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

Posted 进士

篇首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姓包的名人有哪些

一   姓氏起源

1、出自风姓,为上古传说中的部落酋长太昊(伏羲)的后代。

太昊创制八卦,教民捕鱼、畜牧,以充庖厨,故又名庖牺或庖羲。

据《路史》载:"包羲氏后有包氏"。

2、为春秋时楚国大夫申包胥之后。

3、出自鲍姓,据《后汉书》载,丹阳包氏,本为鲍氏,为避王莽之乱,改鲍为包,成为包姓的一支。

4、蒙古族包姓,成吉思汗直系后代,黄金家族,孛儿只斤氏,蒙古族第一大姓。

5、《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最为著名的有包拯  包拯之后有包绶和包永年

堂号"刚毅堂"、"清河堂"、"孝肃堂":都是根据包拯命名的。

宋时包拯,除龙图阁大学士,知开封府,迁右司郎中,是著名的清官。

他立朝刚毅,贵戚宦官无不敛手,男女老少皆知其名。

死后谥孝肃

第二部分 历代杰出人才 按朝代给您划分下来

一、春秋战国

1、包胥——原名申包胥,为楚国大夫,乃楚君蚡冒之后,别名蚡冒勃苏,又称王孙包胥。

楚昭王十年(公元前506年),吴王用伍子胥计破楚入郢。

为救楚复国,他赴秦求救,在秦宫殿痛哭七日七夜,滴水不沾,终于感动秦哀公,派战车五百辆救楚,击退吴军,收复郢都。

昭王以5000户奖赏申包胥,包胥不受,宁愿隐居山中,并让其子孙后代去掉申字,以包为姓,这就是包姓的始祖。

二、西汉

2、包宗善——(约公元前140年)配胡氏,生子二:长应星、次应斗。

汉武帝建元元年举贤良方正入仕,位至山西太原太守。

三、东汉

3、包咸(咸)——字子良,后汉会稽曲阿人,是东汉初期著名的经学家、儒学家。

少为诸生,师事博士右师细君,习《鲁诗》、《论语》。

王莽末,自长安归乡里,途为赤眉所执,晨夜诵经自若,贼异而遣之。

往东海、立精舍教授。

光武帝建武初,举孝廉,除郎中,授皇太子《论语》,明帝永平中累迁大鸿胪,以师恩特加赐俸禄。

显宗以咸有师傅恩而素清苦,俸禄视诸卿加厚,咸以给诸生之贫者。

永平八年(65年)病笃,帝亲临视。

年七十一,卒于官。

著有《论语章句》、《鲁诗章句》。

卒后归葬延陵,其遗冢巍然,与延陵十字碑可并立千古。

4、包福——包咸之子,汉永平中以父荫任卫尉,后授中郎将迁大中大夫改太子少傅,以论语授太子刘肇(后为汉和帝),福以忠直忤窦宪,谢政东归,卒于家,葬于延陵。

四、西晋

5、包宗远——仕西晋,为郎中。

隋炀帝时为国子博士学者,先生见隋室荒乱,退归东海,教授数千人,与门人游于吴兴,遂家焉。

卒后葬延陵包墓,墓碣曰:“左中郎将守大中大夫包君墓”。

五、隋朝

6、包恺——学者。

《包氏宗谱》(南城谱)序中称包恺为一世祖,但为东汉鸿胪卿咸公之后,包咸的十六世孙,宗远八世孙,说明其为包宗远之后的一个支族。

六、唐朝

7、包融——恺之曾孙,润州延陵(今常州)人,一说浙江湖州人,唐代诗人。

玄宗开元间历大理司直,官至集贤院学士。

工诗,有才名,与贺知章、张旭、张若虚齐名,号吴中四士。

唐开元中,张九龄引为怀州司马,迁集贤学士、大理司直。

长子包何官至起居舍人,次子包佶官至御史中丞,俱能诗,世称‘二包’;包佶子包陈官至国子祭酒

8、包何——包恺第四代孙,包融长子,润州延陵人。

为天宝六年进士,官至起居舍人。

9、包佶——润州延陵人。

为包氏三十二世孙,包恺第四代孙。

与兄包何均为天宝六年进士,拜谏议大夫御史中丞,擢邢部侍郎兼三司使,掌天下财赋,历事玄、肃、代、德四朝,封丹阳郡公(故包氏有二郡)。

何曾因事贬岭南。

刘晏奏起为汴东两税使。

晏罢,佶充任诸道盐铁使。

时李希烈阻兵江淮,佶勤王纾难有功,迁刑部侍郎改秘书监,封丹阳郡公。

贞观五年,佶以疾卒于京邸,归葬延陵包墓之西。

10、包全——唐天宝六年(747)生,唐贞元元年(785)进士,贞元二十一年(805)任福州长溪知县。

七、五代

11、包恒善——佶之六世孙,五代周为庐州合肥县尉,卒于官。

三子留家合肥:伯树德、仲植德、季松德。

树德三子:长讳播、次振、幼拯”。

八、宋朝

12、包拯——字希仁,北宋庐州合肥人,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

仁宗时任监察御史,主张"练兵选将,务实边备",以御契。

後任天章阁侍制、龙图阁直学士。

官至枢密副使。

知开封府时,执法严峻,不畏权势。

他在朝之时,贵戚官宦都不敢为非作歹,连童稚妇女也知道他是"包青天"。

他刚正不阿,为民申冤,惩治权贵,树立了清正廉洁官员的榜样。

他的官升至礼部侍郎,嘉佑七年(1062年)逝世,终年63岁,谥孝肃,著有《包孝肃奏议》十卷。

明人以他断案的民间传说写成《包公案》一书,流传甚广。

   

13、包恢——字宏父,建昌军南城(今属江西)扬子人,嘉定中举进士,因所至破豪猾,去奸利,政声赫然,而累迁刑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

历任郡县,政声显赫,官至资政殿学士,封为南城县候。

14、包令仪——字肃之,合肥人;进士及第,朝授散大夫,分帅南京上护军,历刑部侍郎。

15、包天麟——宋元经学家,字仁甫,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举博学宏词科。

入元,避世著述,有《易》、《书》、《诗》、《春秋》四经传义行世。

累征,称疾不赴。

年八十三而卒。

16、包定——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经学家。

治《春秋》、《书》、《礼》三经。

朱熹讲学白鹿洞书院时,相从讲道。

有《中庸解疑》、《孟子答问》、《池州语录》。

17、包贵——宣州宣城(今安徽宣州)人,宋代画家。

善画虎,名闻四远,世称老包。

是中国历史上长于画虎的宋代画家。

18、包鼎——安徽宣城人,包贵之子。

得父之真传,所画猛虎雄踞于岩石之上,向天狂啸,神态逼真,横迈超绝画虎高手著称于世,下笔前先饮斗酒,脱衣据地,卧起行顾,觉已如虎;既而再饮斗酒,兴致勃然,取笔挥洒,若有神助,刹时虎成,栩栩如生,其威凛凛。

