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上保卫台湾的重要人物和事迹有

Posted 炮台

篇首语: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近代史上保卫台湾的重要人物和事迹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近代史上保卫台湾的重要人物和事迹有

刘铭传闲居十几年中,国事日益衰败,外患也日益严重,在同一些办洋务和具有改良思想的人士交往中,其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常常中夜彷徨,不能安眠。

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

已解甲归田,在乡间隐居多年的刘铭传愤然而起,准备重赴沙场,杀敌报国。

清政府任命他为督办台湾事务大臣,筹备抗法,不久又授福建巡抚,加兵部尚书衔。

1884年六月,法国侵略者把战火烧到台湾海面,清廷诏令刘铭传入京,他当即上了一道《遵筹整顿海防讲求武备折》,慷慨主战。

6月26日,清廷下诏,命刘铭传督办台湾军务,就在同一天,法国政府下令将驻越南的东京湾舰队和南中国海舰队混合编组,成立一支特遣舰队。

刘铭传于1884年7月16日抵达基隆,第二天即巡视要塞炮台,检查军事设施,并增筑炮台、护营,加强台北防务。

在他到达基隆的第15天,战争就爆发了。

1884-1885年的中法战争,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越南北部及中越边境进行;第二阶段战火扩大到福建台湾沿海,有陆战和海战两个战场,尤以台湾陆战最为激烈。

1884年8月4日,法舰直逼基隆,法军远东舰队司令孤拔和副司令利士比派一副官上岸,要求守军“于明日上午八时以前将炮台交出”,守军置之不理。

5日,法舰在利比士的指挥下齐向基隆炮台猛烈开火,摧毁了清军数处炮垒及营房,守军于死伤十余人后向内地撤退。

法军登陆,占领基隆港,将港内各种设施和炮台进行破坏。

6日下午,法军陆战队向基隆市街搜索前进,并攻击附近高地。

守军在刘铭传亲自统率下奋勇从各个方向进行反击,逐渐缩小包围圈。

经过几小时的激战,法军伤亡100余人,狼狈逃回军舰,侵占基隆的计划破产了。

法军侵犯基隆首战即告失败,于是又向清政府提出新的和议条件,清政府再次拒绝。

此时,法舰已有预谋地集中于福州马江,乘清军将吏相信“和谈大有进步”、丝毫不作准备之际,于23日下午发动突然袭击,把福建水师所有战舰全部击沉,然后炮轰马尾造船厂和马江沿岸各炮台。

从此,法军就牢牢地掌握了台湾海峡的制海权,得以随心所欲地全力侵台。

孤拔再犯基隆。

守军奋勇抵抗约两小时,伤亡百余人,最后被迫后撤。

法军乘势登陆进攻,基隆港湾及周围阵地尽失,基隆市区告危。

这时,法军在利士比的指挥下正进攻沪尾。

刘铭传在得到大批法军猛攻沪尾,沪尾不断告急要求增援的消息后,考虑到台北府城是统帅部所在地,军资饷械集中于此,不可稍有疏虞。

为保台北,沪尾重于基隆,于是决定撤离基隆,移师沪尾。

法军占领基隆后,于8日又对沪尾发起进攻。

利士比以战舰七艘轰击沪尾市街和各处据点,然后登陆,分几路前进。

法军不惯于陆战,一进丛林,便失去了统一指挥,只得各自为战。

这时,预先埋伏在各处的清军从北、东、南三个方向奋起截杀,锐不可当。

在短兵相战中,守军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展开近战,而法军却溃不成军,伤亡累累。

到最后,法军弹药已罄,全线崩溃,只得奔向海滩,逃回舰上。

在这场战斗中,法方自认死27名,伤49名;刘铭传在给朝廷的奏折中说:“我军阵亡哨官三员,死伤兵勇百余人,法军被斩首二十五级,枪杀三百余人。

此外又俘获法兵十四名,枭首示众。”通过这次战役,法国人不得不承认:“淡水的败战突然发生,它一方面使我们看出中国兵力的强大,一方面使我们明白局势的危险。

这次败战是难以补救的。”自此以后,法国舰队只能轮流在淡水河口对这个海港实施封锁,再没有能力发动进攻了。

法国新的和议条件,其中一条是法国占领基隆、淡水作为可以接受第三者调停的先决条件。

由于淡水大捷,清政府断然拒绝这样的条件。

为了挽救进攻受挫、和谈停顿的困境,法国侵略者宣布自10月23日起封锁台湾。

法军的封锁使台湾对外贸易交通中断,生产停滞,粮饷支绌。

但在这种情况下,全台军民同仇敌忾,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前线。

许多大陆大小船只,不顾风浪和被截捕的危险,采取夜航、偷渡或在东南部海岸登陆等方式,突破法军封锁线,把3000名淮军、60门钢炮、9000支步枪、200万发弹药、40只鱼雷和10万两饷银安全运到台湾。

