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的父亲胡传

Posted 胡适

篇首语:人生于世,委屈在所难免,消化了就是成长的动力,消化不了就会变成脾气。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胡适的父亲胡传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胡适的父亲胡传

人物姓名:胡适

学者

胡适

(1891~1962)

学者,诗人。

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著闻于世。

初名,学名洪,字适之。

安徽绩溪人,幼年在家乡私塾读书。

思想上深受程朱理学影响。

1904年春到上海进入新式学堂。

1910年考取庚子赔款官费生赴美国,先后就读于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

1914年就学于哲学家J.杜威,深受其实用主义哲学的影响。

1917年1月,他的《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在《新青年》杂志发表,提出文学改良八事,强调以白话代替文言作正式的文学语言,为以新文学取代旧文学打开了缺口,被诩为文学革命“首举义旗的先锋”,一时享誉全国。

1917年夏回国,受聘为北京大学教授。

1918年加入《新青年》编辑部,大力提倡白话文,宣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同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

他陆续发表一些文章,从创作理论的角度阐述新旧文学的区别,提倡新文学创作,翻译法国A.都德、G.de莫泊桑、挪威H.J.易卜生的部分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又率先从事白话文学的创作。

他于1917年发表的白话诗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批新诗。

胡适信奉实用主义哲学。

五四运动后,同李大钊、陈独秀等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分道扬镳,由“问题与主义之争”开其端,倡导改良,从此改变了他原想20年不谈政治的态度。

