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抗日战争故事

Posted 抗日战争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保定抗日战争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保定抗日战争故事

1997年7月一个炎热的下午,时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县长的刘建军,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

根据刘建军说,当时的电话是从北京打来的,对方说他是一个日本人,想到这儿来,希望刘建军去北京接他。

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刘建军来到了易县和来源县的交界处——门墩山。

不久,刘建军看到有一辆黑色的奔驰车向他驰来,停在了他的身边。

停下来从车上下来一个老人,一米七多一点,个子不高,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一头白发,穿得也很整齐,下来以后就给刘建军鞠了一个很深的躬。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开车的是他的儿子,车是从北京租来的,寒暄之后,老人向刘建军提出了一个请求。

他希望刘建军坐上他的车,让司机回去。

出于对客人的礼貌,和对一位年逾古稀老人的尊重,刘建军尽管心里很疑惑,但还是答应了老人的请求,上了他的车。

上车后老人告诉刘建军,他这次来是来谢罪的,他对这个地方有罪。

这是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电影《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狼牙山就座落在今天的保定市易县境内。

由于易县在抗战时期是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在这里曾发生过许多惨烈的战斗。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常常有当年在这里打过仗的日本军人,来这里忏悔谢罪。

但当那位日本老人向刘建军表明自己的身份时,刘建军还是吃了一惊。

他说他就是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那个小头目。

这是当年电影再现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壮烈一幕,但刘建军仍无法相信眼前这位慈祥的老人会是那场惨剧的直接制造者。

按照日本老人的要求,车子直接向狼牙山的方向开去,当车子来到狼牙山脚下的一个拐弯处,老人突然要求停车。

下车后,他面对着狼牙山,笔直笔直地站着,随后用日语大喊了一声,随后笔直地跪下了,趴在地上号啕大哭。

狼牙山距离易县县城36公里,海拔1105米,因山峰挺拔,形势险峻,状似狼牙,故而得名。

八路军五壮士在这里跳崖之后,这里已成为后人瞻仰的一个圣地,每年都有众多敬仰英雄的人来到这里。

半个多世纪风云变幻,狼牙山就像是一位老人,阅尽了人间沧桑。

此刻,它静静地注视着这位前来谢罪的日本老人。

回忆起十年前那位日本老人在这里伏地谢罪、号啕大哭的情景,刘建军感慨万千。

1941年9月25日清晨,狼牙山五壮士奉命掩护大部队转移,他们在棋盘陀上拖住日军之后,没有尾随大部队向东北方向撤退,而是故意把日军引向了相反的方向,在小莲花峰上与日军展开激战,最后弹尽粮绝,跳下悬崖。

刘建军陪日本老人一起上了狼牙山,老人给刘建军讲述了当年他率领着日本兵,追杀狼牙山五壮士的经过。

李振玉是狼牙山景区的一名导游,他的父辈也和狼牙山五壮士一样,在狼牙山上跟日本人打过仗。

所以他不仅熟悉狼牙山上的一草一木,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也知道得很详细。

李振玉告诉我们,今天上山的路已经拓宽了,当年这里几乎没有路。

但五壮士跳崖之后的一幕,日本老人的讲述让刘建军又吃了一惊。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时候,有一个人在狼牙山的另一个山头目睹了他们慷慨赴死的壮举,他就是当年狼牙山脚下一个村子的游击队中队长冉元通。

冉元通不仅是壮士们跳崖的惟一目击者,当时去世的三位烈士的遗体,也是他带着另外两名游击队员一起埋葬的。

今天老人已经去世,老人的女婿冯成泉带着我们,爬上了当年他岳父目睹五壮士跳崖的那个山头。

五壮士跳崖之后,马宝玉、胡福才、胡德林壮烈牺牲,生前连一张照片都没有留下。

葛振林和宋学义被悬崖上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

1941年10月18日,也就是在五壮士跳崖24天之后

晋察冀军区颁发训令:对五壮士以身殉国的英勇精神致以崇高的敬意,为三位遇难的烈士建纪念碑,幸存下来的葛振林和宋学义则被送入“抗大”分校深造。

现在这两位战斗英雄也都已因病去世。

狼牙山五壮士跳崖的地方叫小莲花峰,我们摄制组希望去那里进行拍摄。

但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由于这些年封山育林,树木把原来就窄小的山路都遮盖了,再加上山路陡峭,这些年已很少有人上去。

后来在我们的执意要求下,两名熟悉山路的村民,带着我们攀登小莲花峰。

经过一番艰难跋涉,我们终于到了半山腰,但一堵绝壁挡在了我们面前。

无奈之下,我们只好撤下山来

日本老人在狼牙山上以自己的方式谢罪之后,心情轻松了下来。

时近中午,车子在路过一个名叫北淇村的村子的时候,老人突然提出要请这个村子的老人吃饭。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他们当年曾经在北淇村制造过“血井”惨案,刘建军当然知道这起惨案的经过。

