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垂帘听政的太后除了芈月还有谁

Posted 太后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战国时垂帘听政的太后除了芈月还有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战国时垂帘听政的太后除了芈月还有谁

看过《芈月传》的读者可能知道,芈月儿子秦昭王当政之后,芈月作为宣太后垂帘听政长达四十年,始开“临朝称制”先河。

不过历史上“临朝称制”,即作为皇后、皇太后或太皇太后,在皇帝年幼时垂帘听政的厉害的女性角色,除了芈月和另一个我们熟知的慈禧,其实还大有人在。

宣太后

中国最早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秦国昭王的母亲宣太后,也就是《芈月传》中的芈月。

公元前306年,十七岁的秦昭王继位,他的母亲宣太后以儿子年幼为名,开始了长达41年的摄政生涯,并由此揭开了后宫参政的先河。

宣太后在这40多年中,始终是秦国实际上的最高统治者,形成了秦国上下只知“有太后、穰侯、高陵、华阳、泾阳,不闻其有王”的局面。

昭王无法容忍母后长期临朝专权,最后他听从范雎建议,收回全部大权,逐“四贵”于关外,改任范雎为相,这才彻底地结束了宣太后长期左右秦国朝政的局面。

赵太后

第二位垂帘听政的是战国时期赵国的赵太后。

公元前266年,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去世,他的儿子孝成王继承了王位,因年纪太轻,故由太后执政。

赵太后即赫赫有名的赵威后,她在回答齐国的使者是曾经说下了“苟无岁,何有民?苟无民,何有君?”的千古名言。

她是个能力极强的老太太,中学语文课本中的名篇《触龙说赵太后》,就是说她的故事。

邓太后

邓绥,东汉和帝皇后,史称邓太后。

元兴元年(105年),和帝驾崩,时年27岁。

邓皇后自己没有儿子,但她知道后宫生有两个儿子寄养在民间,一个年龄大些,但体弱多病,不能继位;一个是新生婴儿,刚满百日,她就立其为皇帝,即汉殇帝,尊邓皇后为皇太后,邓太后临朝垂帘听政。

延平元年(公元106年),殇帝夭折,邓绥定立清河王刘安为汉安帝,是年不足13岁,邓太后继续临朝。

她一直到永宁二年(公元121年)病死,垂帘听政达16年之久。

褚太后

褚太后一生中伴历五位皇帝,三次出来垂帘听政,每次还都扮演了不同的角色:母亲、婶母、堂嫂;三次册立帝位,国中大事,均以“皇太后诏令”的形式颁布施行。

她三次临朝听政,又三次退隐归政,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

司马聃年幼继位,褚蒜子晋升为皇太后,临朝执政,公元357年,褚太后归政其子。

公元361年,司马聃暴病而死,立司马丕为帝,再次垂帘,不到一年,司马丕“登仙”而去,立司马丕的弟弟司马奕为帝,司马奕在位仅8个月便一命归西,遗诏儿子司马曜继任,褚蒜子第三次出山。

吕后

吕雉从小就美丽聪慧,以果断和狠毒著称。

吕后前后掌权十六年,据悉,她掌权时,位于今天的广州地区有一个南越国,非常兴盛。

为了制约南越的发展,吕后颁布命令禁止卖铁器和马牛给南越,借以对南越国实行经济封锁。

萧太后

萧太后,名绰,小字燕燕,是辽景宗耶律贤的皇后,历史上被称为“承天太后”,辽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军事家。

乾亨四年九月,辽景宗驾崩,辽圣宗即位,萧燕燕被尊为皇太后,摄政。

统和元年六月,辽圣宗率群臣给萧燕燕上尊号为“承天皇太后”。

萧燕燕以承天皇太后的身份总摄军国大政,就此便开始了辽代历史上著名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刘太后

献明肃皇后,名刘娥,是宋真宗赵恒的皇后,宋朝第一位摄政的太后,功绩赫赫,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史书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乾兴元年(1022)二月甲寅,54岁的宋真宗赵恒病逝于延庆殿,遗诏曰:太子赵桢即位,皇后刘氏为皇太后,军国重事“权取”皇太后处分。

