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剧脸谱的演变史

Posted 京剧

篇首语:欠伸展肢体,吟咏心自愉。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戏剧脸谱的演变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戏剧脸谱的演变史

一、何为戏剧脸谱

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

一般应用于净、丑两个行当,其中各种人物大都有自己特定的谱式和色彩,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

因而,脸谱被誉为演员所扮演角色的“心灵的画面”。

脸谱的演变和发展不是某个人凭空臆造的产物,而是戏曲艺术家们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对生活现象的观察、体验以及对剧中角色的分析、判断,才逐步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艺术。

中国戏曲理论家翁偶虹先生在1988年举行的中国戏曲脸谱艺术展览会上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孽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在戏曲形成之后,脸谱与面具仍然交替使用。

最明显的贵州‘地戏’,江西、安徽的‘傩戏’,西藏的‘藏戏’,无论生、旦、净、丑,都戴面具,每剧多至百余,少者亦须数十。

‘南昆’里的神仙鬼怪,一般均戴面具,并不勾画脸谱。

京剧是具有全国性的大剧种,大量发展脸谱,可是加官、财神、魁星、土地、雷公,仍戴面具。

从脸谱、面具的混合使用与脸谱谱式的由简至繁,可以看出中国戏曲累递发展的轨迹。”

京剧脸谱与京剧表演艺术一样,是和演员一起出现在舞台上的活的艺术。

京剧在中国戏曲史上,虽只有二百余年的历史,但与其他戏曲相比,它发展快,流传广,深受人民的喜爱,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因此,京剧脸谱在中国戏曲脸谱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京剧脸谱是一种写意和夸张的艺术,常以蝙蝠、燕翼、蝶翅等为图案勾眉眼面颊,结合夸张的鼻窝、嘴窝来刻画面部的表情。

开朗乐观的脸谱总是舒眉展眼,悲伤或暴戾的脸谱多是曲眉合目,以“鱼尾纹”的高低曲直反映年龄,用“法令纹”的上下开合来表现气质,用“印堂纹”表示不同的性格。

二、脸谱的历史发展

脸谱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戏曲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的。

大约在十二至十三世纪的宋院本和元杂剧的演出中,就出现了面部中心有一大块白的丑角脸谱。

净角脸谱相传在中国戏曲发展之前,南北朝和隋唐(公元420-907)乐舞里就有了“假面歌舞”,这假面具就是脸谱的鼻祖。

据文献记载,古代吴越之民即“披发纹身”、“黑齿雕题”,这种人类最早的脸部化妆和其后的傩神面具,战争面具,汉代百戏的各种动物头型以及六朝和隋唐时代歌舞的假面具等等,可说都是戏曲脸谱的鼻祖,到宋朝时期,涂面化妆便逐步形成洁面与花面(素脸与花脸)两种基本类型。

到元代的杂剧戏,剧中人物已有了一定的分工,净、丑已从简单色彩的涂抹发展到对比强烈的色彩,为后来的戏曲脸谱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到明清戏曲中的脸谱,各种格式都有一定的规矩。

总的看来与京剧脸谱已经很相似了。

同治、光绪年间,京剧已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程式,又由于艺术家有很高的艺术造诣,在脸谱上兼收各剧种的脸谱优点,经几代人的不断精益求精和改革创新,从塑造人物形象出发,藉以突出他们面貌的特殊形成而施的粉墨,使其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成为脸谱艺术继承发展的一个举足轻重的因素。

直至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贵州兴义地区布依族村民喜爱的古老地方戏,仍有戴艺术面具演出的习惯,这可算是脸谱历史中的活化石。

随着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戴面具演戏越来越不利于演员面部的表演,艺人们就用粉墨、油彩、锅烟子直接在脸上勾画,这样就逐渐产生了脸谱。

当时戏班以露天演出为主,离戏台较远的观众往往看不清演员的面部表情,勾上脸谱使观众在远处就能一目了然。

为适应露天演出,所勾脸谱一般只用黑、红、白三种对比强烈的颜色,强调五官部位、肤色和面部肌肉轮廓,如粗眉大眼、翻鼻孔、大嘴岔等。

这种原始的脸谱是简单粗糙的,随着戏曲艺术的发展逐渐装饰化了。

到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京剧逐渐形成相当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方法后,京剧脸谱也在吸收各地方剧种脸谱优点的基础上,经几代著名演员和戏剧艺术家的不断探索研究,加工提高,创新改革,得到充分的发展。

图案和色彩愈来愈丰富,各种不同人物性格的区分也越加鲜明,并创造出许许多多历史和神话人物的脸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化妆谱式。