抗战时期,北淇村曾被八路军誉为“抗日模范村”,于是日本侵略军对该村的村民恨之入骨。

1943年9月,日军在这里灭绝人性地制造了“血井”惨案。

他们把无辜的村民一个个推到二、三十米深的井里之后,又往井里抛石头,一层石头一层人,把村里这口惟一的水井变成了“血井”。

日本侵略军离开村子之后,幸存下来的村民们立刻从井里救人,但大多数人都已窒息而死,一个个惨不忍睹。

让刘建军没想到的是,这位日本老人,还是当年这起“血井’惨案的凶手之一,我们来到北淇村拍摄的时候,当年日本老人请客吃饭的那个小饭馆已被拆除,在它的原址附近,刘建军带我们找到了一个跟它很相似的小饭馆。

刘建军告诉我们,当时他压着怒火,还是从村里找来了五位老人跟日本老人见面。

这张照片是日本老人狼牙山谢罪之行留下的惟一影像。

照片就是在这家小饭馆里拍摄的。

从这张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这顿午餐,一桌子的人谁都没有动一下筷子。

想起当年的“血井”惨案,小饭馆的空气仿佛凝固了。

在回程途中,当车子来到易水河畔的时候,老人又一次让车停了下来。

这把军刀一直被刘建军保存着,那位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他当年就是带着这把军刀,追杀狼牙山五壮士,又在北淇村参与了“血井”惨案,这把日本军刀,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见证了日本老人当年所有的罪恶和暴行,但也是这把军刀,后来帮老人捡回了一条命。

原来,在狼牙山五壮士跳崖之后,老人命令他的士兵脱帽敬礼,朝天鸣枪向五壮士致敬的事情,被人告发,不久他被遣送回国,离开了狼牙山地区。

日本老人告诉刘建军,军事法庭的人,最后用一条小船,把他送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无名小岛之后,只留给他一袋粮食和在侵华战争他一直随身携带的那把军刀。

像鲁滨逊那样,日本老人开始了他的荒岛生活,在生与死面前,他选择了活下去。

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老人在小岛上从来没有看到过一个人,也没有看到过船只从荒岛附近的海面上经过。

直到离别时,这位日本老人才向刘建军道出了自己的名字——茅田幸,他说这不是他本来的名字,是离开荒岛以后改的,意思是他在岛上住茅草房,种田,才侥幸活了下来的,所以从那以后,他就叫茅田幸。

茅田幸来谢罪的那天,是1997年7月14日,他跟刘建军说这天是他八十岁生日,他特意挑选这个日子前来谢罪。

追杀狼牙山五壮士和参与北淇村“血井”惨案,是茅田幸在侵华战争中对中国人民犯下的罪行,也是他今生难以忘却的一场噩梦,他一生都受到自己良心的鞭笞,谢罪是他寻求解脱的惟一途径。

如果想要战争的悲剧不再重演,惟有所有的战争罪人,都能像茅田幸老人那样,真心悔悟,诚心谢罪,老人的举动,已经为他们作出了榜样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慈禧逃亡乘龙车

  站史馆展出的老照片包括保定站的始建,保定铁路党组织建设和党领导下的车站铁路工人运动,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抗美援朝时期车站铁路工人的斗争和贡献,以及新中国成立后保定站的建设与发展、改革开放新

中国革命战争 正太战役

   避强击虚的正太战役   1947年春,在华北的国民党军以重兵防守北平、天津、保定三角地区及邻近的铁路,在保定以南的正太路上,守备兵力比

785年历史,和颐和园并称,河北保定还有因为它得名的城区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保定有「”竞秀区”也有「”莲池区”,顾名思义,这所谓的「”莲池”就是保定

历史秘闻 785年历史,和颐和园并称,河北保定还有因为它得名的城区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趣、干货满满的历史故事。保定有「”竞秀区”也有「”莲池区”,顾名思义,这所谓的「”莲池”就是保定

历史人物 身为抗日期间的王牌飞行员柳哲生 却被诬陷被迫卖冰淇淋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是抗战时期的王牌飞行员,也是能够幸存到抗战胜利的极少数抗日空军王牌飞行员,但其命运比较坎坷,这位抗战英雄便是柳哲生。>>柳哲生,1914年出生于河北保定的一户军人家中,其父柳树藩,原

知名人物 于冲汉生平故事简介,于冲汉历史评价,于冲汉怎么死的?

于冲汉,字云章,奉天辽阳人。1871年(清同治十年)出生。因其父于甫筠是清光绪年间直隶保定县的候补知县,于冲汉与其二弟早年均入保定莲池书院读书。在莲池书院,于冲汉与日本留学生宫岛勖斋成为要好的朋友。宫

知名人物 杨爱源生平故事简介,杨爱源历史评价,杨爱源怎么死的?

杨爱源,字星如,别号革非,山西五台人,1887年1月(清光绪十二年十二月)出生在一农民家庭。少年时在家乡入塾,因聪明好学,经亲友资助入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二期学习。1911年考取保定军官学校,1914年

国民党史 张秉钧

张秉钧字伯平,河北高阳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五期。后入陆军大学受训,1933年毕业后留校任兵学教官。抗日战争初期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处处长。1937年8月10日任参谋本部处长。1937年11

知名人物 牟中珩

牟中珩别号荆璞,山东黄县人,1900年生。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步科。1936年10月3日任少将,同年11月16日任第五十一军第一一四师师长,率部参加围攻陕北红军。抗日战争开始后,率部参加了徐州

国民党史 徐文明

徐文明江西丰城人。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1927年任淞沪警备司令部参谋处处长。1928年入陆军大学学习。1932年后任第四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军事委员会军训部和桂林行营驻重庆办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