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万里长城的历史(300字左右)
Posted 朝代
篇首语: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关于万里长城的历史(300字左右)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于万里长城的历史(300字左右)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
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代,几乎都要修筑长城。
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十多个朝代,都不同规模地修筑过长城。
从修筑长城的统治民族看,
除汉族之外,许多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朝代也修长城,而且比汉族统治的朝代为多。
清康熙时期,虽然停止了大规模的长城修筑,但后来也曾在个别地方修筑了长城,可以说自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到清代的2000多年一直没有停止过修筑。
扩展资料
长城影响的意义: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
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
汉宣帝甘露三年(前51年),南匈奴归汉,实现了中原农业区的华夏汉族与北方畜牧民族的汇合,这便是中华民族的形成之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内蒙古阴山一带汉代城堡遗址的考古发现,说明汉与匈奴的和平往来,并没有完全被万里长城和军事堡垒所遮断。
唐代,唐太宗大破突厥军后,使数十万降众居住在边境长城沿线一带,设置六个都督府,任命突厥人为都督。
突厥人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经济和文化,进一步加速了民族融合的步伐。
金元时期,雁门关外由起初的“不植桑榆不种麻”,到后来的“生民何处不桑麻”,正反映了这一历史的规律。
明在长城沿线开放“马市”,
表现了汉蒙互相依存、渐趋融合的密切关系。
清政府采取怀柔政策,进一步促进了长城一带的民族大融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长城
相关参考
【关于长城的故事】万里长城简介 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候国家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所修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1万里,若把各
万里长城的资料:万里长城在我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东西横亘着一道绵延起伏、气势雄伟、长达一万多里的长墙。这就是被视为世界建筑史上一大奇迹的万里长城。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伟大的防御工程它凝聚着我国古代人
长城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全长
本站网: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城墙上有块不敢动的定城砖”的详细内容,方便你详细了解!长城的建成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们的智慧与勤劳,从古至今,关于长城的传说故事数不胜数,可能我们最熟悉
中华大地上的万里长城,凝结着历代各族劳动人民的血汗与智慧,从春秋战国起相继有二十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前后持续达两千余年总长度超过100000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的广大土地上,总计长度达5万多千米。自秦始皇以后,凡是统治着中原地区的朝
大约2228年左右。两千多年来中国各时期长城的修筑基本上都有记载,但各朝各代在修筑长城和记载长城时,所使用的名称多有不同,这些不同的名称,有的在同一历史时期互相通用,有的仅在某个历史时期或某个地域用过
古代纪念碑式建筑作品,世界奇观,保护巨蜥?中国的长城作为一个象征可能比一个物理结构更强大,但在马特·达蒙(MattDamon)(他经受了一些与粉刷有关的争议)主演的好莱坞大片中,长城是为了对抗强大的敌
秦始皇所修长城大概在万里左右,所以称为万里长城。汉朝和明朝也都修建过万里,所以如算历朝历代长城的长度,大概可以超过十万里。不过今天主要讨论一下秦始皇万里长城的造价。《文化遗址在中国》这部片子中,曾介简
藏兵洞为明代边塞藏兵、藏物及出奇兵之所。其洞道蜿蜒曲折于3公里长大峡谷的断崖之中,形成上下、左右相连,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它与长城、峡谷、沟壑、城堡等共同构筑成内外相连的立体军事工程体系。冰冷、残酷的藏