沿海地方当局也纷纷“协饷馈械,南洋最多,北洋次之”。

此外,云南广西两省军队也相机向安南边境的法军阵地进攻,以为牵制。

在全国上下的大力支援下,台湾终于度过了法军封锁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危机,使敌人的封锁计划完全破产。

法军自淡水惨败后,即集中注意力于基隆。

从11月以来,双方冲突时断时续。

1885年1月以后,战斗加剧。

3月初,法军增兵大批到达,3日法军派出精锐1300余名猛扑月眉山,5日又出动2000名直攻戏台山。

守军腹背受敌,抵挡不住,月眉山失守,退守基隆河南岸,河北地区悉为敌所占据。

两军隔河对峙,直至战争结束。

法军多次进攻,用了不少气力,而始终局促于基隆港周围一隅之地,经常受到强大守军反攻的威胁。

为了摆脱进退维谷的困境,法军于3月29日向澎湖发起进攻,31日占领澎湖岛。

但与此同时,法军在镇南关大败,导致茹费理内阁倒台,中国占有了极其有利的形势。

清政府决定“乘胜即收”,《中法合订越南条约》在天津正式签订,中国承认越南为法国的保护国,开放蒙自、龙州两地与法国通商,法军撤出基隆、澎湖,并撤销对于中国海面的封锁。

在中国军民的英勇抵抗下,法国侵占台湾的战争以失败而告结束。

督办台湾

公元1885 年(光绪十一年),清廷任命刘铭传为首任台湾省巡抚。

刘铭传在台湾任职期间,修建铁路,开煤矿,创办电讯,改革邮政,发展航运事业,促进台湾贸易,发展教育事业,促进了台湾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台湾防务也日益巩固。

清廷加刘铭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

公元1890 年(光绪十六年),刘铭传因通商口岸税务问题上与外商交涉及基隆煤矿招商承办等事,遭到顽固派官僚的激烈反对和清廷的严厉申斥,忧病交加,被迫向清廷提出辞呈。

次年清廷准其辞职。

刘铭传怀着忧郁之心乘船离开他苦心经营7 年之久的宝岛。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溃败,清廷令刘铭传出山,刘因病重辞命。

不久,《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来,刘铭传得知自己一生中花精力最大创置的台湾省被割让给日本,忧思郁结,口吐鲜血,于光绪二十二年一月十二日在六安刘新圩病逝。

赠太子太保,谥壮肃。

中法战争(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战争,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绪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

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

战争过程中,法海陆两军虽于多数战役占上风,但均无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战略性大胜:法国远东舰队虽于海战赢得全胜,并一度攻占基隆,却因沪尾(今台北县淡水镇)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无法达成拿下台湾岛的战略目的;而清军虽于初期陆海皆遭惨败,导致由恭亲王奕䜣领班的军机处被全面撤换(甲申易枢),但后期台湾及杭州湾防卫成功,且有冯子材统率各部于镇南关之役给法国陆军带来较重伤亡,导致费里政权垮台。

以此为契机,两国重启和谈,结果订定《中法新约》,清方承认法国对法属印度支那诸殖民地的宗主权,两国重开贸易。

受此战的影响,清廷于台湾设省,以刘铭传为巡抚大力推展现代化防务及新政,并积极筹建北洋水师。

台湾抗日

1885年刘永福率三千黑旗军由安南回国后,历任南澳、石褐总兵将近十载,备受压制,郁郁不得志。

黑旗军经过濒年裁减,只剩下三四百名老兵,著名战将亦多离去,这支英雄劲旅被清朝政府摧残殆尽。

1894年中日战争爆发,清军水陆大败,台湾孤危,清政府把这支“异端”军队调赴危区。

当年七月廿六日刘永福奉命渡台,他要求闽、粤总督准其回粤西、桂南招集旧部,重建黑旗军,受到婉言拒绝。

他沉痛地说:“当此之时,既无粮钠,何能招军?言至于此,不禁痛哭!此皆福平日有统军之名,无统军之实。”(刘水福《乞总署代奏下忱书》)刘永福尽管困难重重,万分悲愤,但他为了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救台心切,立即就地补足四营人,续招两营,于八月一日成军,九月二日在汕头乘轮东渡。

