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句的历史背景
Posted 杜甫
篇首语:一箫一剑平生意,负尽狂名十五年。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杜甫诗句的历史背景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甫诗句的历史背景
杜甫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
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
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
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
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
天宝六载,玄宗诏天下“通一艺者”到长安应试,杜甫也参加了考试。
由于权相李林甫编导了一场“野无遗贤”的闹剧,参加考试的士子全部落选。
科举之路既然行不通,杜甫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得不转走权贵之门,投赠干谒等,但都无结果。
他客居长安十年,奔走献赋,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过著贫困的生活,“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10] 。
天宝十年正月,玄宗将举行祭祀太清宫、太庙和天地的三大盛典,杜甫于是在天宝九载冬天预献三《大礼赋》,得到玄宗的赏识,命待制在集贤院,然而仅得“参列选序”资格,等候分配,因主试者仍为李林甫所以没有得到官职。
天宝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个河西尉这种小官,但杜甫不愿意任此“不作河西尉,凄凉为折腰”的官职,朝廷就将之改任右卫率府兵曹参军(低阶官职,负责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门禁锁钥)。
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长安也十年有余,为生计而接受了这所学无用之职。
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刚刚进到家门就听到哭泣声,原来小儿子饿死了。
就长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见闻,写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相关参考
《堂成》【原文】背郭堂成荫白茅,缘江路熟俯青郊。桤林碍日吟风叶,笼竹和烟滴露梢。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旁人错比扬雄宅,懒惰无心作解嘲。【赏析】杜甫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底来到成都,在百
评论的诗好像没怎么见到过,评论他的对联到是不少,我给你摘录了下来做参考,希望对你有用。挺身艰难际;张目视寇仇。大廨,进草堂正门,过石桥,穿梅林便是大廨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
杜甫写了许多有关青城山的诗,例举如下:1、《丈人山》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丈人祠西佳气浓,缘云拟住最高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时冰雪容。译文我自认为自己是青城人,所以不在青
1、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代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译文:看到他落笔,风雨为之感叹;看到他的诗,鬼神都为之感动哭泣。2、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唐代崔珏的《哭李商隐》译文:空怀有凌
写虢国夫人的诗句《虢国夫人》年代:唐作者:杜甫虢国夫人承主恩,平明骑马入宫门。却嫌脂粉污颜色,淡扫峨眉朝至尊。《虢国夫人夜游图》年代:宋作者:苏轼佳人自鞚玉花骢,翩如惊燕蹋飞龙。金鞭争道宝钗落,何人先
"路有冻死骨"是哪首诗里的诗句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本站网www.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出自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前几天回覆了一个问题:杜甫的诗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如何懂得?是哗众取宠吗?媒介首先要说的是,老杜“语不惊人死不休”当然谈不上哗众取宠。这首诗出自他的七言律诗《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原诗为:为人道僻耽
导读:「闻道寻源使,从此天路回。牵牛去几许?宛马至今来。」这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中,避难秦州,也就是今日甘肃天水之时写下的诗句。诗句中所歌颂的「寻源使」,就是西汉的张骞。在中国历史上,张骞通的
1、毕宏——唐朝朝京光人,寓居于蜀。善画山水,古松奇石,著名当世。杜甫《戏韦偃为双松图歌》中有“天下几人画古松?毕宏已会韦偃少”的诗句。2、毕升——北宋人。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他还研究过木活字版,活字
《三国演义》中抱憾终生、死不瞑目的风流人物的第一位当属诸葛亮。唐朝著名诗人杜甫在七律《蜀相》中的"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诗句,不仅把诸葛亮一生的戎马生活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