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族西迁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Posted 民俗

篇首语: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锡伯族西迁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锡伯族西迁节的主要活动有哪些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

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

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表演歌舞,以纪念祖辈驻防戍边的英雄业绩。

起源

西迁节是二百多年来锡伯族人民的民族传统节日。

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

据史料记载,乾隆二十九年(1764)的农历四月十八日,清朝政府从盛京(今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共3275人,由满族官员率领,西迁新疆的伊犁地区进行屯垦戍边。

这一年的农历四月十八日,西迁新疆的锡伯人和留居东北的锡伯族男女老少,聚集在盛京的锡伯族家庙--太平寺,祭奠祖先,聚餐话别。

次日清晨,锡伯族官兵及其家属,告别了家乡的父老乡亲,踏上了西迁的漫漫征程。

经过一年零五个月的艰苦跋涉,到达新疆的伊犁地区。

现在的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就是他们当年的驻地,那里的锡伯人是他们的子孙。

从此,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要在寺庙内拱灶,杀猪,吃高粱米饭,每户都去当家人,进行聚餐,来纪念锡伯族祖先西迁的历史壮举,畅叙保卫祖国西北边疆的业绩,缅怀离别的骨肉同胞。

这一天遂成为锡伯族的传统节日。

主要活动

200多年过去了,每逢农历四月十八日这一天,人们都将隆重开展各种纪念活动。

西迁节的庆祝活动丰富多彩,包括野炊、射箭、比武、唱歌、跳舞等内容。

特别是以独唱和合唱形式演唱、以西迁过程为主要内容的徵调式西迁之歌,唱词达四百余行,三节为一乐句,全曲十二小节,历经二百多年的丰富、加工和创作,已有7种之多,传承至今,成为西迁节最独特的文化表现形式。

西迁节这一天,锡伯族的男女老少都要穿上盛装,欢聚在一起,弹响“东布尔”,吹起“墨克调”,尽情地跳起舞姿刚健、节拍明快的“贝勒恩”。

姑娘们的“抖肩”、小伙子们的“鸭步”均惟妙惟肖,他们以此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这种节庆活动集中展示了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艺术,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宝贵价值。

主要特点

新疆锡伯族西迁节民俗艺术在延续200多年的时空当中,形成如下显著特征:

1.传承着古代锡伯族在大兴安岭一带从事渔猎生活时生成的崇拜大自然、“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在沙锅里”、“飘飘雪花如蝶飞,驰骋骏马共撒围,搜遍一山又一山,猎队满载凯歌回”的古老渔猎习俗及其原始文化形态。

2.传承着萨满教的原始文化习俗。

萨满教在锡伯族的民俗艺术中起到“萨满是一个舞蹈家,一个歌手和一个整体管弦乐队”的作用。

在民间留存着萨满攀刀梯仪式、跳神仪式、萨满歌、萨满音乐等许多原始形态,为我国和世界探究萨满文化提供着最为珍贵的活资料。

3.传承着“国语骑射”的文化传统。

锡伯族从西迁屯垦戍边时起直至20世纪40年代,长期学习使用满语满文,并在此基础上创制了锡伯文。

为我国和世界满-通古斯语族民俗事象的保存和研究提供着极为难得的“活化石”。

4.传承着锡伯族军民屯垦戍边的爱国奉献精神。

为了戍守祖国西部边境,当年4000余名锡伯官兵及眷属从盛京出发,从蒙古北路向西域行进,沿途战胜无数困难,将原定三年时间缩短为一年零三个月,行程一万余里,就抵达伊犁,在祖国和民族的历史上写下光辉的一页。

在其后的二百多年间,戍守卡伦抵御外侵,维护地方安定,参加平息叛乱斗争,付出重大牺牲。

同时开挖大渠,建设家园,发展文化教育事业,取得生存发展的条件,成为新疆13个世居民族之一。

由此培育了爱国主义的西迁精神,这种精神成为新疆西迁节民俗艺术所要弘扬的永恒主题。

5.西迁节民俗艺术的活动形式与内容,与过去的庙会形式逐渐演变,成为由本民族部分人到全民族成员踊跃参与,由民办到官办、由新疆向东北地区普及,由所在地区其他民族成员也共同参与等一系列变化,形成一个跨越时空和地域、纵横传播的文化空间。