台湾巡抚邵友濂、蕃司唐景崧忌惮刘永福,奏调黑旗军驻防台南穷荒之地,他们则坐踞台北富庶之区。

1895年初,邵友廉设法调回湖南,唐景崧升台湾巡抚,刘永福建议合力守卫台北冲要之地,唐管政务,刘管军事,受到唐景崧拒绝。

在籍工部主事丘逢甲是粤东嘉应州客家人,刘永福的先世亦是嘉应州客族。

他们主张相同,加上同乡之谊,关系甚笃,丘极力斡旋,仍不能阻止唐、刘分军,台湾抗战因而种下祸根。

1895年4月,李鸿章赴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割弃台湾。

台湾人民誓死不肯脱离祖国,于五月廿五日成立台湾民主国,挽留唐景崧、刘永福主持杭战。

唐景崧接大总统印时,向北三跪九叩首,大哭而入。

他电奏清廷说:“ 臣先行,民断不容,各官亦无一保全;只可臣暂留此,先令各官陆续内渡,臣当相机自处。”(《清季外交史料》卷一)刘永福的态度和唐迥然不同:他在台南军次,接到唐景崧送来“台湾民主国” 大将军印,立即出布告激励军民共守危疆。

他说:“ 自问年将六十,万死不辞” 。

表示“ 抗不奉诏,“弃职而为” 。

(《中东战纪本末》卷四)刘永福不但在宣言中慷慨激昂,而且行动上也做了认真准备。

据《台湾战记》载:“刘永福守台南,尤民望所归。

自安平至旗后各港,重重布置,百姓咸恃以无恐。”

六月二日,清政府派李经方到台北海面向日本台湾总督桦山资纪递交割台清单。

三日日军在基隆港外登陆,四天后即占领了台北首府。

唐景崧私微服出走,溃军难民涌向新竹。

新竹、苗栗一带聚居着粤东迁来的客家人,勇敢漂悍,团结性强,自动联防保乡。

丘逢甲的部将吴汤兴、徐骧、徐绍祖率领义军,在三角涌歼灭日军樱井队六十余人和敌侦察队十九骑。

双方相持月余,互有胜负,使日军占领新竹后不敢贸然南下,台中、台南军民赢得时间进行战斗准备。

台北陷落后,台南绅民商议再立民主国,迎刘永福入驻府城,三次进呈大总统印,刘永福都坚拒了。

他说:“ 区区此印,无能为力。” 号召人民出钱、出枪、出力,才是当务之急。

沿海督抚张之洞、谭仲麟,边宝泉等相继函嘱刘水福坚守,答应源源接济饷械。

刘永福内受台民热诚所感动,外恃祖国大陆的支援,便以帮办台湾军务的名义主持大局。

六月间,台南数千军民集会,刘永福率十七名文官员登台歃血誓盟,盟书十七款,有关战守、财经、奖惩等事宜。

(详见《台湾抗战日方资料》)在盟书里,反映了刘永福等将领的爱国爱民思想,守土抗敌的决心,民主团结的作风。

军民公推刘永福为军统,台南总兵杨泅洪为分统,指挥台湾的军事。

又选举七名委员组成议院,谘商政事和财务。

台南抗战中心的建立,面临着一系列复杂问题。

由于清廷传谕各官内渡,文武官员纷纷向刘永福缴印辞职,役吏开小差,军队缺员。

刘永福本着去留自愿原则,擢选了一批忠勇之士担任黑旗军、新楚军、镇海军以及台中、台南义军的统领和管带。

委任了一批自愿留台的文官,充任台中、台南两有八县的官员。

经过整顿后,台湾军民团结在刘永福黑旗军的周围,安定了社会秩序,重振了人心。

但严重的问题在于经济。

由于台北财富之区丧失,藩库、军械局、兵工厂尽落敌手,台中、台南贫困,不足养战,饷械须仰赖于沿海官民的支援,但是清朝下令严禁,日舰拦截,只能少量暗济。

刘永福想方设法就地筹晌,盘点库存银二十多万发行钞票廿五万元,发行邮票得数千元,动员凤山盐商捐军响得十一万元,总数约五六十万。

当时台湾驻军、义勇近百营,每月需饷十七万两,加上政费、杂费开支,这笔钱仅可支持两三个月。

八月,三国干涉还辽的问题结束,日本增兵两万到台湾。

一面派兵舰骚扰台南各港,牵制黑旗军北援。

主力则从新竹分三路南下台中进迫府城彰化。

为了配合军事进攻,桦山致书刘永福,威迫他停战撤兵,日本负责用船“礼送还国。” 刘永福立即回书驳斥,指责日本无端侵略台湾,表示“余奉命驻防台湾,当与台湾共存亡。

……台南一隅,虽属偏小,而余所部数十营,均系临阵敢死之士,兼有义民数万众,饮血枕戈,誓死前敌。” 劝告桦山“将台北地方全行退出。

……否则余将亲督将士,克日进征。”(吴桐林《今生自述》)这封信义正词严,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刘永福回信后,知道一场恶战即将到来,他加强了台南沼海的防务,筑炮台,挖陷阱,装竹签,防敌登陆。

