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禁投降的三万降卒去哪里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
篇首语: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于禁投降的三万降卒去哪里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于禁投降的三万降卒去哪里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期取得辉煌胜利,打的曹仁不敢出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逼得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来,关羽被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最终兵败被杀,关羽死后,于禁投降的那三万多降卒去哪里了?
先看于禁兵败被擒的经过。《三国志于禁传》:建安二十四年,太祖在长安,使曹仁讨关羽于樊,又遣禁助仁。秋,大霖雨,汉水溢,平地水数丈,禁等七军皆没。禁与诸将登高望水,无所回避,羽乘大船就攻禁等,禁遂降,惟庞德不屈节而死。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于禁率七军救援曹仁,遇到秋雨,汉水暴涨,平地水深好几丈,于禁七军全军覆没,关羽乘船进攻于禁的军队,于禁无法抵抗,随即投降,庞德不降被杀。关羽击败了于禁的七军,取得重大胜利。
再看于禁的七军有多少人呢?是不是三万多人?
《三国志 于禁传》里没有记载七军的人数,《三国志 关羽传》也没记载,证据在哪里呢?
证据在《三国志 吴主传》:二十四年,关羽围曹仁于襄阳,曹公遣左将军于禁救之。会汉水暴起,羽以舟兵尽虏禁等步骑三万送江陵,惟城未拔。
关羽击败于禁七军之后,俘虏了于禁的军队步骑兵三万送到江陵关押,也就是说,于禁的七军至少有三万人。
关羽善待卒伍,没有杀这三万多降卒,而是善待他们,让这三万多人活命,把他们送往大后方,要是遇到残忍的,肯定就全杀了。比如,项羽坑杀秦军降卒二十万,白起坑杀赵军降卒四十万。
正是因为关羽没有杀这三万人,导致粮食不够吃,无奈之下,去抢了孙权的粮食,也因此惹恼了孙权,为败走麦城埋下伏笔。《三国志吕蒙传》:魏使于禁救樊,羽尽禽禁等,人马数万,讬以粮乏,擅取湘关米。
关羽被杀后,孙权得了荆州,释放了于禁,后来,又把于禁送回魏国,那么,于禁的七军三万多降卒,去哪里了呢?
史书《三国志 于禁传》记载了孙权向曹丕称臣后,把于禁送回了魏国,但是,没有记载于禁这三万多降卒的结局,没有记载孙权送回这三万人。《三国志于禁传》:文帝践阼,权称籓,遣禁还。
我猜测,这三万多降卒,肯定是被孙权收编,留为己用了。因为,古时候人口很重要,人口多,兵源就充足。特别是东吴和蜀汉,本来人口就没曹魏多,所以,人口更重要。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失败,退军时,还不忘拔西县千余家返汉中。可见,人口多重要。
而于禁这三万多人,被关羽俘虏,现在就在孙权自己的手里,这到嘴的肥肉,孙权是不会吐出来的。
关羽水淹七军只有三万人而已 曹操为什么会因此心疼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水淹七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此战,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曹仁让他们屯兵在樊城北面平地上,和城中互相呼应,使关羽没法攻城。正在关羽和于禁、曹仁相持不下的时候,樊城一带下了一场大雨。汉水猛涨,关羽乘势放水,于禁的军营扎在平地上,四面八方大水冲来,把七军的军营全淹没了。
在此基础上,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了于禁、庞德等人,从而威震华夏,迎来了自己人生的巅峰。大家都知道,在于禁率领了七军的人马来支援樊城的曹仁,那么,问题来了,关羽水淹七军,这“七军”到底有多少人?对此,在笔者看来,这绝对是让曹操心疼的人数。
一
首先,有观点认为,于禁率领的七军中,一军是一万人,所以于禁率领了7万大军。对此,在笔者看来,显然是不同意这一观点了。襄樊之战中,关羽一方只有3万左右的兵力,如果于禁真的率领了7万人马,根本就不用互相对峙,直接交战的话,即便不能擒获关羽,至少也可以配合曹仁击退关羽了,也即就不会有水淹七军。
所以,七军是七万人的说法,显然是站不住脚的。在公元219年前后,曹操南征北战,在兵力上是非常吃紧的,比如张辽等人镇守的合肥,也只有数千人马,如果兵力真的充足到于禁可以率领7万大军,曹仁镇守的樊城,一开始也不会只有数千人了。对此,在笔者看来,更同意另一种观点,也即于禁率领的七军,大约有三万人。
二
据《说文解字·卷十四·车部·军》记载:“圜围也。四千人为军。”
按照这一说法的话,于禁率领的七军,每一军在4000人左右,总共是28000人左右。并且,就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于禁,官至左将军,还拥有假节钺的权力。基于此,于禁手下还拥有一到两千人的直属部队。所以,综合来看,于禁应该的七军,应该约为3万人。也即关羽水淹七军,让曹操损失了3万兵马。
无独有偶的是,根据《华阳国志·卷六·刘先主志》中记载:"魏王遣左将军于禁督七军三万人救樊。"也即在其他史料中,也给出了3万人的说法。所以,笔者自然也同意这一观点,并且,于禁的七军被俘后,曹魏一方可谓损失惨重,这也是关羽得以威震华夏的重要原因。不过,也有人认为,仅仅3万人马,为何能让曹操心疼呢?
