”?

悉尼歌剧院为什么被称为“混凝土的艺术”?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是20世纪最具特色的建筑之一。它的屋盖用钢筋混凝土肋板构成,外观形似船上风帆,称得上是生动的“混凝土的艺术”。施工历时14年,耗资10亿美元,

混凝土最早由哪个国家的人发明的?

混凝土最早由英国人亚斯普丁发明的。英国人亚斯普丁发明"波兰特水泥", 法国人莫尼埃取得了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专利。1865年的一天,法国园艺师莫尼埃在观察植物的根系时,发现植物根系在松软的土壤里

使用钢管混凝土拱建造的桥在世界外国上有哪些

研究性习报告课题:桥梁研究校:班级:姓名:研究间:、桥梁五十眸二、桥梁名李春茅升林同炎邓文李豪林元培冯泉钧三、桥梁知识点滴1、桥梁类按使用性公路桥、公铁两用桥、行桥、机耕桥、水桥等按跨径跨总桥、桥、桥

知名人物 姚明初人物简介

·姚明初姚明初,混凝土轨下基础结构及可靠度理论专家。长期致力于混凝土轨枕及新型轨下基础的研究和开发,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以他为主发明的“混凝土枕用硫磺锚固栓”新技术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他率先提出了

知名人物 邵厚坤人物简介

·邵厚坤邵厚坤,桥梁专家,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我国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设计的开拓者。主持了我国第一孔预应力混凝土桥梁的设计;设计并参与我国第一座采用顶推法施工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修建;首次在工程中采用部

框架结构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目前多层和高层建筑逐渐增多,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是其主要形式,虽说它的钢筋及水泥用量都比较大,造价也比混合结构高,但它具有梁柱承重,墙体只起分隔和围护的作用,房间布置比较灵活,门窗开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