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巧板的由来
Posted 历史
篇首语:成功由大量的失误铸就。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七巧板的由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七巧板的由来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张小桌子组成的“宴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来有人把它改进为7张桌组成的宴几,可以根据吃饭人数的不同,把桌子拼成不同的形状,比如3人拼成三角形,4人拼成四方形,6人拼成六方形……这样用餐时人人方便,气氛更好。
后来,有人把宴几缩小改变到只有七块板,用它拼图,演变成一种玩具。
因为它十分巧妙好玩,所以人们叫它“七巧板”。
到了明末清初,皇宫中的人经常用它来庆贺节日和娱乐,拼成各种吉祥图案和文字,故宫博物院至今还保存着当时的七巧板呢! 今天,在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七巧板和七巧图,它在国外被称为“唐图”(Tangram),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不是唐代发明的图)。
七巧板的历史也许应该追溯到我国先秦的古籍《周髀算经》,其 中有正方形切割术,并由之证明了勾股定理。
而当时是将大正方形切割成四个同样的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还不是七巧板。
现在的七巧板是经过一段历史演变过程的,它是由宋代的燕几图到明代发展为蝶几图,到清初再演变成七巧图,到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
18世纪,七巧板传到国外,立刻引起极大的兴趣,有些外国人通宵达旦地玩它,并叫它“唐图”,意思是“来自中国的拼图”。
在欧洲,大约在1805年出版的《新编中国儿童谜解》中有24幅七巧图并附有一份木制的七巧板。
随后,1810年在法国,1818年在德国和美国都纷纷出版了关于七巧板的书,在意大利出版的书中还介绍了中国历史。
在这些书的前言中说:这是一种男女老少、达官贵族、平民百姓无不咸宜的消遣游戏,而且它不像其他赌具那样会让您输掉钱 财。
荷兰作家高罗佩在他的小说中写了一个哑巴男孩用七巧板拼字来补充他的手势。
据说法国拿破仑被放逐后就常常玩七巧板来消磨岁月。
七巧板传往欧洲至今风靡不衰。
1978年荷兰人JoosfElffers编写 了一本有关七巧板的书,书中搜罗了1600种图形,并被译成多国文字出版。
相关参考
醋的由来:据说,汉文帝以前,醋被叫做醯,醯成于商朝,是高粱美酒变化而成的。相传,商朝殷纣王为给妲妃治病,在都城朝歌修建“摘心(星)楼”,要取忠心耿耿的丞相比干的七巧玲珑心。但食用人心需药引——一种山泉
1.七巧板的来历和用途”七巧板”又称”智慧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板工具.七巧板中有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它的数目不多,却能拼出很多种图形,如能拼出从0到9的十个数字,或汉语拼音字母,也能拼出几
根据近代数学史家们的研究,七巧板是于明、清两代间由中国人所发明的;少许人士说七巧板经已发明了一千多年了。宋朝——燕几图七巧板雏形是“燕几图”,燕几的意思是招呼客人宾宴用的案几,引发这个点子的人是北宋进
七巧板的历史七巧图的起源尚无定说,在西方它被称作"唐图"(Tangram)。可以确信的是,七巧图及与它类似的游戏燕几图、蝶几图或益智图,在明清两代曾於民间广为流行。因此七巧板的发明可能在十八世纪末到十
七巧板来历:七巧板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发明,其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一世纪,到了明代基本定型。明、清两代在民间广泛流传,清陆以湉《冷庐杂识》卷一中写道“近又有七巧图,其式五,其数七,其变化之式多至千
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边
这人我第一次知道他,是在《封神榜》里,还是港剧。那时候的比干在剧中绝对是正面人物,那视死如归,勇敢进谏的身影还挺帅的。在剧中,比干是一个有着七巧玲珑心的人儿。但是自古君王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大臣在自己耳边
作者:季我努学社青年会会员章亚军华容道和七巧板、九连环一同被视为是中国传统的益智游戏。实际上这个游戏诞生于一段历史事件。这个故事涉及的是曹操在“赤壁之战”战败之后,借由华容道才得以逃脱的历史事件。下面
宣宗爱新觉罗旻宁皇后钮祜禄氏钮祜禄氏系侍卫颐龄之女,生于嘉庆十二年(1807),比道光皇帝小25岁。她幼时父亲颐龄在苏州做官,曾随父居苏州。苏州女子,多半慧秀,通行七巧板拼字,作为兰闺清玩。钮祜禄氏随
清朝皇帝喜欢吃鸭,每顿御膳里总少不了鸭肉。乾隆五十三年(1788)七月初七“七巧节”,乾隆早膳里便有酒炖鸭、托汤鸭、清蒸鸭。 乾隆喜欢吃鸭还吃出了一道名菜“干菜鸭子”。据一大饭店掌勺的说,乾隆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