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Posted 死刑
篇首语:学向勤中得,萤窗万卷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唐太宗李世民善听谏言的故事
1、贞观元年(627年),一个名叫元律师的人犯了罪,被判死刑。
司法官孙伏伽对于这种判法有所不满,所以进谏说:”按照现行的法律,元律师不该被处死刑,法官不能因为憎恨而滥加刑罚。
”唐太宗听了之后,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把价值百万钱的兰陵公主园赏赐给了孙伏伽。
一些大臣对此不理解, 便向太宗询问为什么这样做。
唐太宗回答说:“我刚刚即位,需要在朝堂上下形成敢于直谏的风气。
孙伏伽是我登基以来,第一个敢于批评朝政的,所以我要好好奖赏他。
”群臣看到唐太宗有虚怀纳谏的诚意,于是竞相直谏,涌现出一-批敢于批评朝政的诤臣。
2、贞观元年,太宗下令官员凡假造官阶和阅历的,不主动交代就要处以死刑,后来, 果然查出有造假的人,唐大宗判了他们死刑。
大理少卿戴认为依照唐律,这些造假之人不应判处死刑,极力反对皇者一生气就杀人的做法, 唐太家听以了他的劝谏。
赦免了这些人的死罪。
3、贞观三年(628年)唐太宗下诏关中免两年租税,关东免一年的租税,但是没过多久,他就改变了主意。
魏微知道后,批评他言而无信,唐太宗虚心接受了魏微的批评。
4、贞观五年(630年),唐太宗轻信谗言,杀害了大理承张蕴古,事后,房玄龄澄清了事实,唐太宗十分后悔,随后颁下诏令说道:“从今天开始,凡是判处死罪,即使是斩立决,也要审核三次后再执行。”
5、贞观六年(631年),唐太宗想去封禅泰山,魏微屡次劝说太宗:“现在百姓生活还不十分殷实,仓廪还没有充实,国力还比较弱,您在这个时候祭告天地,以为帝王功业已经实现了,这是十分不妥的。
”唐太宗随即打消了封禅的念头。
相关参考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纳谏言的招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
唐太宗李世民和魏征,一直被看作是历代贤君直臣的楷模,是李世民标榜自己广纳谏言的招牌。魏征活着的时候,唐太宗把他当作“镜子”,主动结成亲家;魏征去世的时候,唐太宗“废朝五日”,亲笔撰写碑文。然而魏征尸骨
但凡是古代的明君,基本都有一个共同点,即重用敢于直谏的忠臣,对只阿谀奉承的大臣极为不屑,更不会予以提拔重用。唐太宗李世民,经常被魏征怼的哑口无言,但他非但没有责罚魏征,反而对他非常器重,魏征的谏言基本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为什么说“犯言直谏”是魏征立身、立业的法宝?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从谏如流,可谓一代“明君”,早朝接纳200多次大臣魏征的谏言,即
唐太宗和魏徵是一对历史上有名的君臣,他们之间的一些趣闻。魏徵对于太宗的各种谏言,史书中多有记载,这里只谈一些他们之间的小故事。 说到他们两人,就不能不提到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贞观盛世”。太宗即
历史人物 唐太宗也很烦他,能他唐太宗骂的狗血淋头,还安然无事
古往今来,但凡敢于谏言者是很需要一些勇气的。比干谏言,商纣王没听进去,结果搞出了个比干挖心;屈原谏言,楚怀王左耳朵听右耳朵冒,结果屈原憋屈的不行一下子就投了江。为数不多能有个好下场的还真得说是魏征,因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
在中国所有伟大的皇帝中,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时间并不长,只有626~649年的二十三年,但他的功绩及名声丝毫不逊于中国历史上的任何创业之主。用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里的一句话,只有等到“唐太宗登地位,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李世民为什么要推倒魏征墓碑? 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一) 玄武门之变后,有人向秦王李世民告发,东宫有个官员,名叫魏征,曾经参加过李密和窦建德的起义军,李密和窦建德失败之后,魏征
民间故事中揭示的历史真相,唐太宗李世民的另一面 户县人称南瓜为北瓜 地处西安市东南约三十公里的户县,这里的百姓把南瓜称北瓜。当地还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 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初年,户县秦渡镇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