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困惑

Posted 青年

篇首语:知识分子优于文盲,如同活人优于死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困惑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如何正确认识当代青年的社会困惑

习总书记指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转型加快,利益固化潜藏下的社会矛盾问题凸显,生活不确定性增加。

身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当代青年,成长的社会环境更趋复杂,面对的价值选择也更加多元。

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关系到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全运行。

当代青年面临的价值困惑源自哪里

当代青年多样多变的价值选择源于快速变迁的现实社会,价值困惑主要源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

从物质层面看,住房、工作、养老等,成为青年的现实压力。

2015年高校毕业生达749万人,创历史新高,就业难成为高校青年的第一道坎。

市场化改革伴生的逐利机制,客观要求青年首先解决现实生存问题。

随着老龄化社会加速到来,青年成为“421”家庭结构的中坚,上有老下有小成为生活的现实。

从精神层面看,与过去相对单一的价值选择相比,当代青年价值选择更趋多元。

全球化时代交往的扩大,各种思想、观念涌入国内,特别是裹挟着西方政治价值观的影视作品,直接冲击青年既有价值结构,价值选择焦虑成为社会问题。

面对社会变迁带来的生活不确定性,不同阶层青年比较产生的相对剥夺感,致使青年的社会焦虑情绪更加明显,患得患失心态愈加严重。

特别是在工作、家庭等现实问题上,更容易产生生活的无助感和挫败感。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多数青年接受了高等教育,社会参与意识、权利意识增强,现实生活的压力,往往转化为对体制机制问题的批判性追问。

在社会转型期,旧的社会规则功能乏力,新的社会规则正在建构,各种价值观都有存在的土壤。

转型期一定范围和部分领域的社会不公现象,以客观存在映射着主流价值观的乏力。

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加剧了青年人的失落感,驱动青年在价值选择上更加独立自主,也更加“物化”。

当代青年的价值困惑反映了青年的社会态度,最终会表现为具体的社会行为。

当社会问题和社会不公长期存在,当涉及青年切身利益的问题不能得到妥善解决,最终会消解青年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的深层认同。

移动互联网正在重新形塑青年的价值结构

马克思指出,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

当代青年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融入社会,需要政治社会化,进而实现政治习得和政治参与。

过去,青年的政治社会化主要依靠家庭、学校、社会等。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代青年的社会化生存主要表现为网络化生存,青年更多依靠同质化的网络群组实现政治社会化。

根据第3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

我国网民以10-39岁年龄段为主要群体,比例达到78.4%。

其中,20-29岁年龄段网民的比例为31.4%,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最大。

与2014年底相比,20岁以下网民规模占比增长1.1个百分点,互联网继续向低龄群体渗透。

根据2014年中国青少年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截至2014年12月,64.3%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分享;49.2%的青少年网民愿意在互联网上发表评论;58.4%的青少年网民对互联网非常依赖或比较依赖;60.1%的青少年网民信任互联网上的信息;54.6%的青少年网民认为我国网络环境安全。

通过这组数据可以看出,当代中国青年的社会互动更多呈现在网络空间,而且网络信任度较高。

在这个过程中,青年改变原有认知结构和价值结构,重新形成新的价值认同。

作为社会年龄结构中的中间群体,青年政治社会化关系到青年群体的有效整合,联动影响低龄和高龄群体。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现实社会问题得以在网络空间呈现,虚拟空间已经成为现实社会的映射。

青年基于各自的朋友圈,强化着对社会问题的看法,最终上升到价值认同层面的分歧。

2015年7月山东文登约架事件,一定程度上就是网络空间不同圈层青年的价值选择由线上演变为线下行动的结果。

无论是从信息的获取方面,还是从对社会问题的参与度方面,网络已经成为青年标榜自我、展现个性的重要场域,不同价值观的碰撞必然展现在网络空间。

由于网络信息传播的快捷性,青年基于网上价值认同形成的线下动员,将会带来不同价值选择后的社会后果。

因此,重视并规范当代青年在网络空间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引导青年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有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主流价值的深层认同。

如何让青年真正感受到核心价值观的实体存在,并“信必行”

当代青年身处社会转型时期,在形形色色的价值观面前,更需要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定盘星和压舱石。

由于转型期社会矛盾问题的存在,青年感知到的更多的是“问题”,而非“主义”和“理想”。

又由于关涉自身利益的具体问题的存在,青年由问题往往指向当下的体制和主流价值。

青年时期是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

”面对纷繁复杂的各种价值观,青年扣好价值观的第一粒扣子,坚定中华文化自信,人生路上才能方向正、步子稳。

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青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关键在于重建政府公信,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创造机会平等、权利平等的社会氛围。

需要注意的是,在政府公信下降的“塔西陀效应”下,尤其需要掌握新媒体时代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艺术,多用接地气的小故事,融理论于青年日常生活中,融理论于新媒体传播中,多做善做“看不见”的马克思主义传播,真正做到理论传播的“润物细无声”。

只有让青年通过自身经历的具体事件,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体存在,青年才会真正“信必行”。

对社会宣传,可以适当减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条幅式”宣传,少用“宣传腔”和“宣传体”,融价值观于网言网语,增加“具象化”表达和“故事化”宣讲。

通过贴近青年的向上向善向好事例和榜样的力量,去潜移默化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关参考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所有制关系发展的历史进程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毅 飞资本主义自诞生起,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和国家垄断等四个发展阶段。所谓当代资本主义,就是以二战结束为起点,处在国家垄断阶段上的资本主义。时下,以西方

如何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

正确认识和理解农业现代化的要点,要结合中国农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对农业现代化内涵及特点的认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动态性农业现代化是一个相对性比较强的概念,其内涵随着技术、经济和社会的进步而变化,即

如何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与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强调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人的认识活动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当代大学生肩负什么责任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国家社会的发展状

中日关系历史问题

一、如何认识当代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应当抛开政治原因,正确对待。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强调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只有不忘过去、记取教训,才能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我们希望日

高中历史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的百余年间,从法兰西到沙皇俄国,从普鲁士到奥地利,欧洲大陆涌起了封建国家经久不息的改革大潮。在这场席卷欧洲大陆的改革浪潮中,改革各国无

高中历史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

怎样正确认识欧洲封建国家改革的历史地位  17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的百余年间,从法兰西到沙皇俄国,从普鲁士到奥地利,欧洲大陆涌起了封建国家经久不息的改革大潮。在这场席卷欧洲大陆的改革浪潮中,改革各国无

正确认识长征与毛主席的关系

data-filtered="filtered"张鼎丞长女张延忠  有一种观点认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不可能取得胜利,长征是红军当时唯一的出路。但回顾中央苏区的创立、巩固、建设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意义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指明了道路。因此在我们生活中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正确选择人生目标和发展道路,树立坚定正确的

如何正确认识和评价毛泽东的历史地位

[注:以下是台湾网络论坛上出现的相关内容,略加整理,仅供参考]关于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国民党在大陆的失败,我以为根源是,脱离民众,不正视中国是个农民为主体的国家,那么什么美好的构想都是空中楼阁。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