月初,派遣四营黑旗军进援台中,连他的亲兵七星队和新装备起来的旱雷兵也源源派赴前线,稳定了台中地区纷乱的局面。

黑旗军的前敌主将吴彭年,浙江人,流离广东,充刘永福文案,自请领兵救台中,他组织前线各军扼守彰化北面十里的大甲溪,和日寇隔溪大战,适有一队日本粮船开进溪来,黑旗战士冒着枪林弹雨,跳进河中俘获两艘敌船而回。

八月廿三——廿八日,两军隔溪大战,黑旗军果不负众望,一上阵就锐气百倍,“日军多死伤,不能前,别军转由溪上下涉,七星队则望对岸战而北,五人为伍,以背相向,迥环放枪散成数十队,呼声大进。”(洪弃父《台湾纪战》上卷)这支训练有素的精兵,表现出熟练的战术动作和勇敢精神,使得敌人惊愕,友军赞叹。

这一仗日军伤亡惨重,被俘多人。

大败奔入山内。

吴彭年率兵追杀,封锁住山口,准备聚而歼之。

刘永福接到捷报,拍案惊叫:“ 书生误事矣!” 他知道内山有小路通彰化城外的八卦山,中了敌人的奸计,立即电令全军退守八卦山,急派王德榜率军四营驰援彰化。

果然,日军以汉奸引路,廿九日抄袭八卦山,排炮连翻施放,步兵满山遍野往上攻;守军死守不退,逐山肉搏争夺,主将吴彭年、吴汤兴阵亡,七星队全部殉国。

彰化城内汉奸树起白旗,日军冲进城内,黑旗将士多在巷战中牺牲;义军首徐骤突围入高山族地区,重组队伍。

黑旗军在彰化决战中精锐尽失,但却表现出败而不馁的顽强精神。

八月三十一日杨洒洪到前线督师,兵不满五百,到嘉义后就夜袭大林甫,日寇全军溃奔,杨在追擒日酋时中弹身亡。

刘永福来到嘉义,组织反攻彰化,以肖三发、王德标为主将,招编绿林简成功、叶义成、黄荣帮参加抗战,围歼他里雾日寇,收复云林县城,声势复振。

日寇本想乘战胜之威形成破竹之势,遇到哀兵拼死再战,被迫收缩兵力,谴守彰化。

这时刘永福推行联庄法,“ 一庄联十,十庄联百,由台南联至台中,由台中暗联至台北。

侨至则协力攻侨,屡去则严查土匪。

只待粮铜筹足,即约台北同时并举。”(吴质卿:《感事诗》注)台湾抗战有了转机。

但是财政状况继续恶化,八月间各军已无晌,仅发伙食,到九月连伙食也没有了。

刘永福扫库得银八千两解济前线,途中被土匪劫去三千。

刘永福派人向沿海督抚哭求援助,无一应者。

他电质张之洞说:“谕福守两月,俄即出援,今两月有余,南中幸无恙,今仍未见,何以战守?” “乞为大局计,痛哭流血,乞设法救援,守走生死,望公一言为定。”张之洞回电说:“ 守台之举,出自阁下义勇,鄙人并未置词。

