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历史课的第一课

Posted 民族

篇首语: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初一下册历史课的第一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初一下册历史课的第一课

隋朝统一的客观原因

(一)南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南北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黄河流域。

自东汉以来到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前,历经多次战乱,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口流离失所。

虽经历曹魏,前秦的努力,北方经济有所恢复和发展,但时间很短暂。

北魏统一黄河流流域以后,孝文帝进行了改革,实行均田制,三长制(地方基层行政制度),租调制“三制”的实行在当时具有积极进步的意义。

农民通过开垦增加了自己的土地,租调制减轻了农民的负担,农民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这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北魏的农业生产具有积极的作用。

特别是均田制的时践使政府的收入大为增加,“百姓般阜,年登俗乐”,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此时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比南方高,为隋的统一奠定了经济基础。

南方经济在三国时只处于初步开发阶段,真正开发从南朝开始。

南朝时,(1)“自中原乱离,以黎南渡,并侨置牧司在广灵,丹阳,南城,非旧土也。

及胡寇南侵,淮南百姓皆渡江。

”几乎由于大量人口的南迁,一方面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据统计,西经末年到南朝时期为避战乱追到南方农民大约在90万以上,相当于江南人口的1/6,北方总人口的1/8);另一方面南迁的农民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

再加上南方土壤肥沃,气候适宜,统治者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南方社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尽管此前北方的经济发展程度高于南方,但经过这一时期的开发,可以说南方经济已逐步赶超北方,使得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因此,南北朝的经济发展要求打破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以利于经济文化交流。

这也是随统一的一个经济条件。

(二)南北方民族的大融合为隋的统一提供了民族条件

自东汉末年,由于政治的日益腐败,统一的多民族大帝国分崩离析。

之后,历三国和西晋的短暂统一,又出现了东晋十六国并立和南北朝对峙的局面。

在这政权分裂、战乱频繁的三百多年中,中国社会处于一个巨大动荡的旋涡之中。

与此同时,由于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杂居,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

这一时期,与汉族及其前身华夏族有着密切联系的各族,他们出现在中原政治舞台上以后,骤然间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过程,纷纷离散聚合。

建立过政权的许多民族都纷纷与汉族融合。

不论南方还是北方,民族之间双向或多向的迁徙、对流,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

即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的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在北方,史称“五胡”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塞外民族纷至沓来,在黄河流域建立了许多政权。

这些民族政权,一般不管哪个民族居统治地位,大都与汉族世族阶级相联合;同时,在政权的组合上又往往采取多种形式的联合。

北方民族徙居中原,纷纷建立政权,一个最为直接的后果是:在中原地区形成了胡汉杂居的局面,为各民族的融合提供了先决条件。

这些民族在与汉族的长期杂居相处与通婚中,互相依存、互相吸收,建立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渐渐地,他们与汉族在经济、文化、语言、服饰、姓氏、习俗乃至宗教信仰上的差异逐渐缩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

如至北魏后期,匈奴、羯、氏、羌等少数民族已不见于史乘,柔然、吐谷浑、敕勒等也与汉族逐渐融合。

到隋朝统一黄河流域,从北方迁入中原的少数民族差不多都被汉族融合了,连鲜卑族也最终完成了汉化。

当然,在这一时期的民族融合大背景下,北魏孝文帝改革尤极大的促进了民族的融合。

此时,南北文化的隔阂正在逐渐解除,文化上的沟通与认识都在不断加强,民族大融合的出现使深陷动乱遭受苦难的人民迫切要求和平稳定,实现国家统一。

相关参考

人教版初一下册历史1到13课复习课件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文化代表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火的使用观念社会组织生产活动元谋人约170万年打制石器会使用火采集、狩猎北京人约70-20万年保留猿特征打制石器会使用火保存火原始群居采集、狩猎

初中历史下册

初一历史下册1-8课重点第一课1、繁盛一时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现①②③2、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比较,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3隋朝大运河

初一历史第8课

一、初一历史下册1第一课1、繁盛一时的隋朝的繁盛的表现①②③2、隋朝大运河的三点、四段、五河、六省,与元朝大运河的异同点比较,大运河开通的意义(作用),从南到北或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3隋朝大运河为什麽

语文版初一语文教材下册目录快快

1从百草园到百味书屋3丑小鸭5伤仲永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成长的烦恼第二单元6黄河颂7最后一课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9土地的誓言10木兰诗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黄河,母亲河第三单元11邓

初一历史第二单元测试

一、初一历史上册第一二单元试卷及答案首页初中试卷初中一年级刷新时间:2007-09-21〓语文更多..∴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训练∴文学兴趣小组测试题∴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课内阅读训练∴七年级语文爸

七年级历史下册11课后的哪一课适合做公开课

个人觉得第11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挺不错的,对衣食住行学生是很感兴趣的,可让学生穿越时空演一些瓦子里面的小景象,也可以结合缠足谈谈现在的美容现象,也可以当堂写写小品文,来描述一下他们所知道的社会风

高一历史下册历史知识点详细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刀耕火种(火耕)(2)我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松

八年级下册历史6单元复习教案

一、急求人教版八下历史第六七单元复习资料,我是个历史老师,最好按第六单元席卷全球的工业文明浪潮第一课改变世界的工业文明――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一、工业革命的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产业革命)1、时间:18

初一历史下册重点内容

初一下册历史重点一、隋唐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589年,隋灭陈,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隋文帝实行了改革在中央设三省六部制。2、隋朝开凿的大运河分为三点四段即以洛阳

八年级政治下册人教版复习教案

重点考第一课国家的主人广泛的权利第二课我们应尽的义务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第八课消费者权益老师还给了知识点给我们复习如下八年级政治下册知识点(期末复习用)第一单元1、我国的国家性质(p4)我国是工人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