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祭天古歌”有着怎样的的传演形式

Posted 纳西族

篇首语:你对时间的态度,就是你对仅有一次生命的态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纳西族“祭天古歌”有着怎样的的传演形式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纳西族“祭天古歌”有着怎样的的传演形式

《祭天古歌》以祭天仪式为传播(东巴)----接受(祭天群)的时空背景,祭司东巴根据不同的仪节,诵读不同的祭词,形式有诵、有吟、有唱、有和,还伴之舞,杂以射箭等模拟动作;而参与祭祀的族群则以相应的形式加以配合。如唱诵《哈时》,祭司又唱又舞,祭众则欢呼"大吉大利";在诵念《抗贡抗》时,祭司与祭众一问一答,叙述弓箭的来历,战争的经过,接着模拟射箭杀敌的场景。当祭司念到:"东方的敌人别想蠢蠢欲动,我们的利箭要把你的脑门射穿"时,众人"唔"地大吼一声,高诵:"我们把敌人射倒了……"这样的传演表现形式,使凝固于经诗中的情节和场景均变成了一幕幕生动而形象的"戏剧",故有的学者冠之以"诗剧"也不为过也。

由于《祭天古歌》的传播方式与祭祀仪式交相融合,客观上也要求祭司东巴在语言表现形式上要加以提炼和推敲,既要以动听、形象的语言取悦于诸神,使之"欣歆其祀",也要满足祭众的宗教--审美体验的视听愉悦之心理。这样,在从娱神到娱人的双向要求之下,东巴们在《祭天古歌》中充分运用了东巴文学的传统艺术手法,使作品生发出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其一,浓郁的抒情性。作品以"我们"为叙述角度,将"我们"的内心倾诉贯穿始终,纵使中间插叙了一些故事性的情节,包括从忍利恩的天婚神话,也是以抒情语言来进行叙述的。

可以说《祭天古歌》是"我们"----纳西族饱含民族感情和个人人生感情的一首圣曲。首先,作品以人的主体角度,对赐予自己吉祥和幸福的大自然神灵(天地)反复表述着感激、崇仰、向往、敬祀的真情和虔诚,并抒发了希翼神祇永远福佑族人、眷顾无极、庇荫后代的殷切之情。而当大自然阴晴无常,天地疾威,笃降灾害时,则又生发出敬畏、悲叹、愤怒、诅咒、反抗的种种情绪。总之,人们变化多端的感情与心理----喜怒哀怨诸情都抒写得淋漓尽致。其次,作品也抒发了纳西人对祖先慎终追远的血缘情感和敬崇之意。

纳西祭天与祭祖是合而为一的,《祭天古歌》中有许多篇章叙述的是纳西先祖的历史,有着以祖先的威荣来强化族人的团结并凝固族群的集体意识的功用,故而在作品中充溢着对历代祖先功业的颂扬,其敬慕追念的情感心理也烘托得格外炽热和浓烈。故而《祭天古歌》在总体风格上呈现出浓郁的抒情性。

其二,生动的形象摹绘。《祭天古歌》虽以抒情为主,同时也很注重形象的刻画。在此仅举雷神的形象描绘为例,作品以拟人的手法,将想象中的雷神栩栩如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其雷霆万钧的个性特点也十分突出:

左手边威严的雷神,是叫科督班兹的神祇,是乘骑着白尾巨龙的神祇,它从美古托地方走下来,来到人类居住的大地上。它出现在高山之巅,能把树上的青枝纷纷劈下;它出现在深谷里,能把地上的土层连连翻掀;这样大的威力只有雷神具备,这样大的奇迹只有雷神能造就,也只有雷神的神威,能摧毁九十座敌人的村落,能扫荡七十座仇者的营寨!