至守台两月俄即来援之说,实系讹传,鄙人并未发此电。

或去或留,仍请阁下自酌,鄙人不与闻。

自协济晌械,屡奉谕旨严禁,万不敢违。”(两电皆见《张文襄公电稿》)这位保台运动的策动者,为了自己的乌纱帽,翻脸食言了。

刘永福仰天长叹:“ 内地诸公误我,我误台民。”此电一传开,市面上拒绝使用民主国的银票,台南经济崩溃。

苍海横流,更显英雄本色。

肖三发召集前线诸将商议,与其饿死,不如战死,舍命夺彰化以求活路。

这支衣衫槛缕的饥军,肉搏攻城两天,前仆后继,黄荣帮倒下,林义成重伤。

十月上旬,日本为了避免引起国际干涉,决心一举解决台湾问题,调集陆军五万,战舰三十多艘,实力与黄海海战相当,分水陆三路进攻台南。

陆路从彰化南下,十月九日,台南门户嘉义陷落,肖三发阵亡,日近卫师团长能久亲王也被击毙。

十日第二路日军在布袋咀登陆,十一日第三路日军在枋寮港登陆。

日军进攻台南,遇到了黑旗军和当地居民的顽强抵抗。

日寇惊呼:“东南西北,到处无不战斗” 、“可称为中日战争以来未曾有的勇兵。”(《台湾抗战日方资料》)但是敌我力量十分悬殊,战线节节瓦解。

侵略者叫嚣说:“台南四面已成铁桶,不管刘永福如何强悍,插翼亦难飞了。”(《台湾抗战日方资料》)十九日台南城绝食,刘永福移驻安平炮台,仍亲自发炮击敌舰,但亲信们已为他安排了出走计划。

二十晚城内乱起,刘永福急欲回城,部将们曰:“军心散矣,各路倭兵又大至,此城万不可守,请公去。” 公曰:“吾何以报朝廷,何以对台民!”仰天推胸,呼号恸哭。

部将陈树南日:“天下多事,愿公留有用之身,切勿留连。”(《昊质卿感事诗注》)左右遂拥刘永福上艇,乘英轮爹利士号驶向厦门。

日舰两次追来反复搜查,在船主掩护下,刘永福侥幸脱险。

时人诗曰“孤城无援计终尽,拨队归来气亦雄。”

刘永福出走时,黑旗军和台湾义军数千人还坚守在台南北面的曾丈溪一线,在日军的全线猛攻下,徐骥、柏正才、林义成血战阵亡,王德林、简精华突围而出,不知所终,全军玉碎。

时人诗云:“难呜孤掌忿,风雨吊台南。”

相关参考

陈诚、李济深两广事变往来函电

  陈诚陈诚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重要人物,从黄埔军校特别官佐到国民党政权退踞台湾后的“行政院长”“副总统”和副总裁,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与中国国民党和国民革命军的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

西安近代历史

1.陕西及西安近代历史1840本地实力派有影响的人物于右任(去了台湾国民党元老对西安非常呵护三秦内影响当属第一人)、杨虎城(百度吧你)、孙蔚如(杨虎城早年部下,解放武汉后,没去台湾后为陕西副省长)、井

牺牲者竟达到65万人 历史上台湾人民悲壮抗日史

台湾人民50年的抗日斗争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牺牲者达65万之众。正像著名历史学家戴逸指出的那样,“台湾同胞为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争取回归祖国而进行的斗争,构成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揭秘远古神兽巨型马陆曾保卫地球阻止外星人

远古神兽巨型马陆曾保卫地球阻止外星人!据说,在远古时期地球就多次受到外星人的攻击,当时的远古神兽之一巨型马陆,是守护地球的黑骑士多次抵御外星人的入侵,巨型马陆在当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下面带你看,远古...

揭秘远古神兽巨型马陆曾保卫地球阻止外星人

远古神兽巨型马陆曾保卫地球阻止外星人!据说,在远古时期地球就多次受到外星人的攻击,当时的远古神兽之一巨型马陆,是守护地球的黑骑士多次抵御外星人的入侵,巨型马陆在当时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下面带你看,远古...

十个正面历史人物事迹和十个反面历史人物事迹拜托了

费了好大劲整理的,希望可以帮到你,如果好请及时采纳哦十个正面人物:——岳飞,民族英雄,抗金名将,他的高尚品格和爱国主义精神为历代的人民群众所敬仰、爱戴,被尊为华夏杰出先烈。他同时也是世界历史上胜率最高

13万人最后剩239人 是谁指挥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1943年2月2日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宣告胜利之日。这天出版的新华日报第四版上,有一篇名为《斯城英勇事迹好像神话崔可夫贯彻了任务》的通讯,详细报道了时任62集团军司令崔可夫的英勇事迹。离开莫斯科当天,瓦西里·伊万...

不计出身 只要贤能

  众所周知,毛泽东和蒋介石都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但他们的人生结果却迥然不同,一个改天换地,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一个兵败大陆,退守台湾一隅。这其中有许多主客观原因,但有一个根本原因不可忽视,

近代史有争议的人物都有谁

曾国藩率湘军镇压了太平大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第一功臣;又于1861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辛亥革命以后,一些革命党人称他“开就地正法之先河”,并在“

求中国历史上名人介绍要有姓名生平和主要事迹

人物概述王阳明  生于1472年10月31日,卒于1529年1月9日。弘治十二年,举进士,第二年,授刑部云南清吏司主事,后改兵部主事。弘治十八年(1505年),先生“专志授徒讲学”,和湛甘泉结交,“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