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庐山的成因
Posted 地貌
篇首语:读书忌死读,死读钻牛角。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国庐山的成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庐山的成因
庐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的诞生地。
1931年中国著 名地质学家李四光教授到庐山进行地质调查,首次发现了庐 山及其附近存在着大量冰川沉积物及冰川遗迹地貌,随之对 庐山进行了多次深入调查,并于1933年发表了《扬子江流域 之第四纪冰期》。
这是中国地质学家在中国大陆东部首次发 现的第四纪冰川。
庐山特别发育的伸展构造,形成了庐山变 质核杂岩构造和断块山。
庐山处在华南扬子地块北端,侏罗 纪至早第三纪,大陆地壳处于强烈的伸展状态,大规模陆壳 重熔型花岗岩侵入,庐山地区在这种水平与垂直力的作用 下,庐山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处于盆岭构造的发展阶段。
在距今两千多万年前的喜马拉雅运动晚期,庐山便形成了现 今断块山形态。
以伸展构造为主体,伴随庐山出现的断块山 构造和变质核杂岩构造,组成了庐山地学景观的又一特征。
庐山独特的多成因复合地貌景观。
新构造运动使庐山形成了 断块山构造,断崖地貌景观在山体四周到处可见,尤其是东 西两侧,这是山体构造上升的体现。
庐山山顶相对平缓,古 剥蚀面表现明显。
庐山进入更新世后,出现了第四纪冰川活 动。
受第四纪侵蚀作用,全山又出现了许多冰斗、冰窖、U 型谷、冰坎、冰阶、冰刃脊和角峰等冰蚀地貌景观。
相关参考
工农武装割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因的比较 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张聿军倪丽侠 工农武装割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领导中国革命的不同形式。它们所要解决的主要
工农武装割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成因的比较 甘肃天水市第一中学张聿军倪丽侠 工农武装割据和敌后抗日根据地是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针对不同的历史任务领导中国革命的不同形式。它们所要解决的主要
众所周知,姓氏的分布具有地域性。袁义达先生在《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里把中国当代前100个大姓按地区分为12组,即华北东部、华北北部、华北中西部、东北、华东南部、华东
唐代风俗贵茶,是由唐代特定的社会条件和时代背景所决定的。唐朝国家统一安定,经济繁荣昌盛,为饮茶风尚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治阶级对饮茶的重视和倡导,在全国产生上行下效的效应;文人士大夫的饮茶活动
封建、郡县论是中国古代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汉魏之后的晋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中原士人对历代的兴亡成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封建论也是焦点之一。多数学者乃至史学家得出了近乎一致的结论
封建、郡县论是中国古代长期争论不休的一个问题。汉魏之后的晋代,由于社会的动荡,中原士人对历代的兴亡成败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讨论,封建论也是焦点之一。多数学者乃至史学家得出了近乎一致的结论
密西西比河流向墨西哥湾时,会带来泥沙和淤泥,并将它们沉积在河岸上,形成新的陆地。在美国陆军工程兵团控制这条河以允许船只安全通过之前,密西西比河的路径偶尔会改变,同时向海湾蜿蜒前进,形成各种弯道和弯道。
庐山谈话之所以被称作庐山谈话是因为这份谈话是蒋介石在庐山谈话会上发表的。庐山谈话会其实是20世纪30年代后期国民党精心筹备的一次谈话会。庐山谈话是庐山谈话会的重要成果,这份文件可以说是中国
·马溶之马溶之,著名土壤学家,我国土壤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在土壤调查制图、土壤区划、土壤分类及地理分布、古土壤、第四纪地层成因、水土保持以及自然资源考察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和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
庐山谈话会是七七事变之后蒋介石在庐山发表的一次重要讲话,这次谈话会虽然大张旗鼓,但并没有那么正式,它是松散的。庐山谈话会的起因有很多,主要包括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