其三,赋比兴多相交融,想象优美。比兴手法,通篇可见,俯拾皆是。最为凸出的是赋的运用,无论铺陈情事,描景状物,都竭尽其铺叙渲染之笔触,兼以夸张排比,烘托气氛,极富文采。如对天空的描绘即是在赋式的铺陈中,融入夸张而优美的想象:

从高处首先出现斯布班羽的天,这天是能遮盖整个大地的天,这天是像一顶斗笠高悬在上界的天,这天是空阔而透亮的天,这天是有着阳面和阴面的天,这天是铺着九层云锦的天,这天是闪耀着大颗星星的天,这天是早起太阳照暖大地的天,这天是晚间月亮照亮大地的天,这天遮劳阿普的天,这天是身材十分魁梧的天,这天是两肩宽阔匀称的天,这天衣冠整齐的天。

而在描绘大地时,也有类似的精美的画面:"这地是能让牛羊成群爬行的地,这地是有着金仓和银库的地,这地是肩头披戴墨玉的地,这地是额上垂挂绿松石的地,这地是金银玉石作卧榻的地,这地是乳房丰满而充实的地,这地是善于哺乳生育的地……"。作品把天想象成魁梧挺拔的男神,把地想象成是曲线丰腴的女神,卓具艺术美感。而其中铺陈的排比句直贯而下,构成诗篇雄浑的气势,并在音韵上出现回环往复的格调,呈现出一种韵律连绵的音响效果。

相关参考

纳西族的《祭天古歌》究竟有何意义

祭天古歌》的基本思想均指归为一,即颂扬天地自然之神,回溯祖先的谱系,礼赞先祖创世的功业,抒发虔敬崇仰祖先之情,表达躬行仿效祖规之心;矢志驱秽逐害,希翼民族昌盛,寄托万祥吉利、长寿久安的生活理想。与此同

纳西族的春节有着怎样特殊的民间习俗

农历正月过年在纳西语中叫“由本吉正”,又叫“库市”,意为“新年”。纳西人的过年习俗很有意思,在云南丽江古城大研镇,春节之前一段时间,古城街市便已空前热闹,人山人海,民间有“达瓦纳西努”之说,意思是“腊

纳西族的“打跳”在民间有着怎样的传说

远古的时候,在崇山峻岭中,居住着许多勤劳勇敢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的部落里,有一户勤劳的农家,母亲早逝,留下五个儿子与父亲相依为命,父亲既当爹又当妈,对儿子们百般疼爱,尽心操劳把五个儿子拉扯成人,五个儿子

纳西族舞蹈“打跳”有着怎样的特点和发展

纳西族民间舞蹈——打跳流传于丽江市、宁蒗县、华坪县、永胜县、盐源县、中甸三坝等纳西族、傈僳族及一些普米族村寨。纳西语称“咚罗丽”或“纽踔”。“咚罗丽”有“欢乐的跳舞”或“大家来跳舞”等含意。一些地区因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

源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祭祀仪规、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古典哲学、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绘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巴文化对纳西族的精神文化影响深远,对县境内其它世居民族亦

东巴文化有着怎样的历史渊源 纳西族历史

源于纳西族原始宗教东巴教的东巴文化,包括东巴教祭祀仪规、东巴象形文字、纳西族古典哲学、东巴文学、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绘画等丰富的文化内涵。东巴文化对纳西族的精神文化影响深远,对县境内其它世居民族亦

纳西族祭天仪式有着怎样复杂的程序

祭天有一套复杂的程序,尤其忌讳“秽气”,所有成员和用于祭祀的物品都必须通过严格的“除秽仪式”。为了保持祭天族群的纯洁性和神圣性,祭天场内只能使用纳西族的语言。禁止外人进入祭天场,凡是新增加的成员,包括

纳西族最高神灵“三朵”有着怎样的传说

“三朵”是纳西族的本主神灵和最高保护神,传说是骑白马、穿白甲、戴白盔、执白矛的战神,常常显圣,保护着纳西人的安全,唐代建祠祭祀,深受纳西人信奉。人们也认为“三朵”就是玉龙雪山的化身。忽必烈南征大理过丽

纳西族祭天仪式有着怎样的历史由来

祭天的由来,传说是纳西族的始祖崇任利恩和衬红宝百命成婚后,久不生育,在天神父母指点下祭天之后,生了三个儿子,但长大后又不会说话,便再次行大祭天,三个儿子才说出三种不同的语言,变成了纳西、藏族、白族等三

纳西族古老的东巴画有着怎样的历史

老的东巴画是最具特色的纳西族美术遗产。纳西族东在做仪式时,要绘画各种各样的佛神、人物、动物、植物以及妖魔鬼怪的形象,并对他们进膜拜与祭祀,这种服务于宗教活动的各种绘画,统称为东巴画。东巴画是东巴文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