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革命历史故事
Posted 儿童团
篇首语:青年是学习智慧的时期,中年是付诸实践的时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我国革命历史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我国革命历史故事
自古英雄出少年。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
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
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了几代人。
王二小家在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把魔爪伸进了这个宁静的村庄。
1942年10月25日,二小在山坡上放牛时碰上了打算进村“扫荡”的鬼子。
鬼子让他带路,二小却把鬼子带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
鬼子发现上当后,用刺刀刺向二小的胸膛……
王二小牺牲后,当地军民把他埋葬在村后的山坡上。
《晋察冀日报》在第一版发表了介绍他英雄事迹的消息。
词作家方冰、曲作家劫夫被王二小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很快创作了这首流传60多年的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2003年,由共青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投资拍摄的故事片《少年英雄》,在儿童中又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银幕上的抗日小英雄———张嘎
抗日战争时期,生活在冀中白洋淀的小男孩张嘎与奶奶相依为命。
为了掩护在他家养伤的八路军侦察连长钟亮,奶奶英勇地牺牲在日军的刺刀下,而钟亮也被敌人抓走了。
为替奶奶报仇和救出老钟叔,嘎子历经艰辛,找到了八路军,当上了一名小侦察员……电影《小兵张嘎》讲述了一个小八路战斗成长的过程。
这部儿童军事题材影片,通过寓意丰富的细节安排和少年儿童所特有的心理活动的描写,真实自然地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的少年英雄形象,影响了几代小观众。
这部影片荣获了1980年中国第2届少年儿童文艺创作一等奖。
后来,小兵张嘎的故事又被改编成了电视剧。
送鸡毛信的抗日小英雄———海娃
《鸡毛信》是一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喻户晓的电影。
影片的主角是十二岁的儿童团团长海娃,他的任务是一边放羊,一边放哨,发现敌人,给村里人打信号。
海娃的父亲是民兵中队长。
有一天,父亲让他送一封有关攻打敌人炮楼的“鸡毛信”给八路军。
海娃以放羊作掩护,携信上路。
不料途中却遭遇敌人……
故事的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深受广大观众特别是孩子们的喜爱。
这部上世纪50年代拍摄的黑白片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而且在国际电影节上两次获奖。
1955年,在英国第9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荣获优胜奖,是新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第一部儿童故事片。
小说里的抗日小英雄———雨来
芦花村里有个叫雨来的男孩,他喜欢游泳,也喜欢读书。
有一天,村里的李大叔急急忙忙地进了雨来家,挪开了水缸,跳进了缸下面的地洞。
雨来将水缸挪回了原位,这时,鬼子也到了……
这是小说《雨来没有死》描述的一段情景。
雨来是抗日战争年代冀东少年儿童的一个缩影,这其中也包括小说作者管桦本人在内。
管桦从小就和村里的儿童一起站岗放哨,给八路军送鸡毛信,上树?望,捕捉敌情。
1940年,他离家奔赴抗日战场,长年转战南北。
他参军以后,童年时代的情景常常浮现在他眼前。
于是,他创作了以雨来为主人公的小说《雨来没有死》,发表在《晋察冀日报》上,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好评。
新中国成立后,教育部一位负责语文教科书的编审专程找到管桦,告知他的小说改名《小英雄雨来》被选进了语文课本。
从此,小英雄雨来便成了整整一个时代全国少年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最年轻的抗日组织———抗日儿童团
抗日儿童团是广大抗日根据地在抗战中成立的儿童组织。
尽管与敌人的斗争非常艰苦,广大抗日根据地仍处处成立了抗日儿童团,把儿童纳入组织的关怀。
毛泽东和朱德曾多次题词勉励儿童团员。
儿童团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生产,同时也担负着“宣传抗日”“侦察敌情捉汉奸”“站岗放哨送书信”等任务。
在百团大战中,王家峪儿童团帮助八路军割草喂马,为前线送干粮;晋察冀边区儿童团破坏日军的交通干线近百次,牵制了敌人的进攻和扫荡,有力地支援了抗战。
儿童团的成立不仅给孩子的生活带去了乐趣和希望,同时壮大了抗日队伍的力量,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革命接班人
参考资料:。
(陆洪根 黄阔)
相关参考
一、当年国家的现状需要改变。“文化大革命”给国家留下了严重的局面:生产力发展缓慢,人民温饱没有解决,科技教育落后等。这种局面不改变不行。二、中国需要第二次革命。新中国成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但新中
毛泽东是我国的伟大领袖,他带领八路军抗日成功,解放新中国。对于他的人生事迹,带领中国也是经历几次艰难的革命,不过作为伟大的领导不会在困难中倒下,下面中国就跟大家说说毛泽东在艰难革命中是怎么克服的。
1.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有哪些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国
秋瑾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志士,在就义务制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中,专门有一小篇文章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她的故事。作为一位女子,在本应该相夫教子,过着和平生活的时候,她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
我国历代十九类历史人物,共四百二十人。他们是: 1.农民革命家(二十三人)。陈胜、王匡、樊崇、张昌、破六韩拔陵、莫折大提、葛荣、翟让、窦建德、陈硕贞、黄巢、王小波、方腊、钟相、刘福通、徐寿辉、唐
在中国古代农业史上,发生过两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粮食生产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中国几千年以来的粮食格局,还对我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这种影响延续至今。第一次粮食革命发生在宋代,标志性事件是来自于越
秋瑾是我国近代非常著名的革命志士,在就义务制教育的历史教科书中,专门有一小篇文章来为大家介绍关于她的故事。作为一位女子,在本应该相夫教子,过着和平生活的时候,她却为了中国的革命事业奉献出了自己宝贵
黑色革命煤,我国古代叫石炭、乌金石、黑丹。早在汉代就已经发现它用为燃料的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木柴、木炭仍然是主要燃料。到了北宋中后期,燃料结构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煤被广泛地应用于城镇家庭与手工业生产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革命太平天国革命是我国十九世纪中叶反对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全国规模的农民战争。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政府对外妥协和对人民加重压榨,社会矛盾激化。1851年1月11日,洪秀全在广
我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改元,不但改了年号,还改了上千年的历法
浩浩中华史,悠悠五千年,不同的民族历经不同的峥嵘岁月,有着不同的文化和习俗。在中华大地这方辽阔的土地上,人们更喜欢采用农历纪元,但是一场革命打破了上千年的封建帝制,在短短数月之间,这场革命就以其摧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