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关于欲速则不达的故事有哪些
Posted 孔子
篇首语:闲散如酸醋,会软化精神的钙质;勤奋像火炬,能燃起智慧的火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今中外关于欲速则不达的故事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今中外关于欲速则不达的故事有哪些
欲速则不达的故事:
1.子夏,姓卜名商,春秋时晋国人,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之一。
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是孔子后期学生中的佼佼者。
他才思敏捷,文学素养很高,经常得到孔子的称赞。
有一年,子夏因为才能出众,被派到莒父(当时是鲁国的一个县,大概位于山东省莒县境内)去做地方官。
临走之前,他专门去拜望孔子,向老师请教说:“请问老师,怎样才能治理好一个地方呢?”孔子十分热情地对子夏说:“治理地方,是一件十分复杂的事。
可是,只要抓住了根本,也就很简单了。”
孔子向子夏交代了应注意的一些事后,再三嘱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
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这段话的意思是,做事不要单纯追求速度,不要贪图小利。
单纯追求速度,不讲效果,反而达不到目的;而只顾眼前小利,不讲长远利益,那就什么大事也做不成。
子夏深深鞠躬,说道:“谢谢老师的教导,我一定按照老师的教导去做。”然后告别孔子,到莒父上任去了。
这段话被记载在《论语.子路》中,从这段话中产生了成语“欲速则不达”,人们常用它来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过于性急图快,不讲求效果,反而会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
2.1941年日本政府决定突袭美军驻太平洋基地--珍珠港。
12月7日日本发动的珍珠港战役获得巨大成功。
美军战舰被击沉4艘,重创1艘,炸伤3艘,炸沉其他船只10余艘,击毁飞机260余架,死伤人员4500多人。
而日本仅损失飞机29架,潜艇6艘,死伤200人。
日本在突袭珍珠港的同时,出兵五路,向东南亚和西太平洋进攻。
英国2艘战航威尔斯亲王号和却敌号在新加坡附近被击沉,失去了在远东的主要力量。
美国在菲律宾失守后只得将远东陆军司令部撤至澳大利亚。
到1942年6月,日军占领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广大地区。
但这一胜利,导致了日本甚至整个德、意、日轴心国更快走向灭亡。
美、英在珍珠港事件后决心参加反法西斯战争。
1941年12月,两国首脑举会“阿卡迪亚会议”提出组建反法西斯国家联盟,后经中、苏等国协商,1942年1月1日有26个国家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宣告的第一事项是“每一政府保证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以对抗三国同盟成员及其仆从国”,随后又有21个国家加入。
法西斯的末日终于到来了。
日本以珍珠港战役的胜利换来了战略的失败。
相关参考
《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看完《中外名人故事》这本书,我不禁感慨万分。历史上的这些名人,每个人都有他的丰功伟绩,真是让人敬佩!但是我知道他们能取得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天才,而是他们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
欲速则不达 【注音】yùsùzébùdá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释义】速:快;达:达到。指过于性急图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图片来源于网
细节记不清了,但是故事的梗概记得,那应该是发生在纳粹横行时候的事情,当时犹太人和日耳曼人混居,有个犹太人每天路过这个德国人的农田的时候总是微笑着和他打招呼,起先他充耳不闻,天长日久了,他也开始习惯于这
1.古今中外的胎教故事有哪些呢中华民族是个非常重视胎教的民族,因此有关胎教的故事很多。最著名的是西汉文学家刘向所著的《列女传》,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妇女的必读读物,对旧社会女性的影响很深,书中记载了关于周
与古埃及葬礼文本丰富的语料库不同,美索不达米亚没有这样的“指南”详细描述来世和死后灵魂的命运。相反,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关于来世的观点必须从不同流派的各种来源拼凑起来。许多文学文本,最著名的吉尔伽美什史诗
在苏美尔洪水故事(又称埃利都创世纪,苏美尔人的创世神话,苏美尔洪水神话)是关于大洪水的这将出现在故事的最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的文字后期的作品,如阿特拉哈西斯(公元前17世纪)和史诗的吉尔伽美什(约145
孙权是三国时期的大名人,字仲谋,是吴国的开国皇帝,他还是古代帝王盗墓第一人,南越王墓第一盗! 关于孙权的故事很多,凡是中国人都能说出个一二来,但如果说到孙权盗墓,知道的人可能没有几个,不少人可能
石家庄市南部有座近2000平米的神秘土丘,关于它有两种传说故事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高邑县千秋台位于石家庄市正南的高邑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的县。这里
《周礼》而言,玉的规定达数十条,如果把这一部分文字抽出来,足以汇成一部关于我国古玉器从理论到使用各方面的较完整的历史文献。就其内容而言,它包括了我国古玉理论、分类及使用规定;就其使用范围而言,它涉及到
时代不断发展,社会一直在进步,但古人留下的很多道理和智慧仍然不过时,若能较好理解和掌握它们,即使达不到大富大贵的地步,至少可以少走弯路,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俗话说,不怕不理解,就怕一知半解,有些人在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