有《归田录》、《图绘宝鉴》、《图画见闻志》、《德隅斋画品》。

九、明朝

19、包溥——名泽弟,字民进,鄞人,京监察御史。

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正德间知泉州。

为人丰采峻劲,公门如水,弛张以法,吏胥不敢渔民。

讼牍盈箱,酌宽猛,应之晏如,庭无滞讼,严稽奸宄,萑苻屏迹。

时和年丰,民胥乐业。

入觐道卒,所遗图书、敝衣,人称包廉。

20、包泽——字民望,浙江鄞县(今宁波)人,明代大臣。

弘治进士,累拜监察御史,巡按湖广,执法严整,奏罢藩臬不称者,勒王府退还所占民田。

自称“阎罗包老”,操行介洁,一时有名御史。

有《东川政绩》。

21、包裕:广西桂林人,明代官吏。

成化进士,授抚州推官,仁恕公廉,郡无冤狱,时称“小包”。

累官至云南按察副使。

有《拙庵稿》。

22、包节——名鼎孙,字元达,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

5岁丧父,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中进士,授东昌推官。

嘉靖二十三年,任御史,后出巡云南、湖广御史。

后受廖斌诬告,被明世宗发配西宁庄浪卫。

包节在庄浪卫,闻母、弟相继去世,悲恸不已,不久病卒。

著有《湟中稿》,辑有《苑诗类选》30卷。

23、包孝——名节弟,字元爱,是包节的弟弟,松江仓城西门外包家桥人。

于嘉靖十四年(153年)进士及第。

以后当上监察御史,以刚直著名,名垂史册。

后来他干脆辞去官职,回华亭陪伴老母亲。

母亲去世后,他由于极度悲痛,瘦得只剩下一副骨架子,守丧期未满就去世了,其时才46岁。

24、包见捷——(约1558年~1621年),字汝纯,号太瀛,云南建水人,书香门第出身。

其父包万化藏书数千卷、博学多才,是临安府庠生和颇有声望的私塾先生。

包见捷自幼聪明好学,幼能七言诗。

后任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入京为吏部侍郎。

天启元年(1621年)在京病逝。

十、清朝

25、包世臣——字慎伯,号倦翁,安徽泾县人,清朝学者。

长於经济之学。

工词章古文,精於书法,推为书法正宗。

嘉庆十三年(1808年)举人。

曾任江西新喻县知县,咸丰五年(1855年)逝世,终年80岁。

著有《艺舟双楫》、《管情三义》、《浊泉编》、《齐民四术》有《中衢一勺》、《策河回略》等。

26、包立身——诸暨包村人,农家子,有臂力。

咸丰末,太平军扰浙,立身自言能符咒杀贼,试之屡胜,依者10余万人。

敌讹言立身能飞刀杀人,军中不敢言包。

但终因寡不敌众,被太平军炮弹击中而死。

27、包珊——山阴人,文科进士,嘉靖五年丙戍龚用卿榜,用为行人。

28、包贤——会稽人,武科进士,康熙十五年丙辰,任职不祥。

29、包予仪——会稽人,武科进士,康熙十五年丙辰,用为游击。

30、包涛——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清代官吏。

雍正进士,官至云南路南州知州。

有《说书旁见》、《三才备考》。

31、包彬——字文在,号朴庄,又号惕斋,江阴人。

乾隆戊午举人,著名诗人,有《朴庄诗稿》。

32、包衍——字三峰,南乡人。

善画,千岩万壑,萧然神远。

书法家,晚年时,拈唐人写景诗,命题作画,涉笔成趣。

33、包栋——字子梁,号近三,一号子良,又号苕华馆主,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刘咏弟子。

善画山水、人物、花鸟,无不精妙。

画人物,衣褶古雅绝伦,似于必改琦、费丹旭两家外,别树一帜。

所作花木,笔意秀雅,苏浙诗笺,多其手绘。

道光二十九年(一八四九)尝作人物仕女册,同治五年(一八六六)作大士像。

《寒松阁谈艺琐录》、《海上墨林》、《迟鸿轩所见书画录》、《清朝书画家笔录》。

十一、民国

34、包烈——(1902—1980)字笠翁,诸暨包村人。

