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历史背景

Posted 嘉峪关

篇首语:幽沉谢世事,俯默窥唐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嘉峪关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嘉峪关历史背景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中部偏西),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

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

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

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

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

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

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5万平方米。

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

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

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

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相关参考

嘉峪关城墙上的一块砖头为何无人敢动

说到嘉峪关城墙上的砖头其实小编一开始觉得没什么的,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城墙上的砖头很多很多,没有什么奇怪的,后来一研究小编算是发现了,其实这个城墙上的砖头还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因为那里有一块十分特需的砖

嘉峪关城墙外为何会有一块放了600多年的砖,而且至今没人敢动

文|探笔史记(专注优质原创文章,拥有本文章版权,欢迎转发分享)「”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古代战争而言,边关要塞真的是太重要了,毕竟它是第一道防线。所以从古代开始,皇帝们就建造了很多抵御

打遍欧亚无敌手却死在征服中国的路上,明朝势力因何撤入嘉峪关

十四世纪,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回老家,逐步掌控了长城沿线时,一位叫帖木儿的突厥化的蒙古军官在中亚崛起。为了适应中亚那个动荡的时代,帖木儿审时度势地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一方面不断向外扩张;另一方面又

历史秘闻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與左宗棠的佳話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和左宗棠的佳話。鴉片戰爭爆發後,林則徐被革職「”謫戍伊犁”,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嘉峪關。立馬關前,放眼河山,林則徐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出嘉峪關感賦》:「”嚴關百尺界天西,萬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與左宗棠的佳話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和左宗棠的佳話。鴉片戰爭爆發後,林則徐被革職「”謫戍伊犁”,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嘉峪關。立馬關前,放眼河山,林則徐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出嘉峪關感賦》:「”嚴關百尺界天西,萬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與左宗棠的佳話

關於嘉峪關,有一段關於林則徐和左宗棠的佳話。鴉片戰爭爆發後,林則徐被革職「”謫戍伊犁”,經過長途跋涉到達嘉峪關。立馬關前,放眼河山,林則徐感慨萬千,寫下了著名的《出嘉峪關感賦》:「”嚴關百尺界天西,萬

三国时期的人是通过什么寄信的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  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

古人传递信息的图片和故事多一点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有组织的传递信息系统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信息传递就已见诸记载。乘马传递曰驿,驿传是早期有组织的通信方式。位于嘉峪关火车站广场的“驿使”雕塑,它取材于嘉峪关魏晋壁画墓,

世界历史 中国长城简介

在中国的长城是在北部屏障强化中国运行西向东从嘉峪关(西部)13171英里(21196公里)在辽宁省虎山山脉东部,在渤海湾结束。它跨越11个省/市(或根据某些当局的说法是10个)和两个自治区(内蒙古和宁

論面積,嘉峪關市是酒泉市的1/66,為何能平起平坐

位於我國西北部的甘肅省,面積約42.58萬平方公里,有12個省轄市和2個州。甘肅省有一個地理奇景,甘肅省面積最大的省轄市酒泉市和面積最小的省轄市嘉峪關市,兩市的主城區挨在一起。位於甘肅省西北部的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