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青岛栈桥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

Posted 栈桥

篇首语: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青岛栈桥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青岛栈桥的历史资料和小故事

历史资料:

青岛的栈桥历史悠久,至今已有百年历史,可以说青岛的百年兴衰荣辱、历史变迁尽收她的眼底。

她目睹了青岛建筑的发展,早在一百年前的清政府统治时期,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在山东巡抚张曜的陪同下来当时的胶澳视察,回京后果断向清廷提议应在青岛口一带设防。

同年6月14日,内阁明发上谕:“拟在胶州、烟台各海口添筑炮台,著照所请。

”同时要求登州镇总兵衙门由登州(今蓬莱)移居青岛口。

随后登州镇总兵章高元在青岛口建总兵衙门,是为青岛建置的由来。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有一个便是栈桥了。

以前有叫它大码头的还有叫南海栈桥的,当时对它有很多的称谓。

不过这个栈桥在当时作用特别重要,起到了一个枢纽和中枢的作用,如果谁能控制到栈桥,谁就等同于控制了整个胶州湾了。

当时德国就是以军士演练为由,先是控制栈桥,后占领了青岛。

栈桥便是德国入侵的最好见证。

德国控制青岛后,将栈桥进一步改造,还是用于军用。

后来又一更大的码头建成后,栈桥主要作用便不只是码头了,并开始对游人开放。

后来日本占领青岛后也是在这个桥上阅兵来证明存在。

后来青岛被北洋政府收回时,中国的水兵也在这里阅兵。

后来南京国民政府出资历时两年多又将栈桥重建,重建后的栈桥便成为青岛第一景延续至今。

后来新中国成立了,政府也多次出资来维修栈桥。

八十年代政府再一次出资维护,将桥上设了铁索护栏还加装了桥灯。

九十年代又进行了大的修护,保持原有风格不变的基础上,又加了护岸措施,建筑更显美观。

经过数次重修和改建,现桥身长401.45米,其中引桥长236.1米,孔桥149.7米。

回澜阁处三角形桥头长15.65米。

栈桥南端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回澜阁”,阁顶复以黄色琉璃瓦,周围有24根圆形亭柱,阁占地151平方米,总建筑面340平方米,阁内为两层圆环形亭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登楼远眺,前海景色尽收眼底,即为青岛十景之一“飞阁回澜”。

青岛栈桥的故事:

话说,登州总兵章高元率兵驻扎青岛期间,每天早上有一个爱好,带着侍从在海边观海景听涛声,兴致高时还会驾起小船到水深的地方钓鱼。

一天,章高元在深水处钓鱼,突然一阵大浪袭来,小船顿时翻了个底朝天,章高元和侍从都翻进了水中,幸好岸上士兵营救及时。

当天晚上,章高元做了一个梦,梦见他在海中钓鱼时,船头有红光在闪,36对身穿红衣绿裙的俊俏仙女面对面排成两行,从深水中一直排到了海边礁石旁。

接着,三十六对仙女的手臂一齐平伸出来握在一起,托着一匹又宽又长的绿绸子,搭起一道绸桥。

一个身穿绿衣的仙童一手扶着他的一只胳膊,一手擎着一把金光闪闪的阳伞,把他接到绸桥上,一步三颠地扶他上岸。

章高元醒来后,立刻叫部下把画师请来,并把所梦的景象添油加醋说出来,让画师画一张海桥图。

画师听罢,用了不到半天的工夫将海桥图画好,他把36对一字排开的两行仙女改成36对排列成两行的圆木桥桩,把绿色的宽长绸子改为涂上绿漆的桥板,把36对仙女的脖颈和头改为36对圆圆顶、齐腰高、涂红漆的栏杆。

章高元看了海桥图之后,十分满意,立刻命人在海边日夜加班修起桥来。

扩展资料:

主要特点为:

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放在日本东京陆军博物馆内展出,以显示其侵华战争的“功绩”。