三、京剧脸谱的流派分化与形成

戏曲脸谱通常分净、丑两种。

以京剧净角脸谱而言,根据个人的面型和角色的分工,于是形成了脸谱的不同风格流派。

大约清朝同治、光绪年间京剧界涌现出徐宝成先生、庆春圃先生、钱宝峰先生、何桂山先生、穆凤山先生等净角名家,他们是开京剧脸谱艺术继承与发展的一个举足轻重之先河。

净角各派不同的脸谱,与适应该演员个人的面型特点和角色分工有着重要的关系。

例如演庄严端正的正净人物,演智猛莽撞的副净人物,与演威武峥嵘的武净人物,不仅表演各具特色,其脸谱也就必须做相应的配合。

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并得到后来者的继承和发挥,使脸谱各具风格,自成体系,不但使脸谱的艺术表现力不断增强,并且产生出各个不同的流派。

徐宝成先生和程长庚先生是同时期的人物,功副净,素有“净行祖师爷”之称。

他勾绘的脸谱风格以繁、花、细致为特点。

庆春圃先生勾的脸谱雄峻而富于神采。

何桂山先生是京剧界的正净泰斗。

他勾绘的“灵官”脸谱,笔法极为轻逸,一起一放,都合乎面部的凹凸部位,他把画家的“行云流水”手法,用到面部的勾绘上,眉一皱,鼻一耸,眼一合,能做出“喜、怒”两种形态。

钱金福先生是名武净,他勾脸的笔法洒脱大方,语式美观神妙。

四、京剧脸谱的谱式分类

京剧脸谱的构图多种多样,加上五彩缤纷、装饰性很强的图案,容易使人眼花缭乱,产生神秘感。

其实,归纳起来也不过有十几个类型,由于相互借鉴,相互变化,就派生出许许多多的谱式。

这些谱式都是以各种人物的形貌、性格特性为依据的,即使是同一类型的谱式,因人物性格不同,各部位的线条勾画与色彩处理也就各异,使每个人物都富有个性,而决不雷同。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和长的帅吗

  中国自来就有将人物脸谱化的情节,特别是在各种戏剧唱曲中。如果是将领,便是身材魁梧,胡须满面。若是一个谋士,便是一个文人士子的形象,标配的还有一把羽扇。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好人,那么他的形象必定是一表

一个脸谱的故事

黑脸张飞张飞的角色,脸谱勾成十字门蝴蝶脸,蝴蝶有飞的意思,有张“飞”之意。张飞是三国演义中桃园结义的老三,三国时期蜀汉重要将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张飞以其勇敢、正义而著称,张飞为人勇猛,曾在虎牢关与关

戏曲舞台的曹操为何总是白脸形象 曹操何时被脸谱化

在中国传统戏曲中,脸谱分为各种颜色,其中白脸多指代反面人物,阴险奸诈之人,在戏曲舞台上,当曹操出场时,我们总看见他的脸上涂满了白色的油彩,显得很有点吓人。那么,无什么戏曲舞台中的曹操始终是白脸形象呢?

和珅长的帅吗?和珅和乾隆是同性恋?

  中国自来就有将人物脸谱化的情节,特别是在各种戏剧唱曲中。如果是将领,便是身材魁梧,胡须满面。若是一个谋士,便是一个文人士子的形象,标配的还有一把羽扇。若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好人,那么他的形象必定是一表

洪昇的戏剧《长生殿》有何艺术特点?

《长生殿》,汉族戏曲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历十余年始成。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

洪昇的戏剧《长生殿》有何艺术特点?

《长生殿》,汉族戏曲昆曲经典剧目,后亦为京剧传统剧目。清初洪昇创作,共二卷,五十出。历十余年始成。这部剧本以宫廷生活为主线,穿插社会政治的演变,情节跌宕起伏,有几个高潮。并让苏州音乐家徐麟帮助他严格地

六十年脸谱变迁史

 争议曹操:六十年脸谱变迁史  五十年代末的曹操:毛泽东称“冤案要翻”  早在50年代之初,曹操的形象还未必称得上良好。例如,张邃青发表于《史学月刊》1952年11期

三国历史 六十年脸谱变迁史

 争议曹操:六十年脸谱变迁史  五十年代末的曹操:毛泽东称“冤案要翻”  早在50年代之初,曹操的形象还未必称得上良好。例如,张邃青发表于《史学月刊》1952年11期

历史人物 朱元璋残暴和仁义的双重脸谱

做戏皇帝朱元璋残暴和仁义的双重脸谱朱元璋  一队亲兵从吴国公府疾驰而出,他们直奔三山门外的邵荣兵营,传达朱元璋的令旨:马上举行阅兵,朱元璋要亲自检阅,并颁赏赐。  邵荣、赵继祖信以为真,对这些亲兵丝毫

历史人物 被演义脸谱化的三国人物们真实的是怎么样的

被演义脸谱化的三国人物们真实的是怎么样的?竟然和想象中差异这么大?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说起三国很多人都会对里面人物都略知一二,那么《三国演义》所弘扬的价值观是什么呢?是褒扬蜀汉贬低曹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