三
对此,这显然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一些著名战役动辄数十万人,甚至双方总共出动了百万大军。比如就夷陵之战来说,《三国演义》中说刘备率领了75万大军,但是,在《三国志》等正史中,刘备实际上只派出了5万兵马,因为整个蜀汉,只有10万的兵力。同样的道理,就曹魏来说,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只有两三万的兵马,以此对战袁绍的10万大军。
基于此,于禁率领的七军,也即这3万人马,足以让曹操元气大伤了。如果没有后来的吕蒙白衣渡江,曹操真的要认真考虑迁都,以此来避关羽的锋芒了。进一步来说,因为俘获于禁的3万兵马,关羽的整个兵力获得了明显增长,这也是曹操非常忌惮的地方。
四
最后,在水淹七军后,曹操不仅派大将徐晃迎击关羽增援曹仁,还亲自率领大军做后援,甚至还将防备东吴的张辽等将领调来支援。对于东吴来说,张辽等人都去支援樊城了,意味着自己在江淮一带的防御压力明显减轻了,这也是其可以腾出手来解决关羽的重要原因,换而言之,曹操调动合肥的张辽,就是在向孙权示意,你全力攻打关羽,我不会在从合肥偷袭你。
进一步来说,关羽水淹七军,已经打破了荆州一带的平衡,促使曹操和孙权由对抗转变了联合。因此,曹操一方继续拖住关羽,而孙权则派遣吕蒙偷袭荆州,就关羽来说,终究是双拳难敌四手。于是,在两大势力的包夹之下,关羽最终败北。在关羽被杀后,蜀汉彻底失去了荆州,至于被关羽俘获的于禁,则辗转到东吴,并由东吴送回了曹魏。当然,因为损失七军、归降关羽等行为,于禁被魏文帝曹丕羞辱,最终羞愤去世。
相关参考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前期取得辉煌胜利,打的曹仁不敢出来,水淹七军,威震华夏,生擒于禁,斩杀庞德,逼得曹操甚至要迁都,以避开关羽的锋芒。后来,关羽被孙权从背后偷袭荆州,最终兵败被杀,关羽死后,于禁投降的那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称汉中王,任命关羽为前将军,并赐给他符节和斧钺。在荆州的关羽率领军队攻打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协助曹仁,结果曹军大败,于禁战败投降,将军庞德投降。正当关羽名声大振,曹魏政权朝廷震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关羽水淹七军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发起了襄樊之战。此战,樊城的魏军守将曹仁赶快向曹操求救。曹操派了于禁、庞德两员大将率领七支人马前去增援。曹仁让
说到于禁其实大家应该知道他的厉害的,在曹魏这边算是顶级级别的武将了,但是他还是败了,败给了关羽,话说当时水淹了于禁七军啊,最后于禁也没办法只能投降了,话说麾下还有四万士兵,但是关羽直到襄樊之战时也没有
说到于禁和关羽很多网友也都知道其实这两个人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故事的,但是其实如果熟悉三国事件的人也还是的知道的,这个于禁其实是有投降于关羽的,那么于禁其实是曹操手下的大将,那么这样投降之后关羽是怎么对待
对于“投降”这件事,一直以来都是为人所争议的。比如西汉时期李陵投降匈奴,三国时于禁投降关羽,但是却一直都有很多人对这种事情持两种态度,一个是贪生怕死,一个是能屈能伸。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一看,遭遇了所
于禁爱兵如子,却因为怕死投降而关羽?真实原因你无法想象,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三国时期猛将如云,也出现了许多名将,而魏国最为出名的无非是曹操帐下的五子良将。这五子良将中资
人物生平转战沙场中平四年(184年),于禁由鲍信招募讨伐黄巾军。初平三年(192年),鲍信迎曹操领兖州牧,于禁与其党俱封为都伯,属将军王朗。王朗异之,向曹操推荐于禁之才可任大将。曹操召见于禁,拜军司马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于禁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作为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大将军于禁,跟随曹操征战沙场,立功无数。>讨伐黄巾军一战中,于禁擒
...。关羽出兵樊城,曹仁敌不过关羽,向许都告急,曹操派于禁去驰援。庞德主动请缨,做了于禁的前部先锋。于禁担心庞德曾是马超的部下,可能会临阵倒戈关羽,于是向曹操进言,要换掉庞德这个先锋。曹操觉得于禁的话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