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
Posted 北洋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甲午战争给了中国军队建设什么启示
甲午中日战争,一百多年来,带给世人,尤其是作为战败国的我们深深的启示。
然而,在以高科技为主导的现代战场,在打赢现代化复杂电磁环境下局部战争,实现我军军事教育训练转型建设的重要时期,甲午战争仍给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思考和启示。
海军 攻坚克难,思想先行 思想理论是力量的源泉,它的力量是不可估计的。
任何一次军事变革,不仅意味着军事技术的进步、武器装备的更新、战争形态的演进和军队体制的调整,更是一场思想观念的解放。
假如旧有思想体系仍占统治地位,军事变革就很难成功。
纵观世界各大军事强国,无不把思想观念建设作为军队发展和建设的重点,目的就在于通过不断地推进思想观念的发展。
面对当时世界海军实力排名第六的中国,第十二位的岛国日本就对双方所要面临的作战形势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并明确了“首先在海上歼灭中国海军主力,掌握渤海与黄海的制海权,保证安全输送陆军主力在渤海湾内登陆”的作战思路。
令人遗憾的是,就在日本大本营正确判断和决策的基础上做出上述十分周密、明确而坚决方案的同时,作为战争另一方的中国,尽管对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早有洞察,并做过一定的努力,但从北洋海军组建以后,海军发展就一直停滞不前甚至萎缩,当然,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正是因为思想观念上的落后,在战略战术理论上的缺失,从一开始就注定这支拥有先进铁甲战舰的海军要失败。
那么,面对高科技日益发达的当今世界,又恰逢我军向信息化迈进的关键时期,适时瞄准军事前沿理论,大力提倡和发展创新型军事理论研究,进一步明确发展和建设的正确方向,充分转变观念,赶超先进潮流,跟上发展的步伐,从而保障我军当前向信息化的顺利转型。
协调统一,同步发展 一段时间以来,我党一直致力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创新理论成果。
所谓科学发展,就要求全面、协调,促进社会各系统协调一致地向前推进。
然而,在我军向信息化跨越的关键时期,许多人却片面地认为只要拥有先进的武器,就实现了跨越,其实国防和军队建设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工程,还涉及军事制度、正规化建设、官兵综合素质等关键性的部分,少了任何一个都不行。
很自然,我们就再一次想到了一百多年前那支“雄壮”的舰队。
战争前夕,中国建立了全部新式装备的陆军,还买了几十艘外国的军舰,建立了北洋水师。
从作战双方的装备来看,双方的武器性能不相上下,在个别舰船的性能上,中国甚至超过了日本。
单独从武器装备的技术水平和数量看,中国军队并不比日本军队差,但是在其他的方面,中国却落后日本一个时代。
晚清的军事变革,采取的是在旧体制的边缘改制的办法。
对于改革来说,确实取得了局部的成功,但从全局来看,由于新的军事制度不能顺利确立,军队建设整体水平难有大的突破。
当清军依然在沿用古老的湘军营制,打仗排列着古代的密集队形时,日本已经模仿西方实现了军事体制的改革,作战实行散兵队形,而其海军则模仿英军。
在法度上,虽然颁布了《北洋海军章程》,但违规的行为依然各行其是。
将士们纷纷移眷刘公岛,晚上上岸住宿的人一船有半。
提督丁汝昌更是在岛上盖屋出租,收取租金。
其不能以身作则、严格治军,导致舰队管理混乱确是不争的事实。
北洋海军的将领多受过正规西式教育和训练,他们中的多数人并不缺乏忧国忧民心,但在国家优渥的待遇下,他们在经济上却贪婪不止,出现了结构性和共生性的腐败,不能不令人悲哀啊! 所以,当今天的中国军事步入世界舞台的时候,落后绝不仅仅在武器装备方面。
赶超世界先进水平需要从武器装备、战术技术、军事思想、人才素质结构以及军队编制体制等诸多方面并进。
如果仅仅把目光盯在武器装备上,而不去全面改造整个系统,即使有了先进的武器装备,也很难取得军事变革的成功。
强军固本,以人为本 人的素质,是一个综合、复杂的庞大体系,包括思想素质、身体素质、科学素质、创新能力等方面内容。
锻造新时期综合型的新式军事人才,是顺利实现我军信息化转型的根本,也是目前我军正在大力推进的教育训练转型的重要目标之一。
北洋水师战舰 尽管北洋水师中的大部分官员都接受过系统的海军军事理论教育,但面对着用西方最先进的理论和科学进步武装起来的日本海军,这些自小伴着《四书》、《五经》长大的高级将领却显得微不足道。
不能够正确地运用先进理论,找不到正确的应对策略,一味因循守旧,惟命是从,最终造成了耗资巨大的先进装备在隆隆炮声中变成了华丽的摆设。
同时,由于平时不注重操练,使得广大水师官兵对先进的装备并不熟悉,再加上仓促应战,很难达到人与装备的充分结合。