而小皇帝赵桢这时只有十一岁,实际上就是由刘娥处理政务。

灵太后

北魏后期,肃宗孝明帝元诩即位时,只有6岁,只能由其生母灵太后临朝听政,执掌皇权。

灵太后执政时期,北魏政府加紧剥削民众,由此造成社会矛盾激化,爆发了声势浩大的六镇起义和葛荣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契胡族酋长尔朱荣乘机起兵攻人洛阳,杀灵太后及其所立幼帝,并坑杀王公百官2000余人,史称“河阴之变”。

不久,北魏王朝灭亡。

武则天

唐朝时,著名的女皇武则天在称帝前,也垂帘听政过。

麟德元年(664年),武则天在诛杀上官仪之后,开始垂帘听政,从幕后走向前台。

与历史上大多数垂帘听政不同的是,在武则天垂帘听政的时候,前头坐的不是小皇帝,而是她的丈夫李治,并称“二圣”。

从此,政局无论是好还是坏,都不能再忽视武皇后的作用了。

官僚们开始习惯于对一个女人俯首称臣,最后,心情复杂地注视着这个女人逐步走向权力的巅峰。

慈禧太后

清代末年,垂帘听政制度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形成为一套严密、系统、完善的政治体制。

慈禧太后的垂帘听政,在历史上最为著名,也是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女主执政,在当时的政治舞台上也导演了惊心动魄的一幕。

后来“戊戌变法”失败,光绪被囚,老慈禧第三次临朝称制,前后共掌握清代朝政达48年之久。

随着清王朝的覆灭,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垂帘听政制度也就寿终正寝了。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秦宣太后芈八子:中国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女人(芈月传历史原型)

导读:公元前265年,秦昭王四十二年,大概七十多岁的病倒了,这离她离开政治舞台只有短短一年的时间。她躺在病床上,自知时日无多,想着心爱的小情郎魏丑夫,于是传下命令:「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战国策

芈月的真实历史

历史上真实的芈月是什么样的人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堪称“战国版的武则天”,执政约四十年。并且,不同于后世比如汉朝诸多专权女性最终落得族灭的结局,芈月是善终的,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

慈禧太后政变夺权依靠的人是谁,除了恭亲王之外还有一个关键人物

​慈禧太后在公元1861年发动政变,搞掉咸丰皇帝的顾命大臣,掌握了满清中央实权,开始了她长达四十多年的垂帘听政的统治。那么,慈禧能够夺取满清实权靠的只是她自己吗?当然不是,我们很多人都知道慈禧夺权曾联

芈月为啥正史记载少?因为她有“作风问题”

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堪称“战国版的武则天”,执政约四十年。并且,不同于后世比如汉朝诸多专权女性最终落得族灭的结局,芈月是善终的,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执政期间也算

芈月为啥正史记载少?因为她有“作风问题”

芈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堪称“战国版的武则天”,执政约四十年。并且,不同于后世比如汉朝诸多专权女性最终落得族灭的结局,芈月是善终的,葬于芷阳骊山(今陕西西安临潼区骊山)。执政期间也算

历史人物 慈安太后是谁?她和慈禧太后谁厉害?

在很多人眼中,清朝末期,慈禧太后总是一个“权威”,任何事情似乎都会由慈禧太后来作主,她垂帘听政很多年,早已经把大权牢牢握在手中了。不过与她同一时期的还有一个慈安太后,她虽然比不上慈禧有名,而且同治帝还

芈月是哪国的历史人物

芈月是战国时秦国的历史人物,史称秦宣太后。宣太后(?―前265年),芈姓,又称芈八子、秦宣太后。据兵马俑上的残存“芈月”和阿房宫筒瓦上秦惠文王妃子“芈月”的合体陶文而来,人们推测芈八子名叫芈月。战国时

宣太后芈月在位时是怎么灭掉义渠国的

芈月,战国时期秦国的王太后,即宣太后。是秦惠文王的姬妾,秦昭襄王的母亲。秦昭襄王继位之初,因秦昭襄王年幼,宣太后以太后之位主政,执政期间,她只灭了一个国家,即义渠国。那么她是如何灭了义渠国的呢?诱灭义

也是位床上外交官 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美女

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芈月传》里的芈月。芈月算得上是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更可以称得上千古太后的第一人,为秦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芈八子本身是楚国人,

也是位床上外交官 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美女

秦昭襄王的母亲就是《芈月传》里的芈月。芈月算得上是史上第一个垂帘听政的太后,更可以称得上千古太后的第一人,为秦朝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可以说,没有她,就没有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芈八子本身是楚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