传承价值

通过“西迁节”的节庆活动集中展示锡伯族灿烂悠久的文化传统、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间信仰、民风民俗及各种工艺和歌舞音乐艺术。

它以我国惟一的锡伯族自治县-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为主要传承地区,向全国锡伯族地区辐射,形成集历史、时空、地域、精神为一体的文化传播空间。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西迁节民俗艺术中的原始文形态出现失传的危机。

诸如:古代渔猎遗俗及其口头和书面文学产品日渐消弭,失传严重。

古老的萨满文化出现无人传承的断代危机。

精通满语满文的人数越来越少。

50岁上下的锡伯人大都不懂锡伯文,这一用于传承的主要工具已经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为数不多的民间艺人大都年龄偏高。

西迁节民俗艺术的个性特色逐年弱化或减少等,需要加大对其保护和抢救。

相关参考

锡伯族西迁节的风俗习惯

西迁节是锡伯民族的西迁戍边纪念日。因时间是农历四月十八日,所以叫“四一八节”。因有怀念亲人之意,又叫怀亲节,新疆锡伯族同胞称为“杜音拜专扎坤”。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新疆锡伯族群众就会欢聚一起,共进野餐

谁能告诉我锡伯族的西迁节的来历

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是锡伯族的西迁节,锡伯语叫杜因拜扎坤节。在16世纪之前,锡伯族先民世世代代生活在松嫩平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上。18世纪中叶,清朝政府从盛京(沈阳)等地征调锡伯族官兵1018人,连同他们

锡伯族伟大的西迁历史,谁知道锡伯族西迁历史

谁知道锡伯族西迁历史?我国新疆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边陲,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乾隆年间,为加强西北边防,清政府针对伊犁地区人烟稀少、防务空虚、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向东扩张的情况,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0月

锡伯族西迁原因分析,谁知道锡伯族西迁历史

谁知道锡伯族西迁历史?我国新疆西部地区地处祖国边陲,战略位置非常重要。乾隆年间,为加强西北边防,清政府针对伊犁地区人烟稀少、防务空虚、外国侵略势力不断向东扩张的情况,于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0月

水族在端节的时候都有啥有趣的活动

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到了大年除夕,家家户户打扫得一干二净,人们忙着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等一片繁忙,好不热闹。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忌荤吃素,主要进行庄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

水族在端节的时候都有啥有趣的活动

临近端节,水乡山寨处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到了大年除夕,家家户户打扫得一干二净,人们忙着杀猪宰鸭,磨豆腐,开塘捉鱼等等一片繁忙,好不热闹。除夕之夜,各家各户忌荤吃素,主要进行庄重的祭祖仪式。祭祖仪式

历史新知 礼仪知识:锡伯族礼仪

  锡伯族,是我国北部少数民族中较早从事农业生产的民族。清初,,锡伯族便开始种植水稻,清代文献中称为“锡伯米”。1766年部分西迁至察布查尔地区,至19世纪初察布查尔渠修通,锡伯营八个牛录扩垦耕地78

乌日贡节的由来 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有什么活动

“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

乌日贡节的由来 赫哲族的乌日贡节有什么活动

“乌日贡”赫哲语是“喜庆吉日”之意。产生于1985年,意为娱乐或文体大会,每两年举行一次,时间在农历五月中旬,节期2至3日,地点在同江市与饶河县赫哲族聚居区轮流。节日的白天主要是体育竞技,有游泳、划船

历史新知 苗族爬山节的传说

  每年阳春三月,苗族青年男女都以极其欢快的心情,欢度一年一度的爬山节。“爬山节”是苗族青年男女“游方”,即谈情说爱为主要内容的节日。通过爬山活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