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Posted 全国

篇首语: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海南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

经济特区成立后的发展历程 从挫折中找到的科学发展之路

作为最年轻的省份,海南是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又是经济总量不及全国1%的欠发达经济小省。

和其他4个城市型经济特区不同,海南拥有广大农村,基础薄弱,经济落后。

要在这样一个地区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增长,同时发挥全国改革开放试验田和排头兵的作用,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可想而知。

过去,围绕海南的发展方向,有过多次争论。

有的主张贸易突破,有的坚持无工不富,有的认为旅游先行。

还有一些干部群众在相当长时间里认为,海南应“吃小灶”,只要网开一面,放开“黄赌”,海南很快就可以赶上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

海南从1988年建省,似乎就注定要经历更多的起伏。

前有1985年的“汽车事件”,后有1989年的“洋浦风波”,加之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以及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机,使海南陷入困境之中。

短短3年,房价增长4倍。

带着几万元“闯海”的个体户,一觉醒来已身价百万;一幢大楼尚未封顶,已“转嫁”几十次。

但是,缺乏产业支撑、缺乏最终消费需求的房地产热只能是一场“击鼓传花”式的游戏。

1993年下半年国家实行宏观调控政策,海口、三亚600多幢商品楼工地突然沉寂下来。

当时700万人的海南,积压房地产项目竟占全国的十分之一,455万平方米的空置商品房长期无人问津,“烂尾楼”四处林立。

1995年,海南经济增长率从全国第一跌入倒数第一。

海南人在痛苦中思索着,海南的领导层也在反思发展之路的得失。

他们从教训中明白了一个道理,海南的发展必须结合自己的资源优势,在全国一盘棋中寻找自己的方位,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1996年新年,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一省两地”发展战略。

即:努力把海南建设成为我国新兴工业省和热带高效农业基地、海岛休闲度假旅游胜地。

这一设想列入了海南省“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海南经济由此开始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

随后,海南实施“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这一战略的特点是经济发展主要靠技术先进的大企业的几个点建设一批能达到环保严格要求的大项目, 而不是靠遍地开花的一般中小企业这个面来带动。

不与兄弟省份比速度,不接受落后产业转移。

经过几年发展,海南油气化工、汽车、林浆纸一体化等新型工业初具规模,热带高效农业不断壮大,旅游度假胜地已经形成,生态环境继续保持一流,走出了一条发展与保护同步、经济与生态双赢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省两地”发展战略逐步展现成效后,人们亲眼看到,海南的优势很多,不搞“泡沫经济”,不吃“黄”饭,不花“赌”钱,海南同样可以又好又快发展,海南人民照样可以奔小康。

宁愿牺牲速度也不牺牲环境

1999年2月,海南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作出建设“生态省”的决定,就是要在发展的同时,保住海南这一片“净土”。

为此,海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工业的“三不”原则,即坚持“不破坏资源、不污染环境、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

省委书记卫留成在一次泛珠三角会议上坚定表示,海南绝不和其他地方落后产能转移进行对接,宁愿牺牲速度,也不牺牲环境。

海南省省长罗保铭对记者说,海南不能走也走不起“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

生态环境是海南最大的资本、最强的竞争力。

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繁荣。

在生态立省战略方针的指导下,海南先后出台27项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制定20多项与环保有关的政府规章,先后投入120多亿元用于退耕还林、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治理、采空矿区生态恢复、海洋生态保护,启动全省海防林建设工程,实施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关闭85家小橡胶厂。

记者近日来到位于洋浦经济开发区的金海浆纸厂,发现这里绿树成荫,环境优美,空气中闻不到刺鼻的味道。

总投资达104亿元的这家企业,用于环保处理的费用就达24亿元,在制浆过程中产生的黑液经过处理,转换成蒸汽发电,供给全厂所需的大部分电力及热源。

污水经处理后符合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处理后的水可用于浇花养鱼。

据统计,“十五”期间,海南人工造林423万亩。

海南已建立国家级森林公园8个,自然保护区69个,自然保护区数量居全国第一。

2007年森林覆盖率达到57.1%,是全国平均水平的3倍。

海南已连续多年空气和水质量排名全国第一。

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

海南不仅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生态文明的领先者;还追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和谐,民生事业全面发展。