黄浦军校四期生,历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师长,后任台湾警备司令部少将参谋长、中将等职。

相关参考

历史上姓褚的名人

1.历史上姓朱的名人有哪些·朱姓起源:一:出自「曹」姓。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和《通志。氏族略》云。周武王封曹挟於邾国(金山东邹县)。后被楚宣王所灭,其遗族以原国名去邑为「朱」氏。二:据《魏书.官氏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

历史上姓郑的名人有哪些郑旦:春秋晚期著名的巾帼人物,在吴越两国长年战争时期,只身入吴作内应,助越国顺利灭吴,立下汗马功劳。郑国:战国末期韩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水利专家。曾助秦国修成著名的水利工程郑国渠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于"的名人有哪些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于氏属地]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于氏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有谁

历史上姓史的名人:史籀:周宣王时书法家,相传他造有籀文(即大篆)。他提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唯物主义命题。史鱼:春秋时卫国史官,以正直著称。临死时,还劝卫灵公进贤(蘧伯玉),去佞(弥子瑕)。后人称

历史上姓伍的名人有哪些

历史上姓伍的名人有哪些?伍奢(?-前522)楚国(今属湖北省监利县)人,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为太子太傅,楚庄王重臣伍举之子,伍子胥之父。由于费无忌对太子的陷害,牵连伍奢被捕。费无忌担心伍奢的儿子

历史上姓段的名人

一、段珪段珪(?—189),东汉宦官,与张让、赵忠、封谞、侯览、蹇硕、曹节、陈旷、夏恽、郭胜、等十个宦官合称“十常侍”,同属东汉末年“宦官集团”的核心人物,都任职中常侍。段珪与张让、赵忠等人朋比为奸,

历史上姓“卢”的名人

卢芳:东汉曾被封为代王,他在新莽末年,自称为武帝曾孙刘文伯,联合三水地区羌、胡贵族起兵,后被匈奴单于立为帝。公元40年投降东汉,被封为代王。卢芳是卢氏唯一称帝的人。卢植:今河北省涿州人,东汉官吏、学者

姓张的名人有哪些历史上姓张的名人大全

姓张历史名人张仪: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张仪的连横战略增强了秦的力量,加快了中国的统一进程。张良:西汉谋臣。(公元前?-公元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人,刘邦的

历史上姓蒿的名人找性蒿的名人哦

蒿 宾(生卒年待考),山东膝县人。著名明朝榜花。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登进士榜。榜花,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应试制度,自唐朝宣宗李忱下诏形成,历代因之。自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以来,凡历代封建

历史上姓官的名人有哪些

官谦:明代长汀人,永乐年间任汝州知州,以恭谨慈爱著称。当时,州内百姓有许多流亡在外的,他到任后,安抚百姓,借贷粮种,减免劳役,又拿出自己的俸禄修葺庙学。任职期满离去后,吏民都很想念他。官廉(1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