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此阁为二层八角凉亭,亭子由彩色琉璃瓦覆盖。

24根红漆柱子支撑,阁心有螺旋形楼梯,楼上四周为玻璃窗,有“一窗一景,一景一画”之说。

我们可以凭窗眺望,全方位地看到美丽的青岛湾和周围的各个景点以及著名建筑。

栈桥桥长由350M增长至约440M,桥面全部以水泥铺面,桥身增加排水系统。

延伸部分增加两排间隔约2M直径约20CM的铸铁气孔,每逢大潮,海水拍击桥墩的浪花可由气孔直上桥面。

桥的南侧尽头增建半圆形挡浪堤,堤内建中国传统样式的两层飞檐八角亭一座,名"回澜阁"阁顶覆兰色琉璃瓦,周围设24根圆形立柱。

阁内为圆形厅堂,中间有34级台阶盘旋而上。

登二层,向北可观青岛街市的红瓦绿树,向南可望胶州海湾的碧海蓝天,1936年,由市会同专家市民共同评选的“青岛十景”中,以栈桥为主景的“飞阁回澜”成为其中的第一景。

自回澜阁建成至今,青岛栈桥虽也经厉过多次维修,但其风貌基本未改。

“烟水苍茫月色迷,渔舟晚泊栈桥西,乘凉每至黄昏后,人倚栏杆水拍堤”,这首刊载于1933年“青岛指南”中的诗句正是青岛栈桥的真实写照。

青岛栈桥由一个初衷为清军出于军事用途而建造的军事设施,转变成为了具有标志性的青岛胜景。

这座连接着陆与海的“桥”,伴随着岛城百余载岁月沧桑,更连接着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青岛栈桥

相关参考

青岛栈桥的资料及来历

资料:青岛栈桥,俗称前海栈桥、南海栈桥、大码头。位于青岛市市南区海滨,青岛湾北侧,与小青岛隔水相望,北端与中山路成一直线相连,被视为青岛市重要标志。栈桥是青岛的象征。位于青岛湾中,与市内最繁华的中山路

历史名城青岛栈桥

1.青岛的栈桥有什么历史故事吗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

青岛甚桥历史

是栈桥吧青岛栈桥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为总兵衙门章高元所施,1893年竣工。全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德国侵占青岛后,栈桥

历史秘闻 我要去青岛玩自由行的有哪位亲去过的给点攻略阿比

青岛3天自助游第一天:早餐后,栈桥(青岛的标志。约40分钟,照照相在海边坐一下。建议:自带相机,不要被景点的照相人骗。不要买栈桥附近的任何东西。别怪我没提醒你。)乘船海上观光(20元人数多可讲价。时间

我要去青岛玩自由行的有哪位亲去过的给点攻略阿比

青岛3天自助游第一天:早餐后,栈桥(青岛的标志。约40分钟,照照相在海边坐一下。建议:自带相机,不要被景点的照相人骗。不要买栈桥附近的任何东西。别怪我没提醒你。)乘船海上观光(20元人数多可讲价。时间

劈柴院历史

1.关于青岛劈柴院的历史老“劈柴院”建于1902年,几乎与青岛这个城市同龄,说是“院”,其实是一条狭窄的人字形路,取名为“江宁路”,三个路口分别连接中山路、北京路和河北路。从中山路穿过圆拱形的长长的门

关于初中地理和历史请帮忙吧

1:65002: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3:2个台湾海南4:东海海区渤海海区5:南海海区6:南海东海黄海渤海7:渤海南海8:浙江省9:浙闽沿海10:山东11:南海12:永兴岛舟山群岛13: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

历史秘闻 关于初中地理和历史请帮忙吧

1:65002: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3:2个台湾海南4:东海海区渤海海区5:南海海区6:南海东海黄海渤海7:渤海南海8:浙江省9:浙闽沿海10:山东11:南海12:永兴岛舟山群岛13: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

青岛历史博物馆

1.青岛市历史文化博物馆,谁给介绍一下青岛市博物馆是中国地方历史性博物馆。位于山东省青岛湾的东岸大学路。1959年筹建,1965年建成。馆址原是青岛道院和世界红十字会青岛分会旧址。该馆建筑物由一座仿古

青岛纺织业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纺织工业发展迅速,仅棉纺厂纱锭规模就近50万枚)青岛纺织业发端于1902年,是青岛市的母亲工业和中国最早的纺织工业基地之一。在百年的历史进程中,青岛纺织为推动青岛的城市化进程、哺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