2006年8月31日,昌江黎族自治县最贫困的王下乡初中部271名学生整体“移民”,以寄宿班的形式到县城民族中学就读,从来没有走出过大山的黎族女孩韩慧玲第一次看到了电脑。

一年多的城里生活,使韩慧玲有了更大的梦想,她说下一步要考高中,还想上大学。

省政府今年计划投入1.5 亿元,将8个市县边远贫困村庄的9000多名中小学生搬迁到县城免费就学。

作为人均GDP低于全国水平近20%的经济小省,海南近两年在民生方面作出了几件叫响全国的事情:2005年起,海南在全国率先实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接着率先在全国拉平城乡教师工资水平,实现中小学教师统一工资标准;又在中西部地区率先完成中小学D级危房改造;海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比国家要求提前两年覆盖全省所有乡村。

海南一位社会学者说,海南人在全国可能不是最富裕的,但可能是最幸福的。

近几年,海南上上下下对发展的方向和策略基本一致,争论少了,杂音不见了,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最好时期。

GDP由1987年的57.28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229.6亿元,人均GDP由1987年的925元增长到2007年的14631元。

20岁的海南经济特区已经长大成人,少了一点年少轻狂,多了一分稳重成熟。

海南省委党校副校长廖逊是最早的一批“闯海人”,他说,回顾过去20年,我们并不怀念房地产热的“一夜暴富”时代,倒是海南近几年的发展,实实在在,干干净净。

相关参考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务院务虚会1978年第三季度,国务院召开务虚会,研究加快中国四个现代化的问题,包括经济管理体制改革问题。当时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提法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中共十二大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历程?

20年前的一次重要会议20年前,正值烟花三月的时候,国务院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文化部文物事业管理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经济学院的领导和专家学者,24个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

欧洲的发展历程给力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1)第一次世界大战(1分)(2)问题:1946年欧洲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及1938年。(2分)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经济实力形成了破坏。(2分)(3)走向联合,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2分)认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可以分为六个发展阶段:(一)农业技术的萌芽时期新石器时代(距今约10000--4000年以前)中国农业大约起源于一万年前。它是在采集和渔猎经济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农业的产生,为人类的文明

燃料电池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回顾燃料电池的发展历程,也是既古老又年轻,既坎坷又迅速。这种先进的发电技术原理,早在19世纪前半叶就由英国科学家格劳勃发明了,但由于技术和经济原因,长期未能应用于实际。到本世纪60年代,随着航天技术发

中国会计发展历程

由于中国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而形成的管理模式。习惯思维方式,行为模式等都会不可避免地在一定时期内影响改革的进程,会计改革不能一蹴而就,必然是一个长期性的,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既要破除旧有会计标准对

古代农业发展历程

中国传统农业是集约型农业,主要特点是因时因地制宜,精耕细作,以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为中心,采取良种、精耕、细管、多肥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其形成与封建地主经济制度下小农经营方式和人口多、耕地少

怎么论述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

中国得工业化发展历程论述:(一)划分工业化阶段的经典理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变化,即第一产业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产业比重是先上升,后保持稳定,再持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则是先略微下

印度经济历史发展

1.印度经济发展历程印度经济发展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1947~1956年,即从印度独立到“一五”计划结束,是经济恢复时期。印巴分治不仅造成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的大仇杀,而且打乱了本

英国《泰晤士报》的发展历程 英国《泰晤士报》的特征

  《泰晤士报》  每个国家都有着代表着主流方向的报纸,通过报纸传递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英国的《泰晤士报》(TheTimes)是英国的一张综合性全国发行的日报,以其权威性对英国乃至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