同样,在我军当前的信息化建设中,也要注意人员与武器系统的充分磨合,达到战斗人员与武器装备的密切协调,使得信息化高科技装备在熟练而精准的控制下发挥最大的效能,从而实现战斗力的不断提升,切实增强部队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创新,一个民族的灵魂,其本质在于扬弃。
一味照搬,最终酿成惨败的结局。
历史再次告诉我们,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既不能离开世界军事变革总的趋势,又不能完全套用别人的经验,而应当在适应“世界性”中走“中国式”。
事实一再告诫我们,进行军事变革,必须把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作为一项长期任务,离开了科学和创新的支持,军事变革必然成为无源之水。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在军事工作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就是牢固确立以人为本的建军治军理念,充分调动官兵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促进战斗力全面提升。
要把人的现代化与军队信息化结合起来,把培养战斗精神与关爱官兵结合起来,把从严治军与军事民主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和部队的整体进步。
相关参考
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有趣的实验:把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立即跳起,跳起的高度超过其身高的一百倍以上。接着,在跳蚤头上罩一个玻璃罩,再让它跳,跳蚤碰到玻璃罩弹了回来。如此连续多次以后,跳蚤每次跳跃
一、谁能介绍一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历史变迁不转业的特殊部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
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海战,中国人不应该忘记,中国军人更不应该忘记!,面对日本挑衅频出,中日纷争不断,战鼓由远及近,我们有必要回望当年那场海战,思考一个东方大国海军何以殒殁黄海,导致中国由此衰弱至历史谷
晚清军事变革的启示 人类战争形态由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的变革,是一个长达近千年的历史过程。当其接近尾声时,中国晚清曾进行过一系列军事改造运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种带有军事变革色彩的运动及
晚清军事变革的启示 人类战争形态由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的变革,是一个长达近千年的历史过程。当其接近尾声时,中国晚清曾进行过一系列军事改造运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种带有军事变革色彩的运动及
民以食为天。在任何时候,填饱肚子都是最重要的。本文是否给了我们类似启示呢?经济战自古就是敌对国家利用经济手段和平削弱甚至搞垮他国经济实力的一种不流血的战争方式,经济战的和平手段已成为军事战争的补充手段
1840年以前中国一直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封建土地制度)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农民阶级:《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提出“民生”主张,主张核定全国地价,平均地权,国民共享。中国共产党:1927-1
项羽败给刘邦输掉楚汉战争的三大启示 楚汉战争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后、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前。其中,“楚”是指西楚,西楚当时定都彭城(江苏徐州);“汉&rdqu
项羽败给刘邦输掉楚汉战争的三大启示 楚汉战争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后、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前。其中,“楚”是指西楚,西楚当时定都彭城(江苏徐州);“汉&rdqu
项羽败给刘邦输掉楚汉战争的三大启示 楚汉战争发生在秦朝灭亡之后、汉高祖刘邦建汉之前。其中,“楚”是指西楚,西楚当时定都彭城(江苏徐州);“汉”指的是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