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有多少年的历史

Posted 公元

篇首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广安有多少年的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广安有多少年的历史

       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有记载的文明史可追溯到三千多年前,巴蜀文化底蕴十分深厚。

春秋时期,这里属巴国领地。

 

       公元前11世纪,聚居在湖北武落钟离山的巴人西迁川东,建立以地缘为纽带的部落联盟,取得各部族间的统帅地位,建立巴国,定都江州(重庆)。

巴人的一支板楯蛮族沿嘉陵江、渠江水道向上游拓展。

在茫荒的江河两岸,勤劳勇敢的板楯蛮逐水而居,过着渔猎、农耕的原始生活,最早开发了广安这一片热土。

南朝梁武帝普通三年(公元522年)年从宕渠分出部分地域置始安县,治所在始安城,属北宕渠郡。

明帝武成元年(公元559年)北宕渠郡改为流江郡,县属流江郡。

隋文帝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以治所始安城即古zong(宗下一贝字)城,改名为zong(宗下一贝字)城县。

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分出部分地域另置丰乐县后,复名始安。

八年(公元605年)废丰乐县,其地复入。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始安县为渠江县。

宋太祖开宝二年(公元969年),于渠江县境秀屏山(亦称翠屏山、银顶山)下的浓洄镇置军,取“广土安辑”之意,命名为广安军。

广安一名,遂由此始。

理宗淳佑三年(公元1243年)蒙古兵入川,军治所迁至大良城。

宝佑六年(公元1258年)至度宗咸淳二年(公元1266年),大良城两度被蒙古兵占领又两度为宋军收复。

咸淳二年收复后,改广安军为宁西军。

恭帝德佑元年(公元1276年),治所迁回浓洄镇。

元世祖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宁西军及其辖地为元所据。

十五年(公元1278年),县改隶顺庆府。

二十年(公元1283年)顺庆府升为顺庆路,置广安府。

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明太祖将其纳入版图,同年改名为广安州。

清初,州境先后为张献忠、李自成、姚黄(姚天动、黄龙)及明将甘良臣等部占领,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归入清版图,但因州城尚为人所据,治所设来苏寨。

顺治八年(公元1651年),迁竹山寨。

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迁至浓洄镇,领有岳池、邻水、渠县、大竹四县。

嘉庆年间推行道府制,州属北道顺庆府。

宣统三年十月一日(公元1911年11月21日),蜀北民军占领州城,宣布广安州脱离清政府,并由蜀北军政府直辖。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7月,蜀北军政府撤销。

明道废府,州直属于省。

次年恢复道制,广安州改为广安县,隶属川东道。

三年,川东道改为嘉陵道,县为其所辖。

八年至十二年,四川军阀纷争,广安县先后为黔军、陕军、江防军所据,十三年至二十四年,又先后为罗泽洲、杨森所辖。

二十四年川政统一后,属四川省察专员公署设于大竹的第十行政督察区,至三十八年十二月八日未变。

1949年12月9日广安解放后,隶属川东人民行政公署大竹专员公署。

1953年3月大竹专员公署撤销,改属南充专员公署。

1968年9月南充专区改为南充地区,县随之改属。

1993年7月广安地区成立,广安县隶属广安地区。

1998年11月广安地区改广安市,广安县改县设区。

相关参考

廊坊大城县有多少乡镇

截至2019年10月,廊坊大城县有10个镇和1个开发区,分别是平舒镇、旺村镇、南赵扶镇、大尚屯镇、留各庄镇、权村镇、里坦镇、广安镇、臧屯镇、北魏镇、河北大城经济开发区。具体介绍以下几个镇:1、平舒镇平

广安历史文化广安民俗风俗

广安区的民俗风情云童舞华蓥山一带,早在300多年前,每逢庙会,众多寺庙迎来朝香拜佛的队伍。“云童”就是朝拜队伍的开道者。“云童舞”以宕渠濮人为基本元素,融合了道教、佛教和山神文化,风格古朴淳美、气势磅

广安友谊中学初三历史月考试题

广安市友谊学校2014、2015考题及答案参考答案:1、爹为了生计去孤岛割芦苇,我和我娘去接他,却发现爹被冻死,而把唯一的厚棉被盖在毛驴身上。2、突出家庭的贫困。家人热切的希望和悲凉的结局形成强烈对比

四川广安地震历史

一、四川历史上7级以上的地震1933年叠溪地震1933年8月25日15时50分30秒,中国四川茂县叠溪镇(北纬32.0度,东经103.7度)发生震级为7.5级的大地震.此次地震,震中烈度10度,叠溪镇

北京城的“根”在广安门,您家乡城市的“根”在哪里

  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而每一个城市又都有它的肇始之地。这是它的“根”。  侯仁之先生说:“一个人,绝不可以忘记自己的过去;一个如北京这样的历史文化名城,也绝对不可以忘记自己的起源。”  北

日军战史里,为何对卢沟桥事变后的广安门和廊坊事件语焉不详

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战争历程。战后,他根据相关资料(包括很多新公开资料)写成《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

日军战史里,为何对卢沟桥事变后的广安门和廊坊事件语焉不详

服部卓四郎,二战结束时,为日本陆军大佐。他长期任职于参谋本部,两次出任大本营陆军作战科长,深度参与了1931-1945年的战争历程。战后,他根据相关资料(包括很多新公开资料)写成《大东亚战争全史》一书

民国川军将领杨森生平

杨森(1884年2月20日-1977年5月15日),字子惠,原名淑泽,又名伯坚,现四川广安市广安区龙台镇红日村人(原川东广安县龙台镇寺),川军著名将领。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贵州省主席。杨森与“水晶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5周年

  115年前的今天,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于中国四川省广安县协兴乡(今广安市广安区协兴镇)牌坊村,他曾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邓小

知名人物 杨森生平故事简介,杨森历史评价,杨森怎么死的?

杨森,原名淑泽,又名伯坚,号子惠。四川广安人,祖籍湖南衡州府。1884年2月20日(清光绪十年正月二十四日)生,父亲杨廷安为邑武庠生,母吴氏[1]。杨森幼年就读广安紫荇书院,后入顺庆府联合中学堂。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