他于20年代办《努力周报》,30年代办《独立评论》,40年代办“独立时论社”,都属政治性刊物。

1938~1942年出任国民政府驻美大使。

1946~194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1949年去美国。

1958年返台湾任中央研究院院长。

胡适一生的学术活动主要在史学、文学和哲学几个方面,主要著作有《中国哲学史大纲》(上)、《尝试集》、《白话文学史》(上)和《胡适文存》(四集)等。

他在学术上影响最大的是提倡“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的治学方法。

晚年潜心于《水经注》的考证,但未及写出定稿。

1962年在台北病逝。

胡传

文化大师胡适的父亲,大号胡铁花。

这当然不是古龙笔下的武侠名人、楚留香的好友胡铁花,而是中过秀才、当过知州的胡铁花。

胡适的父亲本名胡传,铁花是他的字。

他最后的官职是台东知州,相当于现在的地市级。

在清朝的台湾,这个官职不算小,但他更闻名于世的是诗才。

胡适曾谦逊自己不会写诗,《尝试集》那类白话诗也确不以文采见长。

但胡适的父亲胡铁花,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诗人。

我读过他的一些诗,奔驰、狂放而富有生气——“仰视飞云天外起,酒酣愁听大风歌”,在万马齐喑的晚清,应该是踔厉飞扬的。

然而,在胡适绚烂的文学冠冕上,我们找不到他父亲的名字。

胡传不甘心做个文人,他前往京师寻找报国机会,又怀揣一封介绍书,走了四十二天,到达冰天雪地的吉林,面见钦差大臣吴大徵,要求随大清使节去解决中俄边界纠纷。

吴大徵好奇地接纳了这个少年。

据说,吴大徵曾称赞胡传有治省之才,这也许是胡适的一家之言,但胡传却的确是个称职的地方官。

当时台湾刚刚建省,在朝廷大臣心目中是个瘴疠蛮荒的苦地方。

胡铁花却主动请缨,离开怀孕待产的妻子,来不及看一眼新生爱子,就踏上了茫茫海路。

胡传到达台湾的时候,首任巡抚刘铭传的改革,已经人去政亡。

东海危机乌云般翻卷在上空,到处是不安谧的波涛。

胡传穷尽心血写下了第一部《全台兵备志》。

他一定又像勘察中俄边境那样,走进了台湾岛的森林、山峡、海口,踏遍了郑成功时代的城垛和荷兰人留下的赤莰城。

“华严世界,任凭我,踏遍云山千叠……”然而在王朝末日,这只是一个文人的梦想。

三年后,中日甲午战争打响,胡传征募兵勇、守卫台东,但他的剑还未出鞘,就被光绪皇帝割让台湾的诏书冻住了。

皇帝下旨:所有在台官员一律内渡,将台湾交接日本。

胡传拒绝奉旨,做了封建文人最大的反抗。

他四处奔走,募兵保台,又徒步行走到台南,衣衫褴缕,面见黑旗军老将刘永福,以书生之身要求参战。

我想,胡适身上那打破千年文字八股的躁动血液,就流动在他父亲喷薄的脉管中。

胡传病倒了,被刘永福护送回到厦门,几天后死于时疫。

那是日军攻占八卦山的第二天。

作为《全台兵备志》的作者,他应该是最知道八卦山对台南战略意义的人。

与其说他死于时疫,不如说他死于台湾陷落的可怕命运。

据说,胡传的家乡流传着他战死沙场的传奇,也许战死是胡传最美丽的神话。

他壮硕的身躯,停歇在南国的红色土地上,仿佛关于历史和未来的无字之书。

我注意到,胡适出生在1891年12月,他的父亲忧愤死于厦门时,应该只有三岁零几个月。

而他的母亲,则是二十三岁的妙龄少妇。

遥想娇妻幼子倚门而望,胡传眼中一定涌满坚硬如冰的泪水。

那是失意诗人的泪水,是丧失国土的官员的泪水,更是一个丈夫和父亲的泪水。

胡传内渡的船只,是台湾海峡封锁前的最后船队。

海面上惊慌的海鸥,哀鸣的白鹭,还有哭泣流离的人群,曾带给诗人怎样的哀愁?暴风雨的四周是万籁俱静的深夜,黑黢黢的潮湿的夜空中,传来海浪亘古不屈的呼啸。

然而,诗人胡传已经不能动笔了,黑暗的午夜里,他躺倒在厦门的风浪声中。

胡适动笔写下《文学改良刍议》的时候,一定想起了他的父亲。

当书生报国成为南柯一梦,文学就不得不站起来,拯救一个民族的生命力。

这是一种倔强的坚韧,坚韧中也有淡淡的悲哀。

胡传去世六十多年,他的儿子胡适终于第一次踏上了台湾。

父亲的精魂守护在这里,激动的胡适无法克制血脉贲张,几年后骤然辞世。

父子两人的生命,都在台湾画上了奇特的圆。

这也许只是巧合。

相关参考

知名人物 胡适生平故事简介,胡适历史评价,胡适怎么死的?

胡适是中国近现代史上最有影响的资产阶级学者之一。原名洪骍,字适之,安徽绩溪人。1891年12月17日(清光绪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生于上海。他的父亲胡传曾做过淞沪厘卡总巡和台湾台东直隶州知州。胡适四岁丧

知名人物 胡传揆人物简介

·胡传揆胡传揆,医学教育家和皮肤性病学家。他毕生致力于皮肤性病的防治研究和医科大学的教育事业,培养了五代科技人才,为消灭我国的性病、控制头癣和麻风作出了巨大贡献。发现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皮肤病变,对梅毒

历史人物 揭秘胡适的儿子胡杜思与父亲划清界限后上吊自杀的真相

  胡适的儿子:胡适的儿子胡思杜简介。胡适的小儿子,取名为“思念杜威”之意,上有哥哥祖望,有光宗耀祖的意思。抗战开始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哥哥胡祖望亦于1939年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而胡适的儿子胡

历史人物 揭秘胡适的儿子胡杜思与父亲划清界限后上吊自杀的真相

  胡适的儿子:胡适的儿子胡思杜简介。胡适的小儿子,取名为“思念杜威”之意,上有哥哥祖望,有光宗耀祖的意思。抗战开始后,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哥哥胡祖望亦于1939年前往美国康乃尔大学读书,而胡适的儿子胡

历史人物 胡适的儿子胡杜思曾在美国染上吃喝习惯被驱赶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胡适的儿子思祖在美国读书,这时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弟弟也想来,作为父亲的胡适当仁不让地为他们做牛马,“大儿子现在进了大学,每年要一千二百美金。我明年要是走了,我就得想法子去到什么用金

历史人物 胡适的儿子胡杜思曾在美国染上吃喝习惯被驱赶

  胡适的儿子胡思杜:胡适的儿子思祖在美国读书,这时胡适的儿子胡思杜弟弟也想来,作为父亲的胡适当仁不让地为他们做牛马,“大儿子现在进了大学,每年要一千二百美金。我明年要是走了,我就得想法子去到什么用金

历史人物 胡适简介名言 胡适的诗歌作品 胡适的妻子儿子 胡适是怎样的人

  中文名:胡适  别名:嗣穈,学名洪骍,字希疆、适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安徽绩溪县上庄村  出生日期:1891年12月17日  逝世日期:1962年02月24日  职业:学者,作

历史人物 胡适简介 胡适的人物生平介绍

  胡适是现代最有争议的学者之一,利用推动西化实现出人头地的先例人物之一。胡适的简介及胡适生平介绍。  胡适简介:胡适(1891—1962),汉族,徽州绩溪人。原名嗣穈,昵称穈儿,学名洪骍

胡适有多少个博士学位呢?探究胡适与徐志摩

胡适博士学位一共有36个,胡适可谓是一个考试高手,就凭拥有36个学位这一点,他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考霸”。胡适做了很多的学问,他的学术建树主要从文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入手。那么胡适的36个博士学位是怎

胡适有多少个博士学位呢?探究胡适与徐志摩

胡适博士学位一共有36个,胡适可谓是一个考试高手,就凭拥有36个学位这一点,他足以称得上是名副其实的“考霸”。胡适做了很多的学问,他的学术建树主要从文学和法学两个方面入手。那么胡